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13家企业占全球80%产量,然而家家都有安全问题 多晶硅安全如何破题?

去年以来,应急管理部针对化工重点行业领域在全国开展专家指导服务,截至目前已完成多晶硅、有机硅、氟化工、光气、硝化等企业的摸查和专家指导服务工作。

为全面反映这些重点行业领域总体安全生产状况,聚焦前期诊断分析出企业存在的典型、共性问题,为各地开展针对性整治提供参考,本报推出《化工高危领域安全发展探析》系列报道,引导相关企业践行“两个根本”,促进化工重点行业领域安全发展。

专家指导服务组在四川一企业检查设备基础管理台账。

专家指导服务组在陕西一企业检查安全设施完好情况。

近期,应急管理部组织来自企业、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的技术骨干和专家,对我国13家多晶硅生产企业开展现场专家指导服务,共查出各类安全隐患问题483项,其中重大隐患11项,发现1家企业存在严重问题,建议停产整改,其余12家企业不同程度存在安全问题,被责令限期整改。

多晶硅是信息产业和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基础原材料,其生产过程涉及氢气、氯化氢、三氯氢硅、四氯化硅等易燃易爆、腐蚀性物料,但很长一段时间却被列为电子制造行业,所涉工艺也未被列入重点监管工艺。从此次专家指导服务发现的诸多问题来看,多晶硅行业整体安全现状不容乐观。

行业发展如日中天

安全风险不容小觑

随着光伏产业大热,一度被市场誉为“高景气赛道”的光伏板块股值连创新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今年1月至7月,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7.94GW,同比增长约37%,其中户用光伏新增装机7.66GW,同比增长156%。

多晶硅在光伏产业中的“江湖地位”不一般。指导服务组专家告诉记者,多晶硅属于光伏产业中的核心材料,用于制造产业上游硅片、电池片和产业下游组件等核心部件,可以说,没有多晶硅就没有光伏产业。除多晶硅生产过程涉及多种危险化学品、风险较高外,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多属机械制造类。光伏产业热背景下,要想有效防控安全风险,保证安全发展,多晶硅无疑成为这道安全必答题的题眼。

据专家介绍,2019年7月前,多晶硅生产企业基本无利润,随着国家“双碳”战略实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需求激增,相关产能得到释放,市场开始回暖,2020年开始盈利,尤其是2020年下半年到今年,各企业利润非常可观。“以前,设计产能达1500吨的生产线已经算大规模了,如今,5万吨或更大的生产线陆续上线,单是中间物料储量提升就达30倍左右。”指导服务组专家告诉记者,全国现有多晶硅生产企业20家,13家生产、4家长期停产、3家在建,年产量约50万吨,占世界年产量的80%。

为了保障市场需求、降低成本,多数企业保持满负荷生产,但对于随产能增加而增高的风险认识不足,加之工艺更新不断变化,新的风险日益增加,安全隐患层出不穷。随着产业跨越式发展,这些风险逐渐露头,因此急需加强管控。

今年6月,新疆一公司包装车间发生火灾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直接对企业产能和供应链造成影响;去年7月,新疆一家多晶硅工厂因精馏装置问题引发爆炸,导致工厂停产整修;2019年4月,内蒙古包头的一家企业发生火灾,造成企业停产一个月……近年来,国内多家多晶硅企业发生事故,导致产能下滑,上游供给紧张,致使多晶硅料价格连续上涨。

此次专家指导服务发现,多晶硅生产企业问题主要集中在对生产过程风险认识不足、自动化监测监控措施不完善、人员密集场所管理不到位、应急设施配备不齐等多个方面,而未有效执行动火、受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选用不合规等问题尤为突出。

专家指导服务组指出,要及时督办整改各类重要隐患,完善相关标准规范,通过优化工艺技术、严格工艺过程管控,降低工艺安全风险,消除隐患。各企业要增强风险意识,加强企业之间安全技术交流,促进行业整体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重大风险认识不足

特殊作业问题突出

专家指导服务组在多地发现,多数企业对于多晶硅生产过程的主要风险认识不足,风险管控措施落实不到位。

专家告诉记者,多家企业均未对三氯氢硅精馏塔设置温度高高联锁切断热媒装置。“当精馏塔出现超压时,此联锁可以及时切断塔釜热源,否则超压风险不能及时排除,热源持续不断输入,压力可能进一步上涨,造成物料泄漏事故”。

在内蒙古一家多晶硅企业开展指导服务时,专家发现该企业于今年4月16日将冷氢化车间急冷塔塔顶的压力联锁摘除,说明企业对这个风险认识不足,虽此前进行了风险分析,但没有分析出急冷塔塔压超过安全阀起跳压力时会引发泄漏事故这个风险。四川一家企业的三氯氢硅储罐虽然安装了安全仪表系统,但未完成验收,至今未投入使用。青海一家企业液氯库未密闭管理,未设置事故氯吸收装置,该企业距离城区较近,且处于上风侧,一旦出现氯气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部分企业对存在较大风险的工艺、环节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防泄漏管理普遍存在问题。”专家说,多晶硅生产企业生产过程比较复杂,需要做好严密的工艺过程安全管理,降低安全运行风险。

而在日常安全管理方面,专家指导服务组也发现不少典型问题。其中,未有效执行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管理制度的问题尤为突出。比如,专家指导服务组在内蒙古一家企业发现,该企业于今年5月17日在纯化车间精馏工段存在边生产边施工现象。当专家想查看当天的动火作业、临时用电作业、高处作业等特殊作业票证时,企业迟迟不能提供。此外,这家企业还存在安全管理人员未参加培训和考核、联锁保护系统设置不完善、爆炸危险场所未按国家标准安装使用防爆电气设备等突出问题,共计45项,包括1项重大隐患。因此,专家指导服务组向当地有关部门建议,责令该企业停产停业整顿。

“这些问题暴露出部分多晶硅企业三年行动方案整治任务推进缓慢的问题。”专家指导服务组指出,多晶硅生产使用的物料涉及高毒和易燃易爆物质,但却不属于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此问题需引起重视。

针对存在的问题,专家指导服务组指出,各地要及时督办整改各类隐患,举一反三,督促企业整改到位;加大涉及工艺过程安全控制要求、安全应急保障措施、高危特殊作业活动的执法力度。同时,专家指导服务组建议各地推广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掌握风险辨识办法,全面辨识风险,提出风险管控措施,给全员分配隐患排查任务,发动全员参与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真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安全规范尚为空白

科学管理亟待完善

据专家介绍,在此次指导服务之前,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组织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和经验丰富的行业专家多次讨论,制定了统一的《多晶硅企业指导服务检查表》,将其作为此次指导服务的标准参照,并据此制定了20项重点检查指导内容。

专家告诉记者,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多晶硅行业的安全技术规范。多晶硅行业在国内发展始于2007年前后,当时的技术都是从国外购买的,工厂建设标准一部分来源于欧洲,一部分来源于美国。国内各个设计院参考标准不一样,对于工艺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导致各家企业罐区和仪表设置不尽相同,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多晶硅企业主要应用的是2014年出台的国家标准《多晶硅工厂设计规范》。此规范关于安全设计的要求不够全面,有的规定参考了石油化工安全标准,有的则参考了建筑安全标准,但多晶硅行业有其独有的特点,把其他行业的标准移植过来并不能做到无缝对接。

“比如,石化安全标准中强制要求使用氮气作为保护气体,但多晶硅中间物料会溶于氮气,从而造成物料污染,因此企业多用氢气和氮气作为保护气体,这就涉及两个气体的切换装置,而现有标准中没有相关要求。”专家举例说。

据专家介绍,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风险承诺公告制度、重大危险源包保责任制、企业隐患排查治理导则等一系列规范制度,为多晶硅企业安全风险管控提供标准遵循。为进一步规范多晶硅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实现行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应急管理部已于近期组织起草《多晶硅生产安全技术规范》,目前已完成最后一轮草案讨论,拟公开征求意见完善后发布施行。这个标准也将成为国内首个针对多晶硅行业的安全技术规范,此处规范空白即将被弥补。

“我国多晶硅行业起步较晚,要想形成同石油化工行业一样严格的规范化管理模式,仍需在标准规范、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等方面继续沉淀,需要再给这个行业更长一点的时间。”专家说。

企业招人难留人难

人才缺口急需补齐

除标准规范亟待出台外,在指导服务中,专家们还发现部分企业面临人才短缺、留不住人的问题。这种现象在西部地区更加明显。

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由于政策红利,多晶硅产能向西部集中,因地域发展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企业面临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相关资料显示,西部某省一家企业于2018年建成投产,有正式员工794人、劳务派遣460余人。该企业距离最近的城镇有120公里,2020年人员流失率达到25%。该地区其他4家企业的人员流失率基本在25%左右,最高的一家达到33%。这样高的人员流失率给企业员工管理各方面工作带来压力,进一步出现考核不严的现象,影响人员专业水平提升。

“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多晶硅行业发展扩张较快,人才需求量陡然增加,企业亟待引进‘新鲜血液’。”专家说,一增一减间,自然形成了人才缺口,虽然已有企业通过增加福利待遇、发放补贴、改善办公居住环境等措施吸引人、留住人,但化工行业仍普遍存在人才紧缺的问题。对此,专家建议,企业应朝着“操作本地化、生产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人压力。

要想吸引人、留住人,开展高质量培训、建立合理的职业通道不失为一个办法。专家告诉记者,虽然中东部地区用人压力不及西部,但也存在专业对口人员稀缺、职业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专家建议,应加强企业培训空间建设,通过线下线上结合的方式,让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化工专业人才联合定向培养模式,加强岗位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培养。

“不仅是企业与学校之间要加强交流,企业与企业之间也应该加强互动。目前企业之间仍存在技术壁垒,坚冰没有完全打破。”专家说。

为此,专家指导服务组建议,应加强行业安全技术交流,指导行业协会搭建多晶硅企业安全技术交流平台,鼓励大家积极参加,突出重大风险管控难题,定期交流先进安全技术和管理理念。

此次专家指导服务组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事情,如国内大部分多晶硅企业人员学历较高,多家企业总经理拥有博士、硕士学历,中高层管理人员相当一部分人具有硕士学历,基层员工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较高,为多晶硅行业长远发展带来持久动力。

“光伏产业成为亮眼的名片,从事多晶硅行业我感到非常自豪。”一家企业负责人说,“由于多晶硅行业技术要求高,技术人员较少,能源消耗量大,行业入门门槛相对较高。经过前些年市场的‘大浪淘沙’,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数量仅有20家,这些企业在技术、管理方面都具备一定的实力,但在产业热的同时一定要管控好增量、存量和变量风险,保障行业安全发展。”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