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底“精雕细琢”!高标准施工码头基槽
“绞吸船这样的庞然大物开挖精度达到亚米级,堪比在海底雕刻!”看着“天杉”船和“天柏”船在波斯湾畔目不能及的海底进行基槽施工,项目总工滕克强感叹道。
天航局承建的伊拉克新港口一期疏浚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码头基槽开挖、港池及航道疏浚。项目建成后,伊拉克新港口将成为中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彻底扭转伊拉克海岸线短、港口吞吐能力差的状况,为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再添新动能。根据设计要求,码头基槽最多允许超宽50厘米、超深30厘米,加之设计断面形状复杂,标准要求极高,项目建设面临重重挑战。
船舶的精准定位是项目团队面临的首要问题。GPS是船舶在海底测量的“眼睛”,但施工区域没有GPS差分站,卫星信号接收十分困难,这无疑让2艘绞吸船在海底“两眼摸黑”。“在伊拉克首次开展业务就像是“拓荒”,我们从零开始。”滕克强坚定地说道。施工筹备阶段,项目团队建立潮位站,架设RTK信号基站,重新建立定位体系。为确保精准度,滕克强带领技术团队进行船舶模拟施工定位演练,不断校正参数,最终船舶定位达到施工标准,擦亮了2艘船舶的“眼睛”,码头基槽的施工正式拉开帷幕。
“只要绞刀‘啃’住了,什么土都能挖走,可就怕有劲儿没处使啊!”滕克强愁眉不展。原来,由于潮位限制,部分边坡位置每天有近20个小时的水深小于绞吸船的最小挖深,只能等潮水满足条件,才能继续施工。滕克强带领项目团队翻阅大量资料查找相关案例,并联合相关专家召开工艺分析会。最终,项目团队决定采用“多吸慢跑”的方式进行施工,即将泥泵由二泵施工改为三泵施工,同时调整桥梁下方深度,减缓横移速度,提高吸入效果,减小粘土残留,保持桥梁下放平稳,让“刻刀”沿着基槽边线移动,减小绞刀切入量,保障坡面斜线一次成型。为了验证方案可行性,项目团队在非质量层位置不断演练,进行了近10次典型施工试验,根据获得的横移速度、泥泵转速、绞刀功率等参数,不断进行优化调整,最终敲定了施工工艺。
“没想到数据采集上又‘摸了黑’。”看着电脑屏幕上残缺的测图数据,滕克强再次犯了难。原来,由于施工区域以软粘土为主,绞吸船无法彻底吸入,粘土容易残留在水中。浑浊的残留层使多波束测深也难以穿透,关键尺寸的测量难度剧增。要想摸清水下施工情况,只能等悬浮泥沉降过后再进行测量。为此,项目团队在测量前通过取土器精准掌握悬浮层的状态,悬浮层浊度一达标,立即进行测量,同时加密多波束测深频次,从而准确掌握施工面情况。
目前,码头基槽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滕克强终于露出欣慰的笑容,“就这么干!再高标准的施工质量要求也难不倒我们。”
责编:焦瑞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