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红十字工作探究
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出现到2022年12月全面解封,3年时间一晃而过,却在每个人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也必将深刻地影响未来每个人的思想生活。作为一名基层红十字会工作者,笔者认为,应该主动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形势变化,围绕“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始终以人民群众的紧迫需求为出发点,从多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基层红十字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从提升能力入手,强沟通群众之能。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轨迹,无形中培养诸多新型生活习惯,疫情期间的互动需求以及大量的碎片时间使电视、游戏、短视频、直播等行业最为受益,用户使用习惯得到极大培育,刷抖音,看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重要的信息来源。红十字会必须要更新宣传方式,了解网络用语,熟悉新媒体运用,让新媒体成为宣传红十字精神的新渠道。要主动学习抖音、短视频的创作方式,主动邀请“网络大V”参与红十字活动,增强红十字声音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从转变思路入手,聚共同缔造之力。新冠疫情期间,很多小区楼栋处于封闭状态,从某种程度上也加强了邻里之间的联系,培养了群众的自治能力,促进了自治意识形成。在后疫情时代,红十字会要利用这个契机,大力发展社区(村)红十字基层组织,积极发现热心红十字事业的带头人,把红十字的志愿者队伍建立起来,并通过完善管理制度,配备以奖代补的方案,鼓励社区(村)委会建立服务平台,开展有红十字特色的活动,增强红十字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面。
从民生保障入手,解困难群众之忧。经济专家分析指出,后疫情时代,我国经济增速在短时间内可能呈现降低态势,社会上的困难群体也会相对增多。红十字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要积极关心陷入生活困境的弱势群体,为他们提供关怀救助,做好社会的“减压阀”。
从搭建平台入手,汇社会大爱之心。三年来,红十字会作为汇聚社会爱心的重要平台,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群众奉献爱心、参与公益的渠道,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以老河口市红十字会的数据为例:2020年初因新冠疫情接受社会捐赠款物价值4512.35万元;2021年7月河南发生洪灾,募集近70万元款物支援灾区建设;2022年初设立了“医疗救助慈善基金”,已募集社会捐款310.98万元。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这也是时代赋予了红十字会等组织新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红十字会要更好地发挥“温柔之手”作用,要通过拓宽渠道、创新方式、优化服务、培育队伍,加强筹资体系建设,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着力把红十字会打造成让捐赠者放心、让受助者满意的开放式捐助平台。
从普及知识入手,兴健康生活之风。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一米线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耳熟能详,高频次、广覆盖的健康科普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深入人心,主动关心获取健康知识的意愿越来越强烈。红十字会要顺应这种趋势,加大健康知识普及和应急救护培训力度。要加强对重点群体的健康知识普及,针对儿童、学生、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制订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提升健康培训进学校、进养老院、进社区的频次。要把健康知识普及纳入各级政府的创建文明城市内容,加强考核督办,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提升健康知识的传播效果。
责任编辑: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