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两岸青年携手合作创未来 ——聚焦第十一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

“祖国大陆的繁荣昌盛为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空间,台湾青年在祖国大陆的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10月12日,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在出席第十一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时呼吁,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特别是青年朋友抓住祖国大陆新发展阶段的机遇,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创新和创业是近年来两岸交流交往中的热门词汇,在台湾青年朋友中尤受推崇。当前两岸关系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台湾青年如何看待来陆发展机遇,两岸青年在创新创业领域携手发展有何前景?一起听听参与第十一届“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的台湾嘉宾的声音吧。

大陆仍是台湾青年打拼首选地

一个好的创业环境要具备哪些要素?在中国国民党中常委、中华两岸青年交流协会荣誉理事长曾文培看来,健全的商业平台、广阔的市场、资源和创意是十分必要的。“大陆拥有十几亿人口且没有语言障碍的广阔市场,有各种支持创业、便利台胞的政策,年轻人的创意用在这里绝对有无限可能。”他说。

曾文培分享了这样一组民调: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前,岛内有调查显示,18岁到29岁的年轻朋友愿意到大陆工作或实习的有59.6%;在大陆工作的台湾青年被问及前往原因,近半表示大陆市场潜力大、有较大发挥空间、未来成长潜力大,超过八成则表示愿意持续在大陆工作。

在大陆打拼二十余年的艾肯中国创始人许蓓龄对大陆创业环境的优越深有体会。1994年,27岁的她来大陆发展,到如今已带领艾肯成功担纲世界之窗、欢乐谷、武当山、青城山等的品牌包装与推广。许蓓龄最大的感受是,台资企业的成长、台湾青年的发展离不开与当地优势资源的强强联合。

许蓓龄还透露,今年6月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和民革山西省委会组织“台商山西行”活动,邀请30余位台湾企业家来晋考察,艾肯中国参与其中。“山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五台山、应县木塔等可以说是世界顶级的文旅IP,艾肯有品牌设计和推广的优势,所以我们和山西旅游集散中心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许蓓龄说。

让台湾青年心动的不只是大陆广阔的市场和丰富的资源。近几年,一些惠台政策的出台,也让他们颇受鼓舞。比如,2018年2月以来大陆陆续出台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惠台31条”“惠台26条”和应对疫情支持台企发展的“助力台企11条”,以及今年出台的支持台胞台企深耕大陆农业领域的“农林22条”等。远在台湾通过视频连线参与论坛的中华两岸青年交流协会理事长刘际康对这些政策颇为看好。

刘际康两年前在河北开办环保企业,主攻水污染治理等业务。得益于有关政策的支持,公司不仅落地顺利、运行平稳,在他因疫情长期滞留台湾期间公司也能够一直正常运作。“年轻朋友不要有畏惧心理,要主动了解大陆的市场,充分掌握惠台政策,通过有效的资源连接,务实地在大陆扎下根。”他说。

两岸青创平台搭起“三座桥”

从台湾到大陆,很多台湾青年都这样形容:“丢掉小确幸,逐梦大舞台”。台湾青年李伟国就是其中之一。从主动放弃在岛内待遇优渥但“一眼看到天花板”的工作,到决定“北漂”、做“一个在北京干地产销售的台湾青年”,再到加入华灿工场这一两岸青年创业平台,他逐步从一个逐梦者变成一个帮助他人的圆梦者。

如今,作为华灿工场的合伙人兼总经理,李伟国带领华灿工场在北京空间的基础上,先后拓展了成都空间、珠海空间,累计孵化企业超过700家,包括数十家台资企业。“华灿工场创立之初主要是为支持‘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的成果转化,经过几年发展我们希望帮助更多台港澳地区的同胞到大陆这边创新创业。”李伟国说。

台湾民生党主席张穆庭创办的光伏养殖企业就是在华灿工场的帮助下在北京落地的。论坛上,他介绍了自己的“渔光互补室内养殖项目”——外层为太阳能发电装置,内部为环境可控的室内养殖场,两者相结合获取双重收益,还突破了传统“渔光互补”受制于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

张穆庭还是一名音乐人,长期在大陆活动,他曾创作歌曲《1937》并在大陆举办系列抗战主题音乐会。谈及转攻光伏养殖并选择在大陆推动这一项目落地的缘由,他表示,一方面是自己了解到大陆有庞大的鱼虾消费需求又非常依赖进口;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陆有成熟的平台和优惠的政策,可以帮助项目从创意设想走向现实。

事实上,在台湾青年来大陆投入创新创业的历程中,像华灿工场一样搭建平台“传帮带”的现象并不鲜见。这些两岸青创平台或聚焦创新创意成果转化,或提供创业就业政策指导,或构建交流沟通渠道,让“后来人”少走了很多弯路。

参加论坛的两岸青年创业孵化器联盟主席、台湾青年联合会执行长陈鸿杰就用“三座桥”的形容直观地诠释了两岸青创平台的作用——第一座桥是“接地气”的桥,帮助初到大陆的台湾青年认识真正的大陆、了解大陆的政策;第二座桥是“供应链”的桥,把台湾青年的一些创新思路、优秀技术带到大陆并转化成实际成果;第三座桥是心灵契合的桥,通过联谊活动,让一起奋斗的青年朋友增进彼此认同。

青年应在两岸交流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两岸经贸往来和民间正常交往因为民进党当局的阻挠破坏和疫情原因受到影响。参加论坛的台湾嘉宾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青年朋友更应该在两岸交流中发挥作用。

“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终将退散,国际形势的动荡也会趋于明朗。”中国国民党中常委、台湾青年菁英协会理事长谢坤宏对两岸关系发展和产业合作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建议,两岸的青年朋友除了要沉稳应对疫情之外,也要积极探索新的融合模式,努力挖掘新的合作商机,达成两岸产业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目标。

大陆是台湾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进口地区、第一大贸易顺差来源,同时也是岛内民众出外旅游、企业向外投资最多的地区。台湾中华青年之友会会长陈维德表示,两岸经济联系密切,各领域交流也难以分割,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经济的融合发展、产业研发的创新、青年的交流合作是当前绝大多数台湾青年共同的心愿,期待两岸青年在交流中有更多共识的累积和情感的凝聚。

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会长王正曾多次参加两岸青年创新创业论坛。在他看来,不论是创新创业还是其他领域,两岸都应该是合作多于竞争。他举例说,比如,台湾青年朋友有一些创意或独到技术,但对大陆环境和政策不了解,完全可以在创业团队中吸纳大陆青年参与其中,这样创业成功的可能性有望大大增加。

作为祖国统一的坚定支持者,王正还希望,两岸青年交流要脱虚向实,更加脚踏实地,共同向着两岸一家、破镜重圆的方向努力。“我们两岸年轻人携起手来,力量会更加强大。两岸青年创新创业最灿烂的前景,一定是在祖国完全统一之后。”他说。

曾文培也表示,两岸有相同的文化、相同的血缘、共通的语言,海峡的距离也没办法阻隔两岸合作交流的需求与渴望。两岸不只是经济共同体更是命运共同体,我们不但有共同的家园也携手共同的前途,更要面对共同的命运,只有合作共赢才有未来。唯有和平稳定的两岸关系,两岸青年才能掌握新时代的机遇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