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奔流 千帆竞秀 ——中国铁建助力长江经济带发展纪实
这是一条横贯华夏东西的古老母亲河——长江,千百年来奔腾不息,哺育中华民族,孕育中华文明。
这是一条加速腾飞的黄金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肩负起引领民族复兴的重任,串联11个省市、构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发展格局,挺起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脊梁。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心系长江,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举旗定向。作为共和国长子,中国铁建牢记央企使命担当,以“母亲河儿女”的共同身份,乘势而上、转型跃升,全面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已形成千帆竞发、奋楫争先之势……
江河岸畔,生态复“绿”底色新
人在岸上走,穿行入画中……初夏时节,南京市民漫步在江北新区长江岸线,畅游花海潮滩、听风之台等18个景点,或穿梭绿道慢跑,或驻足一览江景,好不惬意。
今年“五一”,中铁十一局参建的南京江北新区长江岸线湿地保护与环境提升一期工程正式开园。建设者的巧手已把曾经的“工业锈带”绘制成集防洪、景观、交通于一体的“生态秀带”。
这是中国铁建融入“长江大保护”建设的一个缩影。
长江流域,以水为纽带,连接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形成经济社会大系统。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江流域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然而,长期粗放式发展早已使其不堪重负。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面对一度伤痕累累的母亲河,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殷切期望,为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转变发展理念指明方向。
近些年来,沿江11省市常思“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辩证法,勠力重塑长江生态。
江流无声,变革已悄然发生。
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洞庭湖畔到东海之滨,一块块“伤疤”被抚平,一道道“污龙”被治理,一段段江河岸畔被复“绿”……一个个关乎绿色施工、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的“铁建方案”正助力长江沿岸再现“绿意”奔涌、焕然新生。
“刮骨疗毒”进行时——
在重庆市南岸区长生桥——全国最大垃圾填埋场生态修复工程,中铁十七局建设者正把“垃圾场”变为生态“绿肺”,使覆盖着1043万吨生活垃圾的垃圾场变身绿色公园,确保长江水质不受污染。
“生态伤疤”变“城市绿地”——
在湖南岳阳,中铁二十四局参建的珍珠山项目于2019年“五一”建成开园。从杂草丛生到绿意盎然,从违章建筑比比皆是到一道道设计独特的风景线……如今的珍珠山正重新定义着岳阳城的“诗与远方”。
护一江碧水浩荡东流——
在安徽芜湖,中铁十四局参建的大龙湾污水处理厂在2020年11月顺利通过工程主体和设备安装验收。投产后,将承担周边区域近90平方公里的污水处理任务。
在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中铁十五局科学治理南横引河河道,助力我国打造世界级生态岛,守护好长江的“最后一公里”……
江水卧群山、过平原、滚滚东逝,江岸黄了复绿;林间鸟鸣啁啾,水中江豚自由遨游,湖畔候鸟复归……如今的长江经济带,一片生机盎然。
纵横之间,畅通立体交通大走廊
江河滔滔,其势在畅。
2014年9月,《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2014-2020年)》发布以后,长江经济带构建“横贯东西、沟通南北、通江达海、便捷高效”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步伐愈发明快。
连通城镇内部“毛细血管”,打通城市群交通互联“肠梗阻”,架起串联东西走向“主骨架”……中国铁建发挥设计、规划、投资、建设、运营等全产业链优势,当好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主力军”。
早在2013年,受原中国铁路总公司委托,铁四院承接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规划研究项目,这是当时国内研究范围最广、涉及区域最大的综合交通规划项目。随后,系统内多家兄弟单位吹响“集结号”,将一揽子“铁建方案”推动落地,助力长江经济带迎来“水陆空铁”立体交通时代。
打通铁路网“主动脉”——
2016年12月,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铁二十局、中铁建设、中铁建电气化局等单位参建的沪昆高铁全线开通。
2020年12月,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在武汉揭牌,正全面推进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建设。
未来,两条铁路将在长江两岸形成“比翼双飞”的高铁交通格局。
此外,中国铁建参建的沪苏通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沪汉蓉客运专线让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三大城市群联系更加紧密,合安高铁、安九高铁、成渝高铁把“城与城”串联。“轨道上的长江经济带”正在疾驰。
过江通道加快建设——
6月6日,在中国铁建大桥局建设的合璧津高速公路油溪长江大桥,施工人员不停地来回穿梭在距离地面最高170多米高空的施工猫道,进行索夹安装固定施工,计划月底前开始钢箱梁安装。连通两岸,已近在咫尺。
沿江而下,在中铁十四局建设的芜湖城南过江隧道、南京建宁西路过江通道,两台开挖直径超15米的盾构机工地组装正加紧推进。“双龙”越江,蓄势待发。
如今,长江之上,过江通道越织越密,跨江梗阻一个个被打开。
当时光回溯到1957年,铁道兵部队参建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自那时起,建桥技术逐渐兴盛,让“天堑变通途”不再是中国人民一个遥远的梦。
2010年,中国铁建建设的“万里长江第一隧”南京长江隧道建成通车,过江通道建设真正迎来“江上架桥、江底通隧”的兴盛时代,按照规划,2020年至2035年,将布局超270座,过江通道瓶颈将基本缓解。
激活城市路网“神经末梢”——
近年来,中铁十六局、中铁二十一局、中铁二十五局等单位参建的杭瑞、渝蓉、石黔等高速公路加密编织,苏州桐泾路等制约城市发展的“断头路”正在紧锣密鼓“织网”中。
中国铁建参建的长江沿线10余座城市地铁线有序推进,让城市空间变“小”,市民幸福生活半径变“大”。
航空短板加快补齐——
今年6月下旬,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即将迎来正式通航。
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1号航站楼扩容改造、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改扩建、武汉天河机场5G通信施工等工程已相继建成投用……
近几年,沿江各省市机场建设及扩能改造驶入“快车道”,长江经济带空中物流通道的畅通正拉近时空距离。大江南北,无处不流淌着“铁建蓝”的身影。
帆劲风满,搏击“浪潮”正当时
在长江干支流上,建一座大盾构隧道,勘察设计“先遣部队”来自武汉,智能设备生产制造在长沙,智能建造“生力军”成长于南京,全预制管片成型于芜湖盾构产业园……中国铁建类似这样的全产业链组合,如今在长江经济带上并不少见。
“全产业链协同”“一站式铁建方案”等,已成为中国铁建抢滩长江经济带市场“新蓝海”的一把密钥。
长江经济带实现绿色发展,离不开新旧动能转换。近年来,沿江省市正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让绿色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新的机遇,也激发了中国铁建转型升级的活力。
“十三五”以来,中国铁建就把全面服务长江经济带建设纳入战略规划;高层管理者与沿线11省市政府密集对接,推动深化合作。尤其2019年以来,中国铁建落户在杭州、南京、成都3座中心城市的华东、华中、西南3大区域总部,带动驻扎在沿线的多家二、三级单位协同“出征”,搏击长江经济带“浪潮”。
“铁建智慧”与智慧城市互惠共生——
在贵安新区,中国铁建建成我国西部首个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验段,探索运用“互联网+”的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对管廊的智慧化管理。
日前,中国铁建云数据中心落户贵阳CCDI产业园,作为中国铁建“十四五”时期重点信息化建设工程,将为“数字铁建”赋能。
“铁建装备”涅槃升级——
在湖北襄阳,铁五院联合中铁十一局研发实施的千吨级分体式架桥机、过隧运梁车制造完成,并于2020年在南沿江城际铁路投用,与此之前已研发制造并投用的“昆仑号”千吨级运架一体机等设备,共同组成千吨级高铁施工装备完整产业链,助力中国高铁加速迈入时速“400公里”时代。
在湖南长沙,铁建重工长沙第二产业园涵盖中低速磁悬浮、跨座式单轨、悬挂式单轨、齿轨的试验基地已投用,建成全球首个新型轨道交通装备综合研制试验基地。
“未来社区”有了“铁建样本”——
在“数字经济先锋”浙江省,铁建城发以“未来社区”、产城融合、片区综合开发等城市更新业务的投资建设为突破口,统筹系统内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等优势资源,协同中铁建电气化局、中铁地产、铁四院、铁五院、铁建投资等多家单位,为城市更新提供定制化方案。
如今,放眼沿线,处处大道开阔,项目串珠成廊,新兴产业繁荣发展……中国铁建参与的一批批重大项目成功落地,一批批在建项目捷报频传,为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力。站在“十四五”新征程上,中国铁建正踏着江上浪花,持续为新时代“长江之歌”注入“铁建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