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新春走基层 | 寒冬里的高空“舞者”

1月12日17时许,在海拔2600多米的青藏铁路扎麻隆中继站东侧,一座铁路高架桥上,西宁电务段西宁西信号车间西宁西信号工区的十几名职工腰上系着安全带,正紧张地进行桥上电缆的更换工作。此时气温已低至零下15摄氏度,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起身又蹲下,就像高空中的舞者。

为确保春运设备安全稳定,西宁电务段对管内区间电缆状态进行了地毯式摸排检查。检查中,他们发现扎麻隆中继站电缆对地绝缘参数偶有轻微波动,立即将其纳入重点隐患台账予以整治。经过逐步排查测量,隐患电缆范围被锁定在扎麻隆中继站东侧高架桥上。

更换电缆的首要任务是将隐患电缆从线束中分离出来。由于桥上电缆敷设于桥梁两侧护栏外悬空的电缆槽内,职工们需将安全带悬挂于桥面护栏上,蹲在勉强能容身的桥面路肩水泥板上,然后将身体探出护栏,小心揭开冰冷的电缆槽,将隐患电缆用力拉起,在半空中用钢锯进行切割。

向下望去,30多米的高空让人感到头晕目眩。“你扶着电缆,我来锯,小心手不要靠近锯条。”职工白延荣说。他与同事韩旭两人一组,互相轮换。高原低温环境下,电缆外包胶皮异常坚硬,钢锯来回切割,也只是把表皮划开了一道轻微的口子。由于长时间保持着同一姿势,他们的手脚很快就冻得冰凉,呼出的雾气在发梢、眉梢上凝结成一层白霜。

与此同时,在扎麻隆中继站机械室内,车间技术员杨继彪正手握对讲机,紧盯着监测终端显示屏上的设备状态变化。“杨师傅,室外电缆已断开。”听到对讲机里传来的呼喊,他立刻开始电缆校对。“电缆敷设距离长、数量多,无法用肉眼查找每根电缆芯线的具体位置,只能通过室内外相互配合测量来判断。”杨继彪说。

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暗。桥上人员纷纷打开头灯,用剥线钳将新旧电缆内的芯线一一剥出,然后将相同颜色的芯线逐一对接测量。“大家要注意,一定要顺时针编号,确保同色芯线对应相接。”技术员李涛一边核对芯线一边叮嘱大家。为了加快进度,他顾不上寒冷,索性脱掉手套操作。

19时整,杨继彪接到现场电缆接续完成的通知,立即拿出电阻摇表,逐一测量确认更换电缆的地线绝缘,并在每根备用芯线上做标记。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分离、割接,19时15分,70多米电缆全部更换完毕,对地绝缘参数正常。顶着刺骨的寒风,职工们收拾好工具,有序离开桥面。不远处,山谷中的小村庄已亮起了点点灯光。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