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筑牢防汛抗洪舆论大堤`中国水利报社全力做好入汛以来的采访报道

由于受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天气异常,入汛早,降雨多,全国先后出现的28轮强降雨,造成河湖超警,危及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自3月21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宣布进入汛期后,比去年提早了11天。中国水利报社及早着手准备,早在3月中旬就成立了由37名记者组成的防汛抗旱应急报道小组,并制订了《防汛抗旱会商记者值班表》《防汛抗旱会商社领导值班表》。

随着强降雨的不断出现,报社先后派出了记者近200人次(其中近50人次为本部记者)挺近一线采访报道。据统计,入汛以来至7月22日,中国水利报社各媒体共发布防汛抗旱类消息、评论、通讯、特写、访谈、摄影等原创稿件2000余条,其中报纸发稿469篇40余万字,刊发图片89张。他们发挥了水利人的抗洪精神,筑牢了防汛抗洪舆论大堤,为营造良好的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舆论做出了贡献。防汛关键时期,中国水利报社全体编辑记者奋力拼搏,不辱使命,各媒体高效运转,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多次得到国家防总、水利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面对严峻的汛情,积累多年防汛抗洪报道经验的中国水利报社,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超前部署谋划,完善应急机制,及时参加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每一次防汛会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深入防汛抗洪第一线采访,现场新闻与深度报道结合,专业解读与通俗表达结合,事实报道与舆论引导结合,行业报道与向社会媒体推送素材结合,形成了有水利行业特色的新闻传播形式。

为筑牢防汛抗洪舆论大堤,中国水利报社报道力量在前后两条战线上展开。前方记者不畏艰险采访到一大批有分量的鲜活稿件,涌现出一批在采访行动中“舍小我,为大我”的好记者;后方编辑部提前策划,理性思考,针对前22轮强降雨推出系列特稿,针对雨情汛情推出系列评论、系列综述等,同时向人民日报社等社会媒体提供了扎实可靠的防汛报道原始素材。前方记者分批准确投放,记录江河备汛,记录珠江、长江、淮河强降雨,记录太湖高水位,记录圩堤溃决、城市内涝,记录登陆的强台风以及龙卷风踪迹,发回一篇篇第一现场的图文报道以及视频报道。这些报道集中体现了“突出水利行业、突出防汛专业、突出水利人”的“三突出”目标,办出了水利行业报的特色,鼓舞了行业士气,交流了工作经验,传递了防汛抗洪的正能量。有些文章通过行业外媒体的引用、摘编得以二次传播,有力引导了社会舆论。

此外,报社还发挥行业主流媒体权威性优势,撰写社论、系列评论,开设《江河评点》等栏目,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及时发声,发表《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给防汛新官们提个醒》《防大汛抗大洪的弦要紧绷不懈》等多篇评论,引导舆论,回应关切。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社运用中国水利网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水利杂志微信公众号,加强策划,精心制作,对深入一线记者采访回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及时推送了《逼近历史最高水位,太湖何以波澜不惊?》《水利人明白的这些词,你也能懂》等一批传递信息、普及水利知识、通俗解读水利专业的文章,最高转载量达30多次。澎湃新闻以《太湖抗洪惊险时刻,水位达历史第二高,一天排出一座大型水库》为题对中国水利报太湖专题内容进行转载。

中国水利报社社长董自刚说:“目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正在按照中央和水利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集中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宣传报道工作。”

使命与担当

──中国水利报社防汛抗洪采访报道纪实

由于强厄尔尼诺影响,今年天气异常,入汛早,降雨多,在全国先后出现的28轮强降雨,造成河湖超警,危及百姓生命财产安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严竣的汛情,积累多年防汛抗洪报道经验的中国水利报社,在水利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力以赴,超前部署谋划,完善应急机制,及时参加国家防总、水利部的每一次防汛会商,第一时间派出记者深入防汛抗洪第一线采访,现场新闻与深度报道结合,专业解读与通俗表达结合,事实报道与舆论引导结合,行业媒体报道与向社会媒体推送素材结合,形成了有水利行业特色的新闻传播形式,为营造良好的水利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舆论作出了贡献。

据统计,入汛以来至7月22日,中国水利报社各媒体共发布防汛抗旱类消息、评论、通讯、特写、访谈、摄影等原创稿件2000余条,其中报纸发稿469篇40余万字,刊发图片89张。

超前部署 机制保障

打响防汛抗洪报道主动仗

3月21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就宣布进入汛期,比入汛时间最早的去年又提前了11天。中国水利报社根据气象预测,及早着手准备,早在3月中旬就成立了由37名记者组成的防汛抗旱应急报道小组,制订了《防汛抗旱会商记者值班表》《防汛抗旱会商社领导值班表》,明确由社领导带队,参加国家防总召开的每一次防汛会商,明确了节假日的应急值守责任人,形成了无缝衔接的应急采访机制,为随时可能发生的防汛抗洪采访提供了组织保障、队伍保障和制度保障。

在主汛期来临之前,根据国家防总和水利部统一部署,报社在全面报道国家防总、水利部防汛检查的同时,组织策划了“‘汛来问江河’记者行”活动,由社领导、中层干部或驻站记者站长带队,实地采访报道七大流域和16条重点河流防汛备汛情况,分析存在问题及对策,总结防汛抗旱防台风等内在规律,陆续刊发太湖、长江、淮河等系列综述稿件21篇。

报纸陆续开设《汛来备战忙》《防汛责任人谈防汛》《防汛抗旱进行时》《图片报道·重点工程防汛备汛》等栏目,全面报道了大汛之年各地、各流域的防汛备汛情况,从声势上有效地督促了流域和地方防汛备汛工作,有力配合了国家防总、水利部防汛备汛的工作部署。

紧盯会商 闻汛而动

近200名记者挺进一线采访报道

防汛会商,是国家防总的一项重要工作机制,是做好防台风防汛抗洪工作的部署,也是水利新闻的最权威、最重要信息来源。中国水利报社抓住这个新闻源,每场会商都有记者采访,重要会商领导带队参加,获取信息全社共享。

进入主汛期后,报社号召记者到现场去,到一线去,把第一时间到现场做好防汛报道作为开展“深入基层报道年活动”的再一次深化,作为党员亮身份、当先锋,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实践课堂,作为每一位记者编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记者们完整地采访、及时报道了我国28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太湖流域性特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成功防御暴雨洪水过程,以及湘西里耶古镇堤防漫溃封堵、江西鄱阳县向阳圩决口封堵成功合龙、牛山湖平垸行洪等等重要过程,见证了多年来水利重点工程建设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见证了广大抗洪干群和武警官兵众志成城、合力抗洪的精神。他们是历史的记录者,是抗洪抢险的亲历者,也是抗洪精神的传播者。截至7月25日,报社共派出近200人次前往防汛抗洪一线采访,其中近50人次为本部记者,大部分为党员。

6月下旬,新婚燕尔的记者周雪濛本该享受蜜月时光,但在汛情的号召下,她将个人生活排到了新闻工作之后,毅然前往太湖流域采访。今年太湖降水多,持续久,发展成为流域性特大洪水,周雪濛在前方持续采访近20天,防汛新闻一篇接一篇地传来,“舍小我,为大我”,这正是抗洪精神在记者身上最好的体现。

7月2日湖北险情突发,本部记者林若箐接受任务前往一线采访。受命后火速出发、为最快报道一线消息通宵写稿、在雨中采访全身湿透……她说:“在一线采访,几乎处于24小时战斗的状态。每天一早出发到现场采访,晚上回到驻地往往都11点了,用温水洗洗衣服晾上,整理整理思路开始熬夜写稿子,一写就写到天亮。”时间紧任务急,但要求不能有丝毫降低。为讲好在防汛前线的“故事”,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需特别注意细节。在报道龙感湖抢险时,林若箐利用龙感湖“雷池”的典故,写出了《湖北龙感湖:叫洪水不越“雷池”一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记者林若箐在红安县华家河镇山洪险情现场采访受灾群众卢祖明

采访江西向阳圩决口的“娇娃娃”安天杭,下车后独自一人深夜打车一个多小时赶赴水务局,以后的几天里她钉在现场,直到堵口成功;马晓媛、林思佚克服重重困难,不惧狂风暴雨采访超强台风“尼伯特”……

巾帼不让须眉,男儿更不含糊:刘祖国接到采访命令后,当即从办公室出发连夜赶赴湘西里耶古镇,利用熟悉土家族方言、熟悉水路等优势,在雨夜中被洪水围困了3个小时之后,连夜赶到最近的县城写稿发稿,熬夜到天亮发回的报道立即上网,早于央视10多个小时。吴頔出发当天得到G31高铁列车长大力协助,在杭州站内“竞速5分钟”,追赶开往丽水的高铁,抢到了天黑以前2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当晚发回了《“丽”兵秣马防御强降雨》。赵建平奔走于湖南抗洪抢险一线,5天采写了《暴雨中心的城陵矶》《稳住,洞庭湖!》等7篇见报稿,篇篇受到好评。他在第4天中了暑,汗水湿透了衣服口袋里的采访本。韦应魁在淮河流域采访抗洪,千里追风逐雨,日夜忘我奔波,突然发烧仍然坚持工作,回家后才有机会蒙头发汗。董明锐夜里领命天不亮就登上了前往河南安阳抗洪一线的火车。王浩宇在单位连续几天带病加班,发烧刚退就奉命赶赴四川暴雨区采访……

在抗洪抢险一线,姑娘不再娇弱,主任带头冲锋,长者焕发青春,“记者”的责任与担当给了他们无限力量。为提供最准确、最真实的信息,记者可以下到河水里拍摄,可以冒雨采访,可以在泥潭里行走。河南驻站记者杨沙平,得知豫东北部地区降雨特别大,从郑州连夜驱车赶往最危险最严重的安阳市。年近六十的江苏驻站摄影记者缪宜江在报道太湖汛情时,为拍到最直观的取水样画面,毫不犹豫地投身水中。

老记者缪宜江在太湖排洪通道望虞河闸下水文站涉水拍摄

把汛情作为号令,为新闻风雨兼程。这正是水利记者在防汛报道第一线的真实写照。

前后方配合 多媒体联动

防汛抗洪报道取得实效

入汛以来,中国水利报社防汛报道在前后方两条战线上展开。后方编辑部提前策划,理性思考,针对前22轮强降雨推出系列特稿,针对雨情汛情推出系列评论、系列综述等,同时向人民日报等社会媒体提供了扎实可靠的防汛报道原始素材;前方记者分批准确投放,记录江河备汛,记录珠江、长江、淮河强降雨,记录太湖高水位,记录圩堤溃决、城市内涝,记录登陆的强台风以及龙卷风踪迹,发回一篇篇第一现场的图文报道以及音视频报道。

社长董自刚统筹调度六位社领导和两位副总编,轮流带队参加国家防总会商会,根据汛情发展和国家防总水利部领导的部署,确定报道方向,统筹安排工作力量,协调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总编辑李先明组织策划报道方案,调度并指导记者深入抗洪一线采访,协调指挥报刊网手机报微信平台联动互动。

前方记者彻夜成稿,后方编辑密集编发。一线记者结束一天采访,向编辑部回传文字图片往往已经到了夜里,后方值守编辑加班加点连夜选照片、编文稿、上版,确保防汛稿件第一时间通过中国水利报、中国水利网站及新媒体群发布,全体编辑照排人员常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钟,第二天上午依然准点上班,继续投入新一轮工作,硬是把“八小时工作制”变成了“八小时休息制”。

在全社职工和驻地记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水利报推出《本报记者防汛抗洪一线直击》《记者手记》《防汛抗旱系列述评》《成功防御南方22轮强降雨深度系列报道》等栏目,发表了系列特稿《雨骤洪急何以安澜──水利工程体系在防汛抗洪中发挥巨大作用》《从“心腹大患”到“中流砥柱”──除险加固水库显著发挥防汛减灾效益》《让生命抢跑在山洪之前──山洪灾害防治体系防灾减灾效益观察》《察风知劲雨调度保安澜──抗洪硬较量折射科学防汛软实力》《大水无大灾凸显中国防汛体制优势》等重头稿件。进入主汛期,中国水利报和中国水利网不适时机地推出“抗洪先锋”和“抗洪中的鲜红党旗”栏目,集中报道抗洪中广大水利工作者特别是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奉献精神。这些报道集中体现了“突出水利行业、突出防汛专业、突出水利人”的“三突出”目标,办出了水利行业报的特色,鼓舞了行业士气,交流了工作经验,传递了防汛抗洪的正能量。有些文章通过行业外媒体引用、摘编得以二次传播,有力地引导了社会舆论。

  此外,报社还发挥行业主流媒体权威性优势,撰写社论、系列评论,开设《江河评点》等栏目,在防汛抗旱的关键时刻及时发声,发表《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给防汛新官们提个醒》《防大汛抗大洪的弦要紧绷不懈》等多篇评论,引导舆论,回应关切。

中国水利杂志开设防汛动态和《防汛与抗旱》栏目,重要事件在微信公众号发布专题;中国水利网站推出《2016全力以赴防汛抗洪》《迎战强降雨》等专题,密集报道一线记者见闻;中国水利手机报推出防汛抗洪专报,每天连续编发,播报国家防总水利部重要部署和各地防汛抗洪关键进展;《江河》杂志即将推出防汛策划;音像部(大地河源公司)与泉州等地方电视台记者合作,拍到了今年首个超强台风登陆的现场视频资料……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报社运用中国水利网微信公众号和中国水利杂志微信公众号,加强策划,精心制作,对深入一线记者采访回的信息进行深加工,及时推送了《逼近历史最高洪水位,太湖何以波澜不惊?》《水利人明白的这些词,你也能懂》等一批传递信息、普及水利知识、通俗解读水利专业的文章,最高转载量达30多次,最高阅读量达7000余次。澎湃新闻以《太湖抗洪惊险时刻:水位达历史第二高,一天排出一座大型水库》为题对本报太湖专题内容进行转载。

防汛关键时期,中国水利报社全体编辑记者奋力拼搏,不辱使命,各媒体高效运转,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多次得到国家防总、水利部领导的充分肯定。社长董自刚说:“目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新闻宣传报道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正在按照中央和水利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集中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宣传报道工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