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海口高速织起“质量网”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海口高速公路项目掀起大干热潮,项目副总工白玉东带着质量管理小分队进行新一轮的质量管控巡查。

图片

     四航局承建的G15沈海高速公路海口段,是海南省高速公路连接全国高速公路网的唯一通道,项目主线长2.1公里,桥梁上部结构为现浇预应力箱梁,下部结构为门式花瓶墩、独柱花瓶墩等,共计315个。桥梁下部结构施工是桥梁施工最为关键的施工环节,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在墩身预埋筋检测过程中,白玉东发现其中一个墩柱的钢筋间距误差竟然超过了1厘米。“多1厘米少1厘米区别又不大。”钢筋工不以为然。白玉东严厉地强调:“钢筋间距必须严格控制,误差绝对不能超过5毫米!墩身钢筋的预埋直接影响桥梁的质量,任何细节都不容马虎。”

原来,墩身预埋筋施工采用人工放线定位法,钢筋的位置精度难以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够容易产生露筋问题。裸露的钢筋经年累月下会不断被锈蚀,将极大地降低桥梁的承载能力,解决墩身预埋筋精度问题势在必行。白玉东带领团队展开技术攻关,研制出了一种承台墩身预埋筋卡具。卡具由4片钢板焊接成长方形架构,每片钢板间隔10厘米打1个卡槽,只要对着卡槽插入钢筋便能保证钢筋的位置精度及垂直度,犹如给钢筋安了一个稳定架。

墩身预埋筋的问题解决,项目部及时成立不合格品处置小组,对施工操作、工艺工法、材料等全面排查,淘汰落后工艺工法,保证工程质量可控在控。

海口G15项目桥梁基础采用桩结构,共设计1506根摩擦桩,采用直径32毫米的大直径钢筋施工。处置小组在排查中发现,工人在对桩头弯曲钢筋进行调直作业时,往往将钢筋固定之后用钢管套住钢筋弯曲处进行人工扳直。人工调直费力、效率低下,且钢筋的垂直度难以保证。“如果有一种全自动的桩头钢筋调直机就方便多了。”白玉东决定对桩头钢筋调直的工艺进行改良。在查阅资料时,一种电动液压钳设备引起了团队的注意,使用机械代替人工进行桩头钢筋调直,可以轻松扳动大直径钢筋,且不会对钢筋性能造成影响。于是,团队对电动液压钳进行改造,将液压钳顶部的弯钩进行加工焊接,使液压钳的弯钩变直,满足钢筋垂直度的要求,以便对桩头钢筋进行自动调直作业。改造后的液压钳极大节省了人力,钢筋垂直度也得到了保证。

为了不留质量管控死角,项目部还有针对性地开展质量检查、质量通病治理、质量比武等活动,将班组长纳入质量管控范畴,对现场工人进行质量考核、培训,提高全员质量意识。此外,项目部还积极搭建智慧工地平台,引用BIM+智慧工地技术与电子沙盘,实现对工地各关键工程部位、重点区域24小时实时监控,用一张无形的“智能网”兜住项目质量管理的红线。

“我们对优秀工艺和高质量的追求,体现在工程建设的每一处细节。”白玉东看着项目有序施工的场面坚定地说。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