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赣南老区:从红色出发 向未来奋进

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乡东南部,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客家村落——华屋村,一片青山密林环绕其中。走到村子后山,成片的苍翠松树景色宜人,其中有17棵格外挺拔,在每一棵松树下都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17位华屋村红军烈士的名字。

87年前,村里17个年轻人栽下17棵松树,之后毅然离开家乡踏上长征征程。在红军战略转移途中,他们全部壮烈牺牲。这17棵松树,寄托着烈士们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也成为华屋村村民在艰苦岁月中顽强拼搏的信念支撑。

17棵青松,80年守望。80多年前,只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家家户户都有人为革命洒热血;80多年后,华屋人在精准扶贫政策的帮扶下,大力发展产业,实现了整村脱贫致富。

在瑞金,在赣州,无数个像华屋村这样的红色村落正大步迈向乡村振兴的新生活。从贫困落后、交通不便的赣南老区,到经济增长多年保持全省首位、特色产业不断培育发展的红色之都,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这片红土地上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坚定信念、接续奋斗?

5月19日至25日,《金融时报》记者跟随中国记协主办的“学党史 悟思想·红土地上践初心”中央媒体赴赣州学习调研活动来到赣州。记者一行追寻当年红军足迹,在于都、瑞金和兴国三县走访,在沿途村落、革命旧址,倾听当地党员群众讲述红军故事,寻找当地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答案。

长征路上的新变化

这是一条长征小道。87年前,8.6万余名红军战士从8个渡口出发,夜渡于都河,从这条19.34公里的小道,踏上漫漫长征路。这是迄今为止长征沿线保存最为完整、最原生态的红军长征小道。

这也是一条小康大道。自2019年长征小道开发后,累计接待游客达20余万人次,带动长征小道所在地祁禄山镇附近村民开民宿、开杂货店、卖特产等,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红色旅游饭”。

5月20日,记者一行来到祁禄山镇红军长征小道,沿着登贤1934段线路,重走长征路。

刚刚下过雨,浑浊的河水奔涌向前,河面上只用几根圆木搭就了简易桥梁。走过这木桥,前方是狭窄泥泞的小道,难以并行两个人,脚下的路泥泞湿滑,四周密林几乎完全遮挡住了视线。即使轻装上阵并借助登山竹竿,记者行走在这条崎岖的小路上也十分吃力。遥想当年,年轻的红军战士在这条尚未开发的山道上背负辎重日夜行军、风餐露宿,想必更加艰难。而这,只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的短短一段。

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们在长征路上坚定信念,不畏牺牲,前赴后继,在困境中经受洗礼,在挫折中奋勇向前。改革发展新时代,长征精神激励着党员干部和群众为创造更美好的新生活而自强不息、奋斗不止。

祁禄山镇拥有厚重的红色历史,仅有姓名记载的红军烈士就有118位。当地党员干部铆足干劲,打造以长征小道沿线6个村落为核心的“红军小镇”,以红色资源托起村民们脱贫致富的希望。目前,附近村民通过旅游产业,以及发展野生油茶林、果园、养蜂园、蔬菜大棚等农业,已经摘掉了穷帽子。

近年来,在于都,长征路上的新变化不断发生。曾经,这里10万多人支前参战、6万儿女参加红军,可歌可泣的两万五千里长征由此开始。如今,这里的红色旅游红红火火,红旗飘扬,游人如织。据统计,2020年,于都县累计接待游客883.6万人次,同比增长1.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6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红色旅游接待总人数733.2万人次,红色旅游收入达61亿元,同比增长7.3%。

新长征,再出发。近年来,于都致力于打好富硒品牌,扎实推进富硒农业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年末,全县仅发展富硒蔬菜产业的农业合作社就有110多家,带动蔬菜经营主体2000个(户),带动80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人均年增收1.72万元。于都人民正在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上大步向前。

一口红井忆初心

那段峥嵘岁月似在眼前。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瑞金为中心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赣南、闽西大地上红旗招展。1931年11月7日,瑞金叶坪谢家祠堂里,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宣告成立。从此,瑞金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红色首都,一代共产党人在这里进行了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那段历史记忆同样悲壮。据统计,在苏区时期,瑞金22万余人口中有5万余人参加了红军和地方的革命斗争,有3.5万余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7166人。

“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话”……当年留下的标语在瑞金各处革命旧址中随处可见。苏区百姓为什么始终相信党、跟随党?5月21日,记者来到瑞金探寻红军足迹,在一处处革命旧址中,在一个个红色故事中,答案渐渐清晰。

一口红井,讲述着党与人民血肉相连,鱼水情深。

当年的瑞金沙洲坝干旱缺水,田地缺水灌溉,村民吃水、用水都得靠门前的池塘水,生活条件非常艰苦。直到1933年,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亲自勘探地形,带领战士挖井,为村民解决了吃水、用水问题。

如今的沙洲坝已不再是当年贫穷落后的模样,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红井也成为了全国闻名的红色景点,每天都有各地游客来到红井旁,用“红军勺”饮一杯红井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红井旁石碑上的这几个大字仍历久弥新。饮水思源,执政为民,一口红井照出党和人民心心相印的深厚感情,映照出党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初心使命。

岁月悠悠,初心不改。几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瑞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经济,2020年,瑞金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0%,人均GDP增加近万元,财政总收入增加近10亿元。看发展,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40.44%上升至2020年的51%,立体交通枢纽体系加快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安全饮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基本实现一体化。看民生,全市82347贫困人口全部脱贫,49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和五保实现应保尽保。

为民情怀代代传承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长征后,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主席刘启耀奉命留守苏区,坚持游击斗争。在一次战斗中他不幸受伤,与组织失去联系。他挣扎着爬回藏身洞口,取出埋在乱石堆中的小布包,里面装着党的组织经费——13根金条和一批首饰、银圆。为秘密寻找组织、联络失散同志,他在遂川、万安、泰和一带流浪乞讨,始终坚持不动用经费一分一毫。经过整整两年的苦苦探寻,刘启耀终于找到组织,将经费归还给党组织。

“自带干粮去办公,腰缠万贯去讨米。”5月23日,记者在兴国县睦埠村刘启耀烈士纪念馆听到了这段故事,深为苏区干部的优秀品质而感动。

兴国县是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创造了“第一等的工作”的苏区模范县,是苏区干部优秀品质的发源地。苏区时期,兴国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的就达9.3万人,为国捐躯5万多人,姓名可考的烈士达23179名。

在血与火的考验中,苏区干部的优秀品质在这里孕育,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1933年11月,毛泽东到兴国县长冈乡实地调查。在调查中,他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写出了著名的《长冈乡调查》。《长冈乡调查》涉及人口、基层组织、群众生活等20个方面,内容繁多,但始终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就是牢固的群众观点、真挚的为民情怀。

在刘启耀的故乡睦埠村,记者深切感受到在党员干部带领下村子发生的巨大变化。2014年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为16.9%,不少村民还住在墙体漏风、屋顶漏雨的破屋烂舍里。精准扶贫以来,在全村65名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发展油茶、脐橙、烟叶、肉牛、茶叶等多种产业,另外,通过设置公益岗位、村集体资产收益转移兜底保障等方式,实现了全村贫困户产业就业全覆盖。截至2020年11月,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4户、514人,已全部脱贫。

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兴国县304名驻村第一书记、570名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里,平均每人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截至2020年11月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199户、129418人已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8.18%降至零,147个贫困村已全部脱贫摘帽。

回望百年征程,倍感“人民”二字的分量。从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负韶华,坚定前行,接力奋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信仰与忠诚。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红为底色的赣南必将一往无前、再谱新篇!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