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聚焦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人工关节集采进入冲刺环节

9月14日,国家医保局组织开展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产生拟中选结果。本次采购产品范围为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首年意向采购量共54万套,占全国医疗机构总需求量的90%。按2020年采购价计算,公立医疗机构人工髋、膝关节采购金额约200亿元,占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的10%以上。面对这场深度的利益调整,社会在收获“预期”结果的同时,也对今后有了更多展望。

“总体感觉报价比较符合预期”

“髋关节,陶瓷—聚乙烯类,产品系统类别序号30,1枚螺钉价格450元,伴随服务100元,申报价格8480元。”

“膝关节,产品系统类别序号138,髌骨假体2600元,伴随服务200元,申报价格6680元。”

9月14日上午,在天津市陈塘科技商务区服务中心三层多功能厅,伴随着清楚的宣读声,一张张企业申报信息一览表在大屏幕上展示。在企业代表、天津市滨海公证处、监督组等众多人员的见证下,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进入最后的冲刺环节,距离拟中选结果公布只差一步。

今年8月,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公告,代表各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含军队医疗机构)及自愿参加的医保定点社会办医疗机构等开展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采购产品范围为髋、膝关节产品。其中,髋关节按股骨头和髋臼衬垫的材质不同分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3个产品系统,膝关节作为1个产品系统开展采购。

据了解,共有48家企业参与本次集采,同一产品系统类别下,分为A组、B组两个竞价组。简单来说,A组产品在采购需求、企业供应能力、产品材质等方面都优于B组,是各家医院都愿意采购的品牌和品种,占到意向采购量的85%,其余企业自动划到B组。

由于进入A组的企业数量少,一般为10家以内,而B组则动辄二三十家企业参与,淘汰率较高,因此较低的报价也多来自B组。

宣读环节结束后,一家企业的代表拒绝了“谈谈看法”的采访请求,并表示:“我现在的状态糟透了。”

另一家企业的代表则没有犹豫,坦然表示:“报价比原来市场价大为降低,相当于原来价格的1/3或1/4,企业只保留了微薄的利润。参加国家集采是企业必然要面对的,参加了压缩利润,没参加就可能退出市场。”

“我的心情不如大厅里的那些人那么激动,总体感觉报价比较符合预期。”一位被邀请到开标现场的医疗专家表示,“价格降幅没有那么让人‘揪心’。全社会都希望高值医用耗材挤出价格水分,但也不希望出现‘便宜没好货’的情况。”

对采购规则作了进一步探索创新

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是继冠脉支架集采后,高值医用耗材领域掀起的第二波大浪。

在拟中选结果公布后,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招采组组长高雪介绍,拟中选髋关节平均价格从3.5万元下降至7000元左右,膝关节平均价格从3.2万元下降至5000元左右,平均降价82%。内外资企业均有产品拟中选,既包括知名企业,也包括新兴企业,兼顾了市场稳定性和活力。

多位在开标现场的人士表示,整体氛围没有冠脉支架集采那么“残酷”,给企业留下了更大的竞价空间,更多考虑了临床反馈意见,突出了兼顾价格和质量的导向。

“本次集采共有44家中选,中选率为92%。相比冠脉支架集采,人工关节集采在规则设置上就明确了更高的中选率,也意味着企业竞价的压力相对较小。”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疗保障研究院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研究室副研究员蒋昌松表示,社会对“超低价中标”已经由原先的兴奋转变为谨慎,国家医保局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849号提案答复的函》中也提出“防范超低价中标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参考意义”。

国家医保局在上述回复函中表示,从相似度较高的品种入手开展集采探索,依托各省级集中采购平台,掌握临床使用医用耗材的真实数据,包括价格、采购量、企业竞争格局等信息;在客观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听取临床专家意见,综合考虑产品质量、材质、疗效,对治疗目的、临床功效、产品质量类似的同类医用耗材采购量合并,统一竞价,公平竞争。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更加多样化的品种纳入集采范围,将按照“一品一策”的原则,在充分考虑产品质量、价格、供应、诚信等因素的基础上,不断完善集采规则。

“本次集采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在总结冠脉支架集采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满足临床需求和根据关节类产品特点,对采购规则做了进一步探索创新。”高雪表示,创新表现为,一是按产品系统实施采购。根据临床使用特点,将临床完整手术所需的多个主要部件组合为产品系统实施采购,避免部分必要的部件因未中标而短缺,以及部分部件因未被纳入集采而涨价,确保临床治疗的整体性和安全性。二是充分考虑临床伴随服务。关节类手术需要企业提供“跟台”等临床伴随服务,本次集采企业报价时单列伴随服务费用,确保产品稳定供应和使用,有利于中选结果顺利落地。

医生劳动价值应有更好体现

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因外伤、运动损伤、退变老化等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关节损伤、骨性关节炎等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极大恢复患者关节活动机能,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髋关节疼痛、膝关节疼痛并达到严重程度的老年人越来越多。业界预计,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实际手术量远低于需求量,增长潜力很大,而门槛恰恰就在于高昂的费用。

记者多方了解,我国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费用在3万元至10万元,根据手术耗材以及手术部位的不同,费用有所差异。若是在消费水平较高的城市和等级较高的医院,费用也会较贵一些。另一方面,各地医保的报销政策并不一致,总体而言,患者的自付比例较高、负担较重。在本次集采公布拟中选结果之前,就有相当多的患者反映,希望集采让人工关节的成本更为合理,并表示愿意等到集采结果落地后再接受手术。

国家医保局相关人士表示,骨科耗材由于技术分类和组合复杂,难以直接竞争,长期以来是集中采购的难点,价格虚高明显,患者负担较重。人工关节类骨科耗材集采的成功开标,体现出深化高值医用耗材治理的决心,为推动集采制度框架更完善、规则更成熟做了有益探索,对深入推进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总体而言,本次集采对患者而言肯定是利好。”中日友好医院骨关节科主任王卫国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初次关节置换术基本不存在技术瓶颈,而手术效果如何,除了技术本身,还有耗材的因素,国外对人工关节的研究开发相对较为成熟,“因此临床上大医院使用的人工关节以进口产品为主,越往基层国产的用量越大”。

在约定使用量的前提下,国家集采这列“火车”正带动着临床常用药品、冠脉支架、人工关节等“车厢”,隆隆往前行驶。王卫国提醒,医生的劳动价值在改革中也应有更好的体现,“以关节置换术为例,至少需要2位麻醉医生、3位到4位手术医生、1位器械护士、1位巡回护士,所有这些人员的劳动价值都体现是价格政策规定的2300元左右。因此亟待配套政策出台,深化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更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我现在也担心今后企业的研发能力问题。”一位企业代表认为,相比国外企业长期的利润积累,国内企业涉足人工关节的时间较短、利润较薄,集采在共同压低价格的同时,是否会给国内外企业带来新的不同发展环境,在今后需要观察和思考,更要把维护和提升国内企业研发产品的能力作为完善制度的考量之一。

相关人士透露,本次集采结果将在明年三四月落地。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