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传播学 | 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历史维度
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叙事
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分两步走实现中国梦,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发展阶段是指“十四五”规划的起始年即2021年,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亦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未来30年将是我们完成这个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处在新发展阶段的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新内容,也必然对如何讲好这一阶段的中国故事提出新要求。
叙事形塑了人们理解世界的方式。叙事就是“讲故事”,全球范围内,不同的国家叙事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文明的根基。讲好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要具备大历史叙事观。这是因为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永续发展不断完善的。因此,叙事时需从历史脉动中把握方向,在时空情境下讲述变迁,从古今中外比较中回溯历史,展望未来,如此才能呈现出现代化进程的全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运用大历史叙事观来讲述发展进程,更能以事聚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故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国情故事”这些关键故事,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历史维度。具有历史纵深感的叙事体系与故事话语,有助于讲清楚我们现代化建设所处的历史方位与发展阶段,有助于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的“来时路”与“去何方”。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故事”
我们对于现代化的认识是不断深入的。从党的八大提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到1964年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设“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的“新四个现代化”;到1984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将“小康”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阶段性目标,再到江泽民同志提出“新三步走”战略,胡锦涛同志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直至党的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现代化发展历程看,我们的认识是不断变化不断深入的。要讲清“理念故事”,需从大历史观视角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路径并帮助人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行”。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故事”
首先,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是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实践故事,讲清“革命阶段—建设阶段—改革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故事,有助于树立人们勇于直面风险挑战的信心与为了美好生活不懈奋斗的决心,“内塑”凝聚力,齐心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
其次,现代化建设是一个长时间、动态性的复杂运作过程。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实践特征就是“分步骤、接续式”推进现代化建设,从“四化”“新四化”“小康”到“两个文明”,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中可以看出,中国的现代化征程是一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阶段性发展目标的战略规划史,也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的奋斗史!这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故事”也是不断更新,不断延续的。以“三农现代化”故事为例,从“扶贫开发”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到“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同步实现城镇化与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加速城乡一体化。从“脱贫攻坚”的实践故事转入“乡村振兴”叙事,就是对“分步骤、接续式”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最好言说。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国情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可以说,“特殊国情故事”之“特”首先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从最初提出就重视社会主义性质。邓小平指出,“中国搞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最特殊的政治国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讲清这点,既可以坚定道路自信,又可以破除现代化的西方迷思,为中国式现代化争取更积极的舆论空间与传播主动权。
“特殊国情故事”之“特”还在于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最大的国情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什么是中国特色?这就是中国特色。”因此,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很重要。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就要讲好“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故事。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现代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还要讲好百年来党在各个时期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故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而是要依靠艰苦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第三,“特殊国情故事”之“特”还在于讲清中国式现代化所处的客观现实:中国发展不均衡,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人均资源相对供给不足,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讲清这些特殊国情,才能让人们认识到14亿人整体迈进现代化的艰巨性与复杂性,才能既有心理准备又有奋发动力,既能目标坚定又能脚踏实地,在信心与耐心中持续推进现代化建设。
此外,“特殊国情故事”之“特”还在于讲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故事:采取何种模式的现代化道路,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等存在密切联系。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实践逻辑。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美美与共等思想,有助于我们从历史维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没走西方老路,中国式现代化为什么行。另一方面,讲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有助于国内外受众从中华五千年文明史这一“长时空”情境下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脉与历史传统。对内,可以鼓舞信心,团结全体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对外,可以给那些与西方现代化国家具有不同体制、不同文化背景又渴望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提供一个植根自身文明、“走自己路”的路径选择。
总而言之,要讲好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要注重构建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的叙事体系与传播话语。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新闻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