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兰考:焦桐千顷 铸魂育人

兰考县张庄小学的学生在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拉耧耕地。李柯 杨文怿 摄

编者按:河南兰考,中国地图上一座并不起眼的豫东县城,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地标。因为这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是习近平总书记3次到访的地方。建党百年之际,中国教育报记者来到这片红色的热土,探访焦裕禄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看焦裕禄精神如何代代相传,看兰考教育人如何书写教育之“变”。这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折射出伟大精神焕发的伟大力量。

河南兰考,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地标。四月的风吹来,空气里有泡桐花的甜香。很难想象,这里曾经风沙肆虐、内涝盐碱成灾。这是焦裕禄精神的发源地,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的地方。2014年,总书记在这里调研时指出,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他虽然离开我们50年了,但他的事迹永远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7年的时间过去了,守着焦裕禄精神的兰考如今什么模样?特别是作为民生之基的教育发展如何?面对总书记的关怀牵挂,兰考以教育巨变交出一份传承红色基因的答卷。

办教育敢啃硬骨头

兰考在教育上敢啃硬骨头。这种“敢”是“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今日写照。兰考县教体局局长王保东说:“机关单位得首先给教育让道。”2014年,兰考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远远满足不了老百姓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县里曾采用现场办公的方式,实地考查、当场拍板决定改造5个机关单位为可用场地,为幼儿园办学“开道”。

这股为教育敢拼敢干的劲儿从何而来?不得不说起这片红色热土上的焦裕禄精神。

1962年冬天,焦裕禄怀着改变兰考灾区面貌的坚定决心来担任县委书记。475天,他忍着肝癌的剧痛,和老百姓奋战在一起。1964年,不满42周岁的焦裕禄去世了,却把“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注入兰考的血液,留在中国大地上。焦裕禄精神是兰考干部的一面镜子。在兰考教育系统工作,必须要发扬焦裕禄精神,把“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儿、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儿、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儿”用在办教育实事儿上。

“学校面貌的改变是兰考教育之变最直观的表现。”回忆过去7年,葡萄架中心校校长王巧霞难忘教学楼从破旧低矮到宽敞明亮的变化。开阔的操场、明亮的教室、以“裕禄红”为主色调的教学楼,兰考一所所校园换了新貌。随之带来的还有校园文化长廊下的诵读声、社团活动室里的合唱声、足球场上的欢笑声……从2014年到2020年,兰考县多渠道筹集资金,投入35亿元用于学校办学条件等问题的改善,学位得到大幅扩充,素质教育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2014年以前,兰考在编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近几年,通过“特岗教师”等渠道招聘优秀教师,兰考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并通过“县管校聘”“轮岗交流”等举措实现全员竞聘上岗、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没有焦裕禄精神里的“三股劲儿”,很多事办不成。脱贫攻坚的路上,那股对老百姓的亲劲儿,是驻村帮扶、解决百姓难事;那股韧劲儿、干劲儿,是敢于郑重许下承诺并如约兑现。2014年,兰考县委曾向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为了“不让任何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兰考教育系统几乎全员行动,开展“教师大走访 户户有人帮”教育扶贫教师大走访活动。454个行政村由183所中小学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分包,出动中小学教师2万余人次。2017年,兰考县顺利脱贫。教育质量的提升直接表现为外出受教育人口的下降乃至回流。从过去每年近千名孩子外出求学,到如今在家门口安心上好学,老百姓的选择是兰考教育巨变有力的证明。

走出去的学生就是一张名片

每年寒暑假,有不少在外求学的大学生回到家乡担任焦裕禄精神的义务讲解员。兰考县教体局局长王保东说:“从兰考走出去的学生是传播焦裕禄精神最好的名片,兰考教育要用焦裕禄精神为学生的人生打底,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兰考裕禄大道88号,焦裕禄同志纪念馆迎来了一群幼儿园的小朋友。在教师的讲解下,他们对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故事惊奇不已。“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在兰考县县直第九幼儿园,老师们自编自排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大型舞台剧正在排练。“兰考的儿童应该从小受到艰苦奋斗、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熏陶”,兰考县教体局党组成员王高中告诉记者,兰考正在为3-6岁儿童开发制作《焦裕禄精神进幼儿园》课程体系,通过动画、游戏、现场观摩等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帮助孩子感受焦裕禄精神的内涵。

挖渠排涝、拉耧耕地、埋锅造饭……在焦裕禄精神体验基地,张庄小学正在开展劳动教育。“学习焦裕禄精神不止是静态的听和看,还应该是动态的体验和感受”,张庄小学校长郭宁涛说,通过亲自翻淤压沙、感受农耕文化,孩子们体会到了焦裕禄当年带领群众战天斗地的艰辛。

在兰考,红色基因的传承不仅在校园里,还在教育系统干部和教师队伍的建设上。无论是干部任职第一课,还是新招聘教师培训第一天,他们都要来到焦裕禄纪念园,重温焦裕禄精神,牢记教育人的初心使命。如今的兰考以焦裕禄精神为镜,争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已蔚然成风。

    办好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三害”横行变成了天蓝水绿,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外出逃荒变成了家门口就业。告别昨日的穷困艰难,今日兰考绘就新的蓝图。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踏上建立“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示范点”的新征程,给了兰考教育系统艰巨的考验。“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兰考发展迫切需要教育提供知识支撑、人才保障。赓续焦裕禄精神,兰考教育要把事做得更实、更细、更具有前瞻性。

做好各层面的教育建设,兰考已列出自己的路线图。学前教育抓普惠,解决老百姓入园难、入园贵难题;义务教育抓均衡,在城区确保产业聚集区学校投入使用,在农村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高中教育抓提升,全面消除超大班额,启动走班教学模式,精准培优补差;职业教育抓突破,整合资源开设学前教育、乐器制造等紧贴县域经济需求、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高等教育抓创新,利用郑州工商学院、兰考三农职业学院资源,结束兰考没有大学的历史。

科学求实、迎难而上,瞄准教育质量提升,焦裕禄精神给了兰考更多的信心和动力。立足丰富的红色资源,兰考把焦裕禄精神、黄河文化、地方乡土文化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养料”,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品位。改革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落实教师奖励激励机制,推进高中教师聘任制改革、走班制课堂教学改革,实施乡镇校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资源集团化管理改革,将成为兰考教育的发力点。

改革之路不免重重困难。在兰考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的心里,焦裕禄似乎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那是沉甸甸的精神力量。从2020年12月8日开始,兰考县县级干部走进校园、站上讲台,为全县师生带来一堂堂走心的思政课。教体局干部职工明确包学校班子建设、包学校德育落实、包校园安全管理、包学校作风纪律、包校园难题解决、包政策落实到位的“六包”制度,给了教育改革发展坚实明晰的制度保障。

如今,穿过一片片绿树成荫的公园,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的大门前,焦裕禄曾经种下的泡桐树已成参天之姿。干部学院内,习近平总书记植下的另一颗泡桐笔直生长、枝繁叶茂。焦裕禄离去已近60年。但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群众的高贵品德已融入兰考教育人的血脉中。他在兰考土地上播下的自力更生的革命种子,已成为精神引领,激励着兰考教育人像他那样拼搏、奋斗,不断奔向新的征程。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