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践行“四力”要求 讲好多党合作生动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四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为新时期宣传思想干部队伍建设和新闻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四力”既是基本功,也是硬要求;既是必修课,也是竞争力。其中,增强脚力是基础,增强眼力是前提,增强脑力是关键,增加笔力是保障。只有持续增强“四力”,才能触摸时代脉搏、感知社会变迁,才能洞察本质、明辨是非,才能站稳立场、掌握主动,才能“下笔如有神”“妙手著文章”。
宣传思想工作无小事,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宣传更是兼具政治性、专业性、敏感性。作为民革中央主管主办的全国性统战主流媒体,团结报始终牢记“政治家办报”使命,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增强“四力”要求作为行动指南,多层次、多形式、多维度讲好中国故事、多党合作故事,努力成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践行者、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记录者,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贡献力量。
在聚焦“国之大者”中践行“四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植根中国土壤、彰显中国智慧,又积极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新型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制度优势。创刊以来,团结报始终胸怀“国之大者”,把展示好、宣传好这一制度的优势、作用作为主责主业,将宣传阐释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作为核心使命,以专业视角彰显制度优势,在充分展示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精神风貌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如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团结报以独家视角聚焦全国两会上的民主党派成员履职成效,策划推出《民主党派中央主席眼中的“工作报告”》《在江苏团,三位民主党派成员向总书记面对面献策》《三位民主党派成员走上首场“委员通道”》等多篇独家报道。开设“党派好声音”专栏,挖掘各民主党派中央重点提案背后的故事,推出《民盟中央建议关注平台经济规范与发展相互促进》《民建中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民进中央建议加快商标法修改:支持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等深度报道,以数据支撑、案例剖析增强说服力。
团结报2024年全国“两会”部分微信公众号文章
团结报2024年全国“两会”特刊版面
“泰山之高,背而弗见;秋毫之末,视之可察”。日常工作中,团结报不断提高站位,把握时间节点和工作重点,围绕民主党派在建言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开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民主监督等过程中的典型做法、显著成效开展持续报道。
在深入新闻现场中践行“四力”
团结报创刊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老一辈报人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一直在传承。69年来,无论时代如何进步、技术如何发达,一代代团结报人始终坚持把文章写在大地上,坚持“不采访无文章”,以实际行动诠释“脚底板下出新闻”的真谛。
如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联组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团结报提前策划、制定预案,安排资深记者于联组会后第一时间现场采访、第一时间整理成稿、第一时间多元发布,以“新媒体首发+深度解读+后续追踪”的全链条报道模式,立体呈现习近平总书记与政协委员共商国是的生动场景。《矢志不渝跟党走 同心协力襄伟业——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的重要讲话引发民主党派热烈反响》《把总书记的期盼转化为履职强大动力——民革组织和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等稿件被广泛转载,及时传达了广大民主党派成员“牢记总书记嘱托,把总书记的殷殷期望转化为干事创业的不竭动力”的温暖心声。
团结报2024年全国“两会”特刊版面
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报社记者走进民革、民建、民进界别协商会现场,采写了《民建召开界别协商:唤醒沉睡的“盐碱地”》《现场直击|如何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民进界委员与部委相关负责人面对面协商》《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民革界别委员共同解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等现场报道,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细腻的笔触,为广大读者揭开诚意满满、务实高效的协商会神秘面纱,让协商民主更加可观、可感。
“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除了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坚持一线采访外,团结报以“团结行”专题采访、“新春走基层”采访活动为抓手,深入全国各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广大民主党派成员及人民群众中,在田间地头、车间厂房、活动现场等留下一串串坚实的足迹。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团结报记者深入北京以及河北等省份的多个城市,登上春运首发列车、走进田间直播间、探访非遗传承地,把各地最乡土、最烟火、最具文化特色的美好图景付诸文字、图片、视频,既体现了民主党派的特色,又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两岸交融交往、展现春节经济欣欣向荣等思想和深意蕴含其中,地气十足。
团结报团结网微信公众号开设2025年“新春走基层”专辑
2025年“新春走基层”整版策划《恰是年味正浓时》
在媒体深度融合中践行“四力”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和媒体格局的深刻变革,新闻工作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团结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创新就是生产力、融媒就是传播力”的理念,聚焦平台升级和技术创新,坚持内容创新和流量深耕,走出了一条特色转型发展之路。
以宣传平台“管办分离”为契机,将《团结》杂志纳入报社媒体融合平台建设重要范畴,实现从“六位一体”到“多位一体”的新突破。团结网、团结e家客户端等6个载体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按照“立足数量、追求质量、提升流量”的要求,把融合思维贯穿策划、采访、制作、传播全过程,既注重常规意义上的报道数量,更注重报道质量和传播效果,运用图解、VR、H5、短视频等方式生成新闻作品,既体现统战系统和民主党派特色,又具有融合传播特点。注重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将优质内容转化为符合不同渠道传播特点的新闻产品,最大限度提升传播效果。
团结报社全媒体平台矩阵
当前,团结报社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要求,不断深化改革,推进“移动化、交互化、个性化、智能化”和“用户思维+产品创新+服务提升”的融合创新实践,建设具有较强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统战主流媒体,为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作出新的贡献。
在改进文风作风中践行“四力”
宣传思想工作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没有几把刷子是干不了的,没有高素质、好把式、真功夫是干不出漂亮活的。无论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豪迈,还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自信,都是新闻工作者的孜孜追求。
团结报注重锤炼采编人员文字功底,创新话语表达,推出更多富有魅力的融媒作品,力求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推动主题宣传更接地气、更动人心,以“思想性+可读性”提升传播质效。
为让读者更好了解中国的民主党派,在“3·15”之际精心策划推出《请远离,民主党派的“假称谓”!》。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以“错误示例+正确解读+党派简介”组合拳形成综合呈现,兼具实用性、科普性和引导性,对推动民主党派知识的社会化传播和科普,运用互联网讲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了示范效应。
3·15特别策划“请远离!民主党派的‘假称谓’”
团结报鼓励编辑记者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要求,聚焦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互联网特征,合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提高新闻作品创作水平,加速向“全媒型人才”转型,最大限度提升新闻报道的可见性和影响力。探索有声海报、动态海报以及海报+音频+文字的多形态报道形式,注重版面内容的可视化提炼和差异化呈现。视频《民革党员李荣凯谈“邯郸初中生遇害案”》《习近平主席特使何报翔将于5月26日出席科摩罗总统就职典礼》等点击量超百万。“党派名人贺新春”栏目邀请冯巩、黄渤、黄晓明等为读者拜年,反响热烈。
“党派名人贺新春”视频截图
正是缘于对“笔力”的重视和追求,团结报重大主题报道多次获得中宣部《新闻阅评》专题点评,多篇记者作品荣获全国人大好新闻、全国政协好新闻等国家级奖励。2021年,作为团结报社新闻内容主要生产部门的新闻部荣获“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评选表彰”先进集体,也是100个先进集体中唯一一家新闻单位。2024年,团结报社新闻部荣获“中央和国家机关五一劳动奖状”。
当下,媒体融合正处于迈向变革深水区的关键节点,践行“四力”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6年,团结报将迎来创刊70周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和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求,在持续践行“四力”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基层群众、精准研判形势、提高政治站位、创作精品佳作,以高质量新闻舆论工作讲好新时代多党合作故事,为坚持好、发展好、完善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