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热衷红色收藏的“老石油”

贾海迎在整理藏品。

展示收集到的小铜锣

和参观者合影。

给参观者讲解。

  核心阅读

36年来,中原油田退休人员贾海迎热衷红色收藏,分别在山东临沂和河南濮阳,创建了两家红色文化展览馆供大家免费参观。馆里共展出红色藏品1.6万余件,有记录党史的书、毛主席像章、红军长征用过的军号、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文艺战士用过的小铜锣、沂蒙山老百姓给八路军盛饭的木勺等,每一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7月16日一大早,中原油田退休人员、73岁的贾海迎来到自己创建的红色文化展览馆,将大门打开,用抹布轻轻擦拭馆里的每一件藏品。

这些藏品凝聚了他36年的心血,是他走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30万公里,从民间淘来的宝贝。

为了让这些藏品有个家,他先后创建了两家红色文化展览馆供大家免费参观,截至目前已接待参观者500万人次。

“我希望大家通过参观这些藏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从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入党51年的贾海迎谈起创建的初衷时如是说。

  收集红色藏品永不言苦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岳村镇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面积有300多平方米,3间屋里全部陈列着红色老物件。这是贾海迎创建的第二家红色文化展览馆。虽然它与人们印象中的“高大上”展览馆不同,然而,来到这里的人常常用“震撼”来形容心中的感受。

1万余本记录党史的书、1000多枚毛主席像章,以及红军长征用过的军号、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文艺战士用过的小铜锣、沂蒙山老百姓给八路军盛饭的木勺等,总计1.6万余件藏品,每一件背后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1985年,贾海迎爱上收藏,起初收藏的是国产相机,在收藏相机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一些红色老物件。看到它们,他的心被深深触动。

“我对共产党有着很深的感情。”贾海迎说,他从小生活在山东沂水县农村,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从一个农村的苦孩子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转业后当上石油工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

“我想将这些承载着红色记忆的老物件保存起来,留给子孙后代,让他们勿忘过去。”贾海迎说。

贾海迎收藏的第一批红色藏品是分别出版于1949年和1952年的毛主席著作。1985年,他在济南收藏相机时得知一所学校要搬迁,急忙赶过去,在学校图书馆发现了500本毛主席著作,当即花100元将它们“收入囊中”。

当时,贾海迎一个月的工资才40元。用差不多3个月的工资换来500本毛主席著作,有人说他傻,他却觉得值。

贾海迎当过兵。在5年的军旅生涯中,每年他都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改变命运,在我心中,他是一位伟人。我们这一代人要学习毛主席著作,下一代人也要继续学习。”贾海迎说。

贾海迎印象最深的一件红色老物件是红军长征用过的军号。当时,他在陕西延安市吴起县白沟洼村淘宝,得知九旬老人宗世喜可能有老物件,就打听到了他家。老人拿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从包里掏出一样用粗布包裹的东西,打开粗布,是一把军号。老人说,这是红军胜利会师后,警卫连的一名司号员留给他作纪念的。

贾海迎看到军号,立刻有了收藏的想法,但老人舍不得。他住在老人的窑洞里,给老人做饭、陪老人聊天,跟老人讲自己收藏红色藏品的初衷和经历。两个多月过去,老人终于松口。他将身上大部分的钱给了老人,捧着军号如获至宝,激动得一晚没睡着。这把军号时常勾起他当兵的回忆。

“比起红军长征,这算啥呀!”在收藏的路上,贾海迎每当遇到困难,就用这句话激励自己。

为了收藏,贾海迎走遍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程30万公里。“一天吃一顿饭,天黑了还没有回到城里就寄宿在村民家里。”贾海迎说,虽然辛苦,但只要看到红色老物件,就满心欢喜。

沂蒙山老百姓给八路军盛饭的木勺是贾海迎津津乐道的一件宝贝。2014年的一天,贾海迎在沂水县高庄镇见战友的时候,得知10公里外的沂南县岸堤镇局埠村百岁老太太武佃花,当年给八路军做过军鞋,还烙煎饼、煮稀饭给他们吃,家里有老物件。

当天,贾海迎冒雨赶到老太太家,看到在她家的墙上,挂着一把木勺。老太太说,1939年,日军和八路军在这里打过一仗,村里的妇女上战场送饭就是用的这把勺子。贾海迎告诉老太太自己在收藏红色老物件,她高兴地将木勺送给了他。

播撒红色种子永不止步

贾海迎跟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2000年退休后,他没有在家安享天伦之乐,而是应聘到西安的一家单位上班。“想多挣点钱买更多的藏品。”贾海迎直言。

在贾海迎“打工”的日子里,他闲来无事就在附近逛古玩市场。有一天,他听说一个人用11个麻袋装了1万余本记录中国共产党党史的书,当即全部买了下来。

随着老物件越收集越多,贾海迎创建红色文化展览馆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

2012年,贾海迎回到老家山东沂水县,在荧光湖景区门口租了一间门面房,建起了第一家红色文化展览馆,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人来参观。“这是我作为一名沂水人,送给家乡人民的礼物。”贾海迎说。

在这里,每天陪伴贾海迎的除了满屋的红色藏品,就是那些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每当看到大家饶有兴趣的样子,他就觉得没白折腾。

2016年,贾海迎被评为“全国爱故乡年度人物”,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免去租房费用。

今年“七一”前夕,贾海迎将红色藏品和收藏的部分国产相机运回油田,打算创建第二家红色文化展览馆。“油田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创建是我的心愿,也是以实际行动庆祝党的百年华诞。”贾海迎说。

考虑到租金和房间面积、布局等因素,贾海迎在位于油区的岳村镇租下一个农家小院,和自己的3个老朋友一起辛苦布置了6天。

7月1日当天,红色文化展览馆迎来了岳村镇昌湖小学50多名学生。贾海迎向孩子们介绍红色老物件、讲述自己的收藏故事,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奉献三十六载永不言悔

这些年,为了收藏,贾海迎花费了上百万元,别人以为他很富有,却不知他的一件呢子大衣穿了40年。除了养家糊口,他将积蓄全部花在了收藏老物件上,有时还借钱收藏。

贾海迎有一个账本,上面记录了他从1985年开始收藏以来,每一笔借款的时间、金额和还款时间,最后一笔欠款是在去年还清的。

当时,贾海迎在古玩市场看到6面写有毛主席语录的镜子,因为身上没带够钱,就找老朋友程延平借了1000元。得知贾海迎在油田建起了第二家红色文化展览馆,远在陕西咸阳的老朋友发来微信:虽然你倾其所有,但钱花在了刀刃上,我支持你。

“倾其所有坚持收藏,你后悔吗?”很多人这样问贾海迎。他回答得很坚定:“不后悔。能让大家通过红色藏品了解历史、铭记历史,从而感悟红色精神、弘扬红色精神,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

在沂水, 一个八旬老人每天来展览馆阅读党史,一看就是好几个小时。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参观完对贾海迎说:“我和孩子都接受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

每年夏天,红色文化展览馆都会迎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名来自香港的八旬老人专门要买一本贾海迎收藏的《红旗》杂志作纪念。

在油田,红色文化展览馆开馆第一天,濮阳市油田第四小学学生蒋兆阳就来了。11岁的她对这些红色藏品非常感兴趣:“我读过小兵张嘎、放牛娃王二小、刘胡兰的故事,他们是我心中的英雄,看到这些,眼前就仿佛浮现了那段历史画面,内心特别激动。”参观结束,她主动要求当志愿者,为大家介绍红色藏品。

濮阳市华龙区岳村镇昌湖小学在红色文化展览馆附近,开馆不到1个月,来参观的师生就达1000余人次。

贾海迎的家人曾经不理解他。如今,一家人说起红色文化展览馆倍感自豪。贾海迎的孙子孙女在外地上学,回到油田的第二天就来到展览馆做志愿者。两个孩子今年15岁,他们告诉爷爷,未来也要入党,做一名像爷爷一样的党员。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