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武汉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开港通车

8月1日上午9时28分,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宣布: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开港通车。

停靠在码头作业区3号泊位的1140TEU最大江海直达船型中远海运“汉海2号”汽笛长鸣,1号岸桥启动装卸作业,钢铁巨臂从船上精准抓取一个集装箱,吊起后越过船舷,放置在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DCV)上。作业指令通过指挥调度中心远程下达后,无人驾驶卡车依据智能算法自主识别周边道路环境,沿着规划路线自动驾驶前行,开往目的地。同一时间,在水铁联运码头铁路作业区,满载防疫医疗物资、电子电器、汽车零部件、机械零部件、装有50个集装箱的中欧班列(武汉)从武汉港站发车,经阿拉山口出境,预计18~20天后抵达德国汉堡、杜伊斯堡。

在这里,水运与铁路运输实现无缝对接,港口从水平运输到垂直装卸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武汉打通水铁联运“最后一公里”。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形成的“港站同场、运输同场、关检同场、信息同场”一体化格局,也彰显了武汉中远海运港口开启长江“水铁联运”新篇章,构建现代化物流集疏运枢纽,推动长江港口向智慧绿色新型港口转型升级的决心和实力。

开港通车活动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主办,武汉新港管理委员会、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新洲区人民政府承办。中共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应勇,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乐成,副省长曹广晶,副省长赵海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许立荣,武汉市委副书记、市长程用文,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顾金山,以及中央在汉单位、省市有关单位、武汉城市圈、相关航运、物流和项目建设企业代表,港航企业负责人,中远海运相关单位负责人共同见证支点长江·水铁联运第一港“新生”。

武汉×中远海运:加快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武汉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发展沿江港口铁水联运功能,优化中转设施和集疏运网络。”2017年7月,中远海运与武汉市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阳逻铁水联运中心建设等展开合作。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是中远海运助力武汉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点。项目建成后,将在中远海运航线网络加密及联盟伙伴的支持下,吸引更多物流向武汉集聚,并带动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充分发挥湖北水铁公空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港城一体的现代物流业,助力武汉构建辐射长江中上游、延伸至广大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亚、欧洲的综合性物流枢纽,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阳逻国际港集装箱水铁联运项目由武汉中远海运港口建设运营。项目建筑总面积约852亩,总投资约27亿元,从2020年8月1日开工,到今年8月1日开港,仅用一年时间。码头水深常年保持6.5米,计划2022年全部建成,三年达产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00万TEU/年,水铁联运量50万TEU/年的目标,预期可大幅降低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项目规划建设成为集码头、集装箱运输、物流、仓库、堆场、CFS、水铁联运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物流集疏运中心。

这里,不止是水铁联运。在这里,“智慧港口”技术正与长江第一大水铁联运枢纽逐步融合。作为智慧港口建设上的关键一环,开港活动当天执行任务的这台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无人集卡“DCV”)由中远海运港口与东风商用车、中国移动基于5G和北斗高精定位技术合作开发。港口无人集卡系统集成了调度系统等五大模块,这些模块构成了港口水平运输自动化系统。其中,无人集卡实现定位精度≤5cm,一次定位准确率≥90%,无人集卡车队投入运营后可实现与有人集卡混合作业。

就是这个由“纯电动底盘+传感器”组成,采用“无驾驶舱”设计,却似人车合一“念力御物”,科技感十足的无人集卡,连通了码头与堆场和铁路货场,实现港口从水平运输到垂直装卸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武汉中远海运港口全面吸收中远海运智慧港口建设成果,在中远海运港口阿布扎比智能化码头和厦门远海码头的首个5G全场景示范应用智慧港口经验之上,通过全港区覆盖的5G网络,实现无人集卡、铁路和堆场轨道吊自动化远程操控、火车车皮和集装箱自动识别、火车自动定位、岸桥智能理货、智能闸口等技术应用,打造长江第一个水铁联运自动化码头。

更值得期待的是,码头智能化服务优势与“港站同场、运输同场、关检同场、信息同场”的运营模式结合,以中远海运全球领先的航运、码头与物流等全链条资源以及武汉的中心区位优势为依托,将通过积聚航运、物流、金融、铁路、商贸电商等要素,联动中远海运港口旗下网络化的码头资源,与江海直达、江海联运、沿江捎带等航线港联航通,以武汉为中心构建实现“上游全中转,下游全分流”,串联起长江和全球港口航线,让客户业务通过武汉走向全国,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助力武汉实现支点长江、港通全球。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