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碳”路向未来——辽河油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纪实

 深秋时节,一幅壮美的工业图景在辽河油区渐次展开:风过苇海,抽油机、光伏板与丹顶鹤相映成趣;稻田泛黄,储气库施工正酣,每天将600万立方米越冬天然气存入地下……

如此醉人图景,与辽河油田实施绿色低碳转型密不可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河油田立足长远高质量发展,推动主营业务从“以油为主”向“油、气、新能源”全面均衡发展转变,能源供给质量、企业经营效益、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端牢能源饭碗,打造更加低碳的千万吨油田

进入新时代,如何通过转型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成为辽河油田一道必答题。一方面,传统“一油独大”的单一业务结构,面临资源接替紧张的困境;另一方面,随着国家推进“双碳”目标,稠油高耗能、高碳排的传统生产方式难以为继。

面对时代考题,辽河油田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能源供给革命,高质量谋划千万吨油田稳产、百亿立方米气库建设、外围区效益上产“三篇文章”,统筹实施能耗结构优化和新能源发展“613”工程,逐步从单一能源供应商向综合性能源服务商转变,实现能源供给总量更大、供给方式更多元、生产过程更低碳。

 转型过程中,辽河油田正确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千万吨级大油田,牢牢守住原油千万吨规模稳产不动摇,这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首要政治任务,又是辽河油田不可动摇的效益根基。

近年来,面对老区勘探程度高、疫情和洪水影响生产等重重挑战,辽河油田持续加大老区精细勘探力度,扩大SAGD、蒸汽驱、化学驱等转方式项目,加快推进外围区效益上产,持之以恒推进提质增效降成本,科学高效应对洪涝灾害,牢牢守住了千万吨“生命线”。

在此基础上,辽河油田稳步推进产量结构优化、管理提升节能等6项能耗优化减量工程,努力打造更加低碳的“千万吨”。2019年以来,生产每吨油气的碳排放量下降约8%。

在优化产量结构上,辽河油田每热采1吨稠油,要比稀油、高凝油多产生二氧化碳377千克。最近两年,通过持续推进储量、产量结构优化,非稠油产量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

在管理节能方面,针对稠油注汽占总能耗80%的现状,辽河油田采取注汽锅炉对标降耗、注汽锅炉工艺改造等措施,近两年注汽能耗下降2立方米/吨。

在技术降耗方面,辽河油田持续攻关气体辅助吞吐、稠油冷输等低碳技术。其中,集输环节通过探索“冷输”,开展“小环串接集油”工艺改造,碳排放量降低20%。

当前,辽河油田在持续推进原油千万吨规模稳产的同时,正积极推动稠油低碳开发技术列入集团公司新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持续开展能耗优化减量,确保2025年碳排放总量较2019年下降20%。

储气库建设加速,建成东北及京津冀地区天然气调峰中心

金秋时节,辽河双台子储气库建设现场焊花飞溅、机器轰鸣,采气二区、三区地面工程正在紧张施工。未来3年,随着在建的两套1800万立方米采气装置落成,双台子储气库日采气能力将大幅提升。

辽河油田“油多气少”,一度“重油轻气”。党的十八大以来,辽河油田置身我国能源消费变革大局,落实集团公司“打造东北地区储供中心”要求,谋划推进“百亿立方米气库”建设,先后建成投产双6、雷61、双6扩容上产、双51、双31等一批标志性储气库工程,全力做大“气”文章,成为国家天然气产供储销链上重要一环。

在储气库建设上,辽河油田发挥设计、施工、采购一体化优势,强化油地协作,创造了“辽河速度”。储气库建设实行项目制,组建项目党建联盟,打破机构壁垒,集中设计、物资、施工、监理等各路专业力量办大事,提高了施工效率。2020年8月,雷61储气库在全国同批次建设的储气库中,第一个实现注气投产。2021年11月,双6储气库扩容上产工程历时467天投产,刷新国内同等规模储气库施工周期最短纪录。

在调峰保供上,辽河油田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方案编制与执行,不断提高装置平稳运行水平。2021年冬至2022年春,辽河储气库群采气量超22亿立方米,占中国石油储气库调峰总量的20%,外输气质量创历年最佳,成为全国最稳定的保供力量之一。

辽河油田储气库建设起步虽晚,却实现弯道超车。目前,库群单日调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一、总库容全国第三,累计注气量突破127亿立方米、采气量突破72亿立方米,成为东北及京津冀地区调峰保供主要力量。

 2021年,辽河储气库群建设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成为国家级重点工程。辽河油田紧紧把握这一历史机遇,马不停蹄推进新库建设、现有库扩容,到2025年,整体库容将达125亿立方米、工作气量达52亿立方米。

新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打造区域绿色低碳中心

绿色转型,既要走好老路,又要蹚开新路。

辽河油田紧跟集团公司新能源业务“三步走”部署,将新能源纳入公司主营业务,系统制定新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调整重组相关管理机构和科研力量,组建省市两级风光发电指标获取专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在向综合性能源公司转型过程中打造区域绿色低碳中心。

在新能源业务上,辽河油田“追风逐日”“取热埋碳”协同并进。

“追风逐日”,即加快风电、光伏建设。2021年起,辽河油田开始利用井场空地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目前已投产的光伏项目年发电能力超2000万千瓦时,通过“绿电”替代火电,减少碳排放量1.5万吨。辽河油田将在3年内建成光伏、风电装机容量190兆瓦,实现绿电替代率达10%以上,当前正积极推动新井产能建设清洁替代、沈茨锦风光发电、驻辽炼化企业风光发电等重点项目落地。

“取热埋碳”,即扩大地热和CCUS利用规模。辽河油田地热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起步早、技术先进,目前已建成地热利用项目7个。2021年6月,中国石油首个地热工业应用示范项目在欢三联合站投产,通过把站内部分天然气加热脱水工艺切换为地热换热,阶段减排二氧化碳3000余吨。

辽河油田自2014年起开展CCUS试验,形成了完整的二氧化碳捕获、提纯、注入链条,现有3套捕集装置,年捕集能力达13.7万吨,2021年注入二氧化碳5万吨。当前,辽河油田正在双229块开展“碳埋存与提高采收率协同试验”,同时加强与中国石油驻辽炼化企业的协作,放大减碳效应。辽河油田已筛选出适合CCUS的区块216个,预计到“十四五”末,将实现碳利用与封存100万吨/年,初步建成地区碳封存服务基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辽河油田将在绿色转型之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