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扩大智库交流合作 促进中欧互利共赢

3月22日,“变化世界中的中欧关系”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学部主席团主席谢伏瞻出席会议,并就中国经济发展和中欧关系发表主旨演讲。

谢伏瞻表示,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凸显,俄乌冲突使国际形势更趋严峻复杂。面对动荡变化的世界,要有效防范和应对全球性挑战,迫切要求国际社会增进共识、加强协调、汇聚合力。中国和欧洲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是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过去几十年,中欧关系历经国际风云变幻,始终保持合作共赢主基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欧合作为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大贡献。

谢伏瞻指出,2021年,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积极贡献。受疫情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但持续发展仍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经济韧性强、内需潜力足、市场空间广阔、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确定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增强有效性的政策取向。各类政策发力将适当靠前,及时动用储备政策工具,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谢伏瞻指出,中欧关系具有战略性和全球意义,双方都主张多边主义、自由贸易,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致力于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政治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共同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受到疫情以及其他方面的影响和干扰,中欧经贸关系仍呈现出很强的韧性和高度的互补性,经贸关系已成为中欧关系的压舱石。中欧双方有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需求,共识远多于分歧,合作远大于竞争。加强对话、坚持合作,符合中欧利益,也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

谢伏瞻强调,不同文明、制度、道路的多样性及交流互鉴可以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强大动力。扩大中欧人文交往和智库交流合作,对增进双方互相了解、促进中欧互利共赢至关重要。希望中欧双方的学者,围绕中欧关系中的重大问题深入研讨,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为增进中欧相互理解和信任、深化战略和务实合作贡献智慧。

来自中国和欧洲多个研究机构及智库的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会,围绕中国和欧盟如何看待对方发展、中欧面临的挑战和合作机遇等问题展开研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校长阿米卡尔·法尔康表示,相信中国在当前和将来的全球新秩序设计当中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希腊艾卡特里尼·拉斯卡里迪斯基金会执行主席康斯坦丁·玛扎拉基认为,欧盟与中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当前双方应就贸易政策展开更多讨论,增强沟通和合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表示,尽管中国和欧洲在政治及社会层面存在一定误解,但双方之间仍存在信任。俄乌冲突使欧盟认识到了中国在维护和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中欧应当努力建构战略互信,实现双向理解,这对双方都大有裨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指出,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实施是中欧关系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双方应共同携手消除挑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谈到,经济贸易、战略政治、人文交流是中欧关系的三大支柱,双方应努力将经济合作的影响扩散到其他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表示,近年来,中国和欧洲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不断开展讨论,双方都是促进全球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绿色合作正成为中欧合作的重点领域。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主办,国际合作局合办。

责编: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