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新看变寻暖 春运走基层的创新实践
2025年的“新春走基层”活动正值春运期间,中国交通报社将两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围绕“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主基调,开展了以“探新、看变、寻暖”为主题的创新实践。
探新:见证新质生产力赋能春运
春运路上,新设备、新技术的创新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新能源车等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大幅提升了春运效率,为旅客带来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中国交通报社推出“当人工智能遇上春运”策划,探秘人工智能如何为“流动的中国”增添动能。记者分别深入长江沿线车流量和客流量最大的公路汽车渡口——镇扬汽渡、拥有江苏省内规模最大充电站的高速服务区——江苏京沪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宝应服务区,探寻“平安、便捷、温馨”春运背后的“科技力量”。
在镇扬汽渡,渡船不良视线航行辅助系统、“智渡云”系统、汽渡AI车载人数统计系统等新技术的应用,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和渡运服务质量;在宝应服务区,京沪线上的“能量卫士”、移动充电机器人为新能源汽车快速续航……《当汽渡遇上高科技》《让春运旅途更来电》短视频在中国交通报视频号、“交通发布”新媒体等平台发布,取得较好传播效果。
《我做一天春运人》是报社“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品牌栏目,报社已连续5年组织记者深入一线体验交通运输不同岗位,通过融媒体报道立体展现春运期间交通人的工作状态。
中国交通报记者于奕童(左)在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邯郸服务区体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维员工作。
今年春运,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驾驶新能源汽车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新能源车主“里程焦虑”如何破解?报社派出记者赴京港澳高速公路河北邯郸服务区,体验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维员工作。
《满电还乡满爱在途》融媒体报道,以“实习生”的视角讲述了充电桩运维员用心、细心、暖心服务新能源车主平安、顺畅出行的故事。记者表示,通过此次体验采访,了解到一线春运人的付出与努力,他们让春运服务更有温度。作为青年记者,将践行‘四力’要求,多到一线、多去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讲好交通故事。
看变:展现流动中国的繁荣与活力
每遇重大节假日,琼州海峡过海运输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春运,过海运输有哪些新政策新变化?是否能为旅客带来顺畅的出行体验?
报社派出两路记者,对琼州海峡交通运输、海事、港口、航运企业、旅客等各相关方进行了深入采访。《琼州海峡春运首日体验:新能源汽车过海友好》《琼州海峡:“双向奔赴”的回家路》等报道在春运首日推出,从普通旅客视角切入,记录了春运首日琼州海峡的繁忙景象,以及交通运输部门创新服务、保障春运的举措,生动展现了琼州海峡过海新政策给旅客带来的新体验。记者表示,琼州海峡的繁忙,是春运大潮的一个缩影。在码头、候船大厅、船舶甲板,与旅客和工作人员近距离接触,获取第一手信息,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从而了解到人民群众对安全、便捷过海的真实期盼,深刻感知到了春运背后的力量。
中国交通报“新春走基层”版面图1
春节期间,报社还策划了《乡变》特别报道,报社9名记者利用春节假期返乡探亲和外出旅游机会,从山西平遥、河北石家庄、江苏宿迁、河南濮阳、广东佛山、安徽合肥等地发回特别报道,推出《平遥新韵》《禾水河畔景已新》《“福”字要手写》等作品,记录家乡蜕变,展现乡风民俗、乡村治理、生产生活等方面的新变化。
寻暖:讲述基层交通人的奋斗故事
春节,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阖家团圆的日子,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交通人来说,意味着坚守。今年春运期间,报社4名记者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将镜头对准驻守在这里的养路工,展现普通基层交通行业工作者的奉献。
中国交通报“新春走基层”版面图2
根河市被称作“中国冷极”,这里冬季平均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0摄氏度,保持着全国最低值纪录。记者与驻守在这里的养路工一起,冒着风雪前往林区国道,记录他们与极寒、冰雪和狂风斗争的故事。为了还原真实的工作环境,记者徒步在没过脚踝的积雪中前行拍摄。经过3天采访,最终成稿《寒至极处春可望》、专题片《最冷的地方也最暖》及若干短视频。《最冷的地方也最暖》专题片一经发布,几小时内在中国交通报“交点”视频号突破“10万+”播放量,全网播放量超40万,全网点赞人数超5万次。
同一天凌晨,报社记者跟随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的钢轨探伤车沿南北铁路交通大动脉京广高铁一路北上。《“钢轨医生”寒夜出诊》一文生动讲述了探伤工毫厘之间的匠心故事。探伤车不仅是工作场所,也是探伤工临时的家。他们在车上吃住,连续工作生活十多天,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每一次探伤作业高质量完成。记者表示,通过此次采访,深深感受到了铁路探伤工工作的不易和在面对“疑难杂症”时一丝不苟的工作面貌。
“只有深入基层,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报道。与一线工作人员并肩作战,观察他们的工作细节、聆听他们的心声,这些真实的素材是坐在办公室无法获取的”“如果不是‘新春走基层’,我们很难以双脚触达这样的地区。在民族地区采访,尽管会遇到语言表达上的障碍,但这不影响我们充分领会他们的心意,与他们建立感情的链接”“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用心观察、深入思考、精准表达,才能写出真实、生动、有深度的报道”……这些来自记者的真实感言,呼应了“新春走基层”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践行“四力”,转变作风,改进文风。
把“新春走基层”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强新闻采编人员能力建设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抓手,中国交通报社将持续创新“新春走基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全力讲好交通故事、弘扬交通精神、培育交通文明、传承交通文化。
责任编辑: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