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瀚海”腹地建绿色高速

       “黄沙漫天,沙丘难走,还容易迷路,放线结束后大家的鞋子里都灌满了沙子。”回想起第一次现场放线的场景,测量队员王玉曙记忆犹新。施工现场沙沟纵横,沙丘之间的最大落差有15米,大型机械难以进场。在前期施工中,王玉曙和同事们用双脚蹚进沙漠腹地,开辟出一条施工便道,为公路路基施工创造了条件。

       在沙漠里铺筑路基,项目团队首先要确定路基填料,强度高、水稳定性好、粘性大的石质土和砂性土是修筑路基最合适的材料。“我们标段至少需要100多万立方米的回填土,光采购和运输成本将近2000万元。”项目总工王盛兴说道,“如果能就地取材,利用风积沙做公路的路基填料那就太好了。”但是由于含水率低、粘性差难以压实等缺点,看着俯首即是的风积沙,王盛兴有些犯难。“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王盛兴立即带领团队研究施工现场风积沙的特性。

经检测后大家发现,现场风积沙的含水率只有1%左右,路基材料需要达到12%的含水率才能满足压实条件,沙漠腹地严重缺水,要满足这样高的含水率,非常困难。“没有水,我们就通过干压的方式,反向增大单位体积风积沙的含水量。”项目路基施工研讨会上,王盛兴分析道。项目团队经过两个月的努力,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分层、振动碾压的工艺,即在每层路基上摊铺30至50厘米厚的松散风积沙,通过推土机初压1遍,振动压路机复压3遍,再利用推土机终压2遍的方式,形成风积沙颗粒嵌锁结构,使得含水率逐步达到压实要求。

然而,施工现场白天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如果不采取保湿措施,压好的路基含水率很快就大打折扣。为此,项目团队继续攻关,尝试边碾压边覆盖土工布的方法,并及时做好防风封层措施,达到了锁水保湿的作用。“18公里的路基,相较常规的洒水法施工,我们节约了将近150多万立方米用水量,相当于当地1万亩地一年的灌溉用水量。”王盛兴介绍道。

大家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场大风把干净整洁的施工现场吹得遍地黄沙。腾格里沙漠腹地一年有200多天的7级大风天气。在这里建一条时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路面不能有积沙。怎么防风固沙,是项目团队需要解决的又一大难题。他们迅速引入了业内常用的工程防沙技术,即在施工道路两侧100米左右设置阻沙栅栏和高立式大网格沙障。

“经检验,二者配合可以将扬起的90%的沙子拦下来。”王盛兴对阻沙效果并不满意。他和技术人员通过咨询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院等专业机构,对现场风沙活动规律和沙丘形态展开研究,并尝试设置生物沙障,栽植柠条、沙蒿等固沙灌木整治流沙,逐渐摸索出一套工程防沙和植物固沙的技术。

“以前施工时横跨这18公里的路程起码需要15小时,如今不到15分钟就可以穿越。”看着这样一条“生态长廊”一天天成型,王盛兴打心底里高兴。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