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国家产业发展为导向,南京大学注重专利转化—— 从“励学”创新到激励转化
12月22日,江苏省苏州高新区狮山商务创新区商会一行人来到南京大学(下称南大)开展交流活动,双方就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技术合作等方面开展座谈交流。
近年来,南大作为全国重点大学,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以国家战略需要及产业发展为引领,提出“服务江苏,面向全国”发展战略。去年以来,南大先后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建设高校、首批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单位。数据显示,2020年,南大创新成果转化收入超过3000万元,比2019年增长近一倍,涌现了一批成果转化的成功案例。
创新模式建新型机构
近年来,南大以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推动创新创业与科技成果转化,于2017年5月成立南大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办公室(下称成果转化办),统筹学校师生创业及成果转化工作。成果转化办下设技术转移中心、平台管理中心、大学科技园、国际创新创业学院等部门,积极构建成果转化载体,营造师生创新创业氛围。成果转化办成立以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是修订《南大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将收益分配大幅向科研人员倾斜,规定科技成果转化净收益按1:1:8的比例由学校、院系、创新成果转化团队分配,有效激发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既要有内部激励,也离不开外部资源的支撑,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学校政策形成合力,能最大化地提升成果转化效率。2017年底,南京市启动创新名城建设,政府出资鼓励科研团队持股建设新型研发机构,为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了有力的外部支持。但如何解决职务创新成果在新型研发机构的合理使用问题随之而来,成为困扰研发团队的主要问题。为此,南大及时出台了《南大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实施细则》,将学校存量专利按收入1%提成方式打包许可给相关机构,在保护国有资产的前提下,降低团队的初期资金风险,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快速健康发展。
南大陈骏院士团队与南京市浦口区合作组建的南京浦口资源环境创新研究院(下称创新院)就是高校和地方合作的典型。浦口区以创新院为载体,投入4千万元购买硬件设备,而陈骏院士团队组织高水平人才提供工程化开发、关键工艺条件探索等服务,共同建设了一个高端化、规模化的碳中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过去团队曾经尝试将相关成果与企业联合开发,但受到企业生产的连续性、生产设备及规模等因素影响,没能成功。创新院成立后,我们有了自己的中试设备和工程团队,已经在低碳技术、碳储存技术等方面快速推出了一批产品和技术。”创新院执行院长赵良介绍,通过学校的许可和转让,创新院将“一种封存二氧化碳生产轻质碳酸镁并联产氯化铵的方法”等多件专利,开发成可工业化的碳储存技术成套工艺,为钢铁、能源行业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
目前,南大科研团队仅在南京市就已建设创新型研发机构39家,共计获得扶持金额3亿余元,孵化引进企业680余家,引进包括院士、长江学者等在内的人才788人,营业收入超4亿元,成为南京市创建“创新名城”的主力军。
制定标准促成果推广
知识产权的国际布局和国际标准的制定,是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节能减排方面,南大任洪强院士团队面向我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基于废水处理和回用的长期技术与工程实践积累,提交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21件,涵盖关键材料及器件、微生物、反应器、工艺及系统节能降耗等多个方面。依托完备的知识产权体系,南大承担了国际标准化组织水回用技术委员会73项相关标准制定。目前,相关标准已应用于我国21个省的化工、制药、印染及其园区等287项工程,并被美国、新加坡等41个国家所采用,为环保成果走向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针对现代化学工业的能耗、物耗及生产安全问题,南大张志炳教授团队围绕微界面强化反应——精细分离成套技术,提交了“一种多相催化塔式碰撞流反应器”等40余件国内外专利申请。此外还设计出系列可适用于不同场景的高效反应器平台,建立了一整套构效调控数学模型,开发出微界面强化反应器及其构效调控系统,为化工装置安全性提升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截至2020年底,团队成果已在20余家企业实现推广应用,共新增产值82.2亿元,新增利润30.6亿元,新增出口额4.3亿美元;减排化学污染物18万吨,节能2.2吨标准煤,节水6.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4万吨。
配套办法健全转化机制
南大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建设为契机,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办法,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规划、工作职责,对科技项目管理形成专利导航常态化、成果披露制度化、保护方式差异化、转化服务集成化的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格局,提升专利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专业化技术转移团队建设方面,南大从2004年就成立了南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心,2008年成为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到2016年成为首批建设的四个高校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之一,再到2017年成立成果转化办,在科技成果转化的道路上,南大踏实地走好了每一步。2020年,学校进一步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南大知识产权管理与运营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建成由双创办、科技处、图书馆、国资和人事等多部门协同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
未来,南大将通过赋权和考核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动力,盘活学校科技成果“存量”;通过国外专利申请和国际标准制定,优化专利转化“增量”;通过科技项目的全流程管理,提升专利和成果转化“质量”,把人才和技术的“势能”转化为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动能”,进一步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