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当好“耳目喉舌” 做好“尖兵助手” ——健康报社上海战“疫”融合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2022年的春天并不宁静,本应花开明媚的季节,遭遇了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的“倒春寒”。

3月以来,上海本土疫情呈多点散发、多链并行、快速蔓延的态势,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如何打好上海疫情防控的攻坚战、阻击战、歼灭战,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路媒体尽锐出战,对这座超大型城市的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全方位报道。

作为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全国性卫生行业媒体,健康报社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第一时间启动新闻报道应急机制,发挥行业优势,投入骨干力量进入上海“主战场”,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热点。《健康报》综合运用多种报道手段和形式,建立起多形态、广覆盖的传播矩阵,推出了一大批富有战斗力、凝聚力、引导力和感染力的全媒体新闻作品,壮大主流舆论声势,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凝聚人心、增强信心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闻令即动,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与专业性

疫情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医疗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民生保障等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都有万千群众的目光聚焦,每一项措施都会对百姓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因此,新闻作品的采编发布,在专业性等方面稍有欠缺或不慎,就有可能卷起舆论的漩涡。对此,如何强化组织指挥,如何坚持媒体的人民性,如何把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落实到新闻采编的具体工作中,成为此次上海抗“疫”报道的重中之重。

(一)时刻准备着,守好宣传主阵地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上明确指出,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防疫工作的重要性,掌握防疫知识,自觉遵守防疫要求,加强自我防护,配合党和政府做好工作。要加强疫苗接种科普宣传,推进加强免疫接种,进一步提高接种率,筑牢群防群控防线。要统筹做好信息发布和宣传引导,及时向社会通报疫情态势和防控工作进展,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健康报》已有91年历史,自江西瑞金创刊以来,听党指挥是报社的优良传统,也是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健康报》作为行业领军媒体,也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工作的主阵地,落实好总书记重要指示,责无旁贷。

3月,上海市此轮疫情初显,《健康报》高度关注,及时制定报道预案。在多次编委会、编前会、平台会等业务会议上明确,全体采编人员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紧跟国家卫生健康委对上海疫情防控的各项安排,立足“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预先准备精干记者队伍,对疫情信息保持高度敏感,既要当好“耳目喉舌”,也要做好“尖兵助手”,确保随时能够派得出去、随时能够开展报道、随时能够服务于疫情防控大局。

(二)履行职责使命,绘就抗疫全景图

3月底,上海疫情告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抵达上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工作安排,健康报社按照前期制定的预案,社领导周倩带队,率同首席记者叶龙杰、记者杨金伟组成上海报道组,第一时间开赴“前线”。总结这一阶段的宣传报道工作,可以概括为“尖兵前出”“后方有盾”“协同作战”三个层面。

“尖兵前出”。抵达上海后,《健康报》上海报道组整体加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宣传组,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统一领导下,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开展采访报道工作,密切社内前后方沟通,把握报道的总体基调,确保政治站位与稿件质量。

报道组分工合作、默契配合,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原则,严肃各项工作流程和新闻纪律,建立新闻宣传信息沟通机制。调动《健康报》上海驻地记者发挥“本土”优势,联动各援助省份驻地记者发挥协同作用,为总社报道工作“供养”,及时将第一手素材传送至前方记者,一并统稿呈现。积极推动将《健康报》稿件纳入此次上海抗疫中央媒体稿库池,持续放大行业媒体的宣传效应。

“后方有盾”。抗“疫”报道离不开前后方的配合,前方报道组在一线迅速采访成稿,后方快速加工包装,并进行多次分发呈现。总编室、记者部、新媒体等部门密切联动,精编各平台版面产品,抓住最合理的时机推出最适恰的新闻产品。摄影记者张丹虽在后方,但发挥多次参与疫情防控前线报道的优势,搜集整理驻地记者投来的新闻图片、视频片段等,剪辑生产了多个优质短视频,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与此同时,为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报道,配合来自一线的现场新闻,《健康报》精心策划了“从严疫情防控”系列评论,选取10个关键词,陆续刊发《坚持就是胜利》《生命至上 人民至上》《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等时评作品。

“协同作战”。在国家工作组的统筹下,《健康报》上海报道组加强同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以及解放日报、澎湃新闻、上海广播电视台等当地主要媒体的联系沟通,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疫情形势研判、方舱医院建设、中医药救治等工作,协同促成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上海工作组十几位专家的联合采访。

《健康报》纸媒头版、新媒体端显著位置,均开设了“上海抗‘疫’访谈录”专栏,连续刊发前述对上海疫情防控核心专家的系列采访报道,起到了为上海加油鼓劲、增进抗“疫”信心的良好效果。

二、把握“时度效”,直面社会关切,凝聚社会共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群众更多知道党和政府正在做什么、还要做什么,对坚定全社会信心、战胜疫情至为关键。全媒体时代产生了新的传播环境,各色各样的新闻信息混杂,让人民群众眼花缭乱,愈发渴求获取权威的防控疫情政策方针、手段方法、防控进程等。结合上海复杂的舆情形势,健康报上海报道组立足“用事实说话”和“新闻价值引领”,把握“时度效”,在及时准确发布官方权威信息的基础上,始终把宣传报道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工作重心,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放大主流声音,引导公众理性、正确看待和分析疫情形势。

(一)突出导向,解读抗“疫”政策科普防控知识

上海抗“疫”期间,《健康报》采写刊发了《上海,精细设置“火力点”》《为实现“动态清零”不懈努力》《封控小区三原因持续出现感染者》《上海公布首批“三区”划分名单》等文章,及时传播由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提供的《健康脱口秀》《家庭消毒细节知多少》《快递物品收取消毒》等科普小视频。用鲜活生动的案例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公众解读救治政策、医疗处置流程、社区防控和流调、各项保障措施等,以获得群众理解和支持,促进实现良好就医秩序和平稳社会情绪。

通过“上海抗疫访谈录”专栏,连续刊发《邱海波:保障患者治疗更及时》《刘清泉:中医药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张伯礼:先症而治,截断病势》等文章及人物访谈小视频,多维度深入解读上海疫情防控形势,传达权威声音、消除公众误解、凝聚社会共识。相关短视频在新媒体端的播放量已超过100万次,引发了巨大的正面反响。

(二)突出现场,直击防控一线提振抗“疫”信心

在《健康报》开设“抗疫进行时”专栏,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全方位报道核酸检测、医疗救治、方舱医院建设及使用等工作,从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展现国家工作组积极调动全国卫生健康资源和力量,科学严谨指导上海处置疫情情况,展现全国医疗战线互帮互助、并肩作战、共克时艰的良好形象。

在“前线”,上海报道组马不停蹄前往江苏、浙江、安徽、四川等援沪队伍的工作现场,以及上海市内核酸采样点、检测实验室等重点场所,采写了《来自海南的“涌泉相报”》《在上海,工作组督导防控工作》《交出核酸检测答卷,快又准》《中医界为上海抗疫建言献策》《“三头六臂”的“大鱼海棠”收治点》等稿件,力求以数字说话、以细节说话、以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说话,在答疑释惑的同时,凝聚同心抗“疫”的正能量。

(三)突出成效,聚焦典型事迹讲好抗“疫”故事

国家工作组指导各大医疗机构、定点收治医院和方舱医院,开展各项医疗救治,保障正常医疗秩序,及时解决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为上海疫情防控迎来曙光提供了重要保障;中医药专业优势在控制传染、救治患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药专业队伍的参与也有力保障了正常医疗秩序。这些都是上海疫情防控新闻战线的宣传报道重点。

截至本文成稿时,健康报独家发布了《3.8万名医务人员驰援上海》《上海加速方舱医院建设》《同时间赛跑 与病毒竞速》《探访核酸检测实验室》《上海 “小花花”出院了》《“与上海人民携手共渡难关!”》《我们都是守“沪”者 》等20余篇稿件和《方舱,我们来啦》《上海,我们来了》《集中隔离的必要性》等20余条新媒体短视频,全面展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实践。

三、守正创新,加快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健康报社坚持“内容为王”,坚持完整呈现六要素,坚持在最短时间内将最主要的信息通过多种形式传达给受众。

《健康报》记者多次深入抗“疫”一线,突破了单纯文字稿件的采写框架,通过直播连线、小视频、长图文等多种形式,进行了融合报道的有益尝试。短视频在新闻领域的运用催生了短视频新闻这一新兴新闻报道形式;疫情发生以来,《健康报》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投身战“疫”报道,不断探索、突破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视频化传播方式。两年来,在各部门通力合作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此次上海抗“疫”报道中,《健康报》发挥行业优势,牢牢把握住抗“疫”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在呈现新闻硬要素的同时,也注重传递感情,凸显疫情防控报道中温暖的人和事。比如,2022年4月7日发布的短视频作品《上海隔离方舱“曙光”进场》,其素材即来源于各医院投稿的视频片段,由记者杨金伟、张丹合作,巧妙运用场景、标题、导引句、关键词、背景音乐等,使新闻呈现和情感传达得恰到好处。

但是,作为传统媒体,我们的新闻短视频内容生产基本保留了纸媒以信息、人物和事件作为信息构成要素的新闻生产痕迹。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主动学习借鉴其他媒体同行的工作形式和作风,继续在加强团队合作,创新融合报道方式,丰富多种报道形式上深入研究、认真思考。(作者系健康报社党委书记、社长)

编辑:闫龑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