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守护孩子们的“视界”

在9月16日由人民网主办、人民在线承办的第三届国民视觉健康高峰论坛上,多位来自政府主管部门、眼科医疗行业、教育界的专家学者,聚焦我国眼健康事业核心问题,共同呼吁: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低龄化是当前防控难点

“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与2019年(50.2%)相比上升2.5%,但与2018年(53.6%)相比有所下降。”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环境健康处宋士勋回顾了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发布的近视专项调查数据。他指出,当前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情况有所改善,近视早发情况得到缓解,低度近视发展为中高度近视放缓,但仍有几个问题较为突出。

首先,低龄化是当前防控难点。2020年,各地6岁儿童近视率均超过9%,最高达19.1%,与防控目标的3%差距仍然较大;小学阶段近视率攀升速度较快,从小学一年级的12.9%快速上升至六年级的59.6%。其次,高度近视危害不容忽视。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17.6%;高度近视容易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是致盲性眼病之一,应予以重点防治。再次,近视率存在性别和区域差异。在各年龄段学生中,女生近视率(56.4%)高于男生(49.2%),城市(56.5%)高于郊县和农村(48.5%),但农村增速较快。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近视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学生户外活动不足,日均使用手机、平板的视屏时间超过两小时等情况明显;教室课桌面照度不达标、课桌椅高度不合格等因素依然存在。家长对于儿童青少年近视危害以及防控工作重要性仍缺乏正确认识,家长给孩子课外辅导“加码”的情况突出,在近视防控中家庭家长主导和监督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

宋士勋说,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从“抓监测、抓试点、抓专业、抓信息化、抓长效”5个方面重点推进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全国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网将覆盖所有区县,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启动第二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适宜技术试点遴选工作,同时加强现场指导和交流,进一步扩大试点效果;国家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将集合教育、疾控、医疗、健康教育、中医等方面的专家优势,发挥更大作用;打通教育、疾控、医疗等数据通道,建立每一个人的视力健康档案;以“双减”政策为契机,努力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长关注的近视防控良好社会氛围。

普查是了解近视全貌的基石

2021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定期视力监测主要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每学期两次视力监测制度,前移防控端口,规范数据报送。其中,视力监测结果填报数据主要包括中小学生双眼裸眼视力和屈光度。

如何做好数据采集工作?论坛上,国家眼视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瞿佳给出答案:“普查是惠及每一个孩子和真正了解近视全貌的基石。从近视防控的意义来讲,数据采集并非越多越好,而是宜少不宜多,宜精准、宜快速。”

在此方面,浙江省温州市先行先试。2019年,温州市用1个月的时间,对106万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近视普查,有效普查率达99.58%。“普查以教医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定期开展校医培训、近视防控技术进校园等活动,形成了学校近视普查、近视防控科普的人员梯队和宣传网络。”瞿佳介绍,此次普查构建起中小学生近视普查标准化流程,近视防控大数据由信息传递和数据发布平台进行记录、上传和统计,普查结果客观、可追溯。

谈及对近视普查的展望,瞿佳表示,开展全面、准确的近视普查是掌握近视发生发展规律的需要,是制定近视防控策略的需要,也是建立完备的视力健康跟踪和预警机制的需要。未来,要从筛查向普查、向健康检查过渡,最终实现自助检查。这是因为,目前近视筛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如何优化近视防控信息系统,实现自动化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和建档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