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截至9月18日,中国石化首座LNG接收站——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实现安全生产2500天。该站强化标准建设、风险防控、智慧管理 “三强化”打造智慧安全型LNG接收站

截至9月18日,中国石化首座LNG接收站——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实现安全生产2500天,累计接卸LNG资源446船3170万吨,向山东省及华北地区输送天然气320亿立方米、LNG液体产品950万吨,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打赢“蓝天保卫战”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站深入开展技术研究和应用,强化标准建设、风险防控、智慧管理,致力打造自动操作、有人值守、无人巡检的超千万吨级智慧安全型LNG接收站。

强化标准建设

标准化船舶接卸程序是接收站安全生产的基本线,投产运行6年多,青岛LNG接收站成功开辟了一套统筹两种气源、多种产品的新型LNG接收站运行模式。

“我们将船舶接卸分解成25个流程,进行卡片化操作管控,可以在22小时内完成单船接卸,最快可以在12天内连接6船。”青岛LNG接收站港务接船经理林剑彬说。

标准化船舶接卸程序是接收站安全生产的基本线,投产运行6年多,该站成功开辟统筹两种气源、多种产品的新型LNG接收站运行模式,121个工艺流程实行表单化操作,21种进口设备实现自主化标准化检修。

目前,该站已建设完成集生产信息中心、指挥中心、应急中心三位一体的生产调控体系,全面实现工艺操作标准化、设备检修自主化、生产管理扁平化。与此同时,加快推进设备完整性管理,全力保障设备设施高负荷运行。

强化风险防控

不断完善风险分级防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建设,工艺巡检指导书和作业监护指导书实现表单图文化。

坚持季度滚动识别风险、前瞻性管控风险、图文化排查隐患、“七定原则”治理隐患,做到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无死角。青岛LNG接收站不断完善双体系建设(风险分级防控体系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2018年被评为青岛市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标杆企业。

“我们对每一次生产异常事件进行经验总结和改进提升,已经坚持了6年。通过日积月累,工艺巡检指导书和作业监护指导书已经实现表单图文化,对风险管控、隐患排查非常具有指导性。”该站HSE管理部负责人陈海明说,“今后还将继续加强对法律法规及国标企标的梳理、对照和执行,落实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实现安全风险全面严防死守。”

今年,该站二、三期工程建设被纳入中国石化集团级风险承包点。他们通过“五个专项”开展升级管控,即联合专业机构针对10个作业区域开展专项风险评估,形成专项安全管控方案,增设专项技术保障设施,建立“双边”作业票审批专项实施细则,组织专项应急演练,按照国家一级站标准配备驻场消防队,全方位筑牢安全防线。

9月至11月,三期工程双边作业进入顶峰期,该站再次进行深度风险评估,加大管控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目标和安全生产目标的双双达成。

强化智慧管理

数字化转型是青岛LNG接收站今年全面启动的重点工作。该站以智能运营平台为内核载体,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开展智能技术研究应用,提升安全管控效率和质量。

今年以来,该站上线智慧门禁、人员定位、移动巡检、电子作业票系统,可实时掌控场内作业人员数量和轨迹,动态掌控风险隐患,有效缩短作业票签署时间。信息化“手指口述”操作、智能化安全监控等系统进入开发阶段,16类关键流程的操作安全性将着力提升,全场146个高清摄像头也将实现智能分析功能升级。

智能槽车充装作为科研攻关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每装1车LNG,就要手工操作阀门26次,一天阀门动作就可达到10000次,每次阀门动作都可能产生安全风险。如果实现装车臂自动拆装,可以减少90%的手工操作次数,槽车充装区域的风险值将大大降低。”该站负责人吴斌表示。

下一步,该站将加快推动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山东LNG接收站气化外输能力可增至5600万立方米/天,年接卸周转能力提升至1100万吨,迈入千万吨级LNG接收站行列,成为华北乃至全国天然气保供和应急调峰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

  • 背景链接 ●

LNG接收站:储存液化天然气然后往外输送天然气的装置,包括LNG码头和LNG储罐区。实施LNG冷能利用,可以减少冷污染,并提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

相关设备:卸料臂、储罐、低压输送泵、高压输送泵、汽化器、BOG压缩机、火炬塔等。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