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石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变局中勇于自我革命、积极增强实力、全面防控风险、坚定履行责任。公司保持旺盛发展活力,主要经营指标大幅改善,行业地位更加巩固,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在新征程上书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本报《非凡十年》栏目推出系列综述报道,全面展现中国石化十年来在科技创新、能源保障、绿色发展、扶贫攻坚、数字转型等方面的担当作为,敬请关注。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出重要指示批示。

十年来,中国石化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强化基础研究,向油气勘探开发、炼油与化工、重大工程装备等领域进军,奋力扛好“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核心职责,为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支撑。

十年攻关、硕果盈枝,

支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体系,掌握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不断突破提升石油化工主体技术,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

8月初,“深地一号”在大漠深处问世。在“深地工程”顺北油气田基地,中国石化宣布顺北803斜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折算油气当量达到1017吨,成为该区域超深层油气成功勘探开发的第15口千吨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是中国石化三大核心职责之一。十年来,干部员工永葆红色基因和战斗情怀,持续深化理论认识,提升工程技术水平,向更深的地下探寻。

西北大漠里,2020年10月23日,顺北油气田53-2H井完钻井深8874.4米,刷新当时亚洲陆上最深定向井纪录,标志我国超深井钻井技术国际领先。藏北高原上,中原钻井三公司承钻的羌科1井完钻井深4696.2米,是目前全球海拔最高的科探井。

看似瞬间的突破,往往需要十年甚至数十年久久为功。

十年来,中国石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和技术体系,在超深层油气、页岩油气等领域勘探开发上取得重大突破,有力促进了老油田精细勘探和高效开发。

振兴石化、科技先行。从油气勘探开发到炼油、化工,中国石化坚持科技引领,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取得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成果,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

十年来,中国石化掌握了比肩世界先进水平的炼油全流程技术,持续提升重油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催化裂解、催化汽油吸附脱硫、柴油超深度加氢脱硫等技术,成功开发烷基化、异构化技术及高端润滑油合成基础油等特种油品生产工艺,支撑了我国千万吨级炼厂建设,满足了汽柴油质量标准从国3到国6的升级技术需求。

这十年,中国石化突破并不断提升石油化工主体技术,实现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设计建设百万吨级乙烯装置,芳烃成套技术总体位于世界领先水平,还成功开发并持续提升气液法聚乙烯、第三代环管法聚丙烯、稀土异戊橡胶、溴化丁基橡胶、SEBS、对位芳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丁烯-1等合成材料成套技术,以及异丙苯、丙烯腈等有机化工成套技术,在若干重要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这十年,中国石化积极推进重大装备国产化,电动压裂装备、高端钻头、大型加氢反应器、大型乙烯裂解气压缩机组、丙烯制冷压缩机组、大型挤压造粒机组、乙烯冷箱、大型炼油装置DCS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装备持续取得突破,有力促进我国制造业发展。

截至2021年底,中国石化累计申请专利约9.03万件,授权5.49万件,专利综合优势居央企首位,不断打造成为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引领国家能源化工技术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

十年改革、机制破冰,

发挥平台优势提升整体效能

科改示范行动纵深推进,打造贯通式创新模式,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

理念的变革,往往走在行动和突破前面。

这十年,中国石化强化顶层设计,破除体制机制藩篱,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优势,助力我国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深化科改示范行动纵深推进,进一步理顺机制、放权赋能——

继2020年4月催化剂公司、大陆架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后,中国石化于同年底以北化院、安工院为试点,在全部8家直属研究院启动科改示范行动。目前,上述研究院全部完成“分公司转子公司”改革方案,各项改革措施基本完成,创新内生动力活力显著提升。

围绕国家战略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打造贯通式创新模式——

“十条龙”科技攻关机制有效运转,打破单位、团队、专业界限,集中科研、设计、生产、设备制造、工程建设等力量,统筹组织联合攻关,确保自主开发技术以最快速度实现工业转化。截至2021年底,通过“十条龙”重点攻关,公司已累计完成200余项重大成套技术工业转化。

重大科技项目攻关机制不断完善,“大兵团”一体化作战助力技术快速迭代升级,产学研结合机制得到强化。“揭榜挂帅”攻关机制创新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完善。2022年初,中国石化首批公开纳贤的榜单“张贴”。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和北京化工大学的6个研究团队成功“揭榜”,大力推进“随钻高速传输关键技术”等技术攻关,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

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探索技术与资本融合发展新模式,并进一步推动成果转化——

建设“创新空间”网络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承办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新材料分赛;在浙江、广东等地设立9家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创新公司,打造专精尖的研发转化平台。

十年耕耘、育才用才,

让科技人才聪明才智竞相涌流

打造科研领军型人才队伍,激发青年科技人才源头活水,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是决胜未来的关键。

这十年,中国石化高度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行院士后备支持计划,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和创新团队建设,目前拥有两院院士24人,直属单位首席专家及以上高层次人才近500人。实行以才引才、项目引才、柔性用才,强化科技攻关团队集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集聚了一批“高精尖缺”人才,目前研发人员超过2万人,比例位居同行领先水平。

迈入新时代,集团公司党组强调,要把建设战略人才力量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快打造能源化工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人才支撑。

打造科研领军型人才队伍,强化引领带动——

今年1月,中国石化首次聘任3名首席科学家,他们将在油气开发、石油炼制、化工与材料等领域发挥各自优势,带动实现更多原创性技术突破;7月,首席科学家工作室揭牌,将对进一步培养行业人才进行有效探索。

激发青年科技人才这一战略科技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中国石化实施“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力度,累计选聘45岁以下专家约600人。

为激发人才活力,中国石化围绕国家重点领域、重点产业,组织产学研协同攻关,在重大科研任务中培养人才,实行人才梯队配套、科研条件配套、管理机制配套的特殊政策,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创造良好创新环境。

在新的征程上,科技创新有了新的任务。中国石化将紧紧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全力把关键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助力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筑牢国家强盛之基。

责任编辑:甘霖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