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延安时期基层干部是如何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

八路军战士在学习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进程中的光荣传统。其中延安时期的党史学习教育颇值得重视,特别是基层干部的党史学习教育,是更为独特的历史镜鉴。延安时期的基层干部是开展实际工作的“战斗员”和“指挥员”,在边区政府体系中处于“枢纽”地位。基层干部的地位如此重要,针对这一群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自然是极为重要的环节。在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基层干部也能着眼于实际情形,灵活多样的进行学习。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将党史学习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而且大大促进了他们的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业绩。

一刻也不放松对党史的学习

延安时期基层干部大多是工农出身,多半没有接受过较高的教育,文化理论水平多数都很低,对中国革命、中国国情的了解相当欠缺。“不论是近百年史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特别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百年史,真正懂得的很少。”理论准备不足,缺乏实际斗争经验,面对战时的复杂环境,往往凭借既有经验来处理相关事宜,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总是“带着若干狭隘经验主义的作风。”为此,中共发出了“一刻也不要放松了学习”的号召,要求领导工作的干部必须“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通过学习党史“认识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进而“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响应这一号召,党史学习教育运动成为基层干部的一项重要学习任务。

基层干部学习党史的内容和材料是比较广泛的,既有经典的党史、革命史著作,也有通俗的党史文化读物。其中《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共产主义与共产党》《世界革命运动史》《苏维埃运动史稿》《甲申三百年祭》《六大以前》《六大以来》等课程,要求“每个干部必须多看。”特别是《联共(布)党史》是必读书。因为“这本书是历史的,又是理论的,又有历史,又有理论,它是一个胜利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成功的历史,这本书要读”。除此之外,要注重对党的方针政策以及在报刊上发表的一些社论消息的学习。如延安时期出版的《解放》《共产党人》《解放日报》《团结》《党的工作》等报刊,要求除了一般阅读外,还须组织干部根据基层工作实际状况进行讨论。基层干部还要加强对于武装斗争及政治策略的学习。中国革命的特点,是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如何从党的武装斗争的历史中去学习军事斗争知识,以领导本县军民开展军事斗争,也是基层干部学习的重要方面。另外,加强策略问题的学习,以更好的与中间党派和民主人士进行合作,也是基层干部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延安时期基层干部的学习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学习素材也是多种多样。但是由于他们的具体工作又是非常庞杂的,那么对于如此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素材,他们又是如何开展的呢?接受统一的干部教育学习是必要的学习方式,在职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则是县级干部学习的一种常态。基层干部的学习方式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但总的原则与方针,就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的原则,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力戒经院式的学习方式。

党史学习教育的独特方式

基层干部在起初的学习活动中,学习积极性的确不是很高,出现“学习与工作变成了对立的两橛,学习不仅不会相助工作情绪的提高,反而削弱了从事实际工作的勇气”的现状,甚至“造成了极端恶劣的学习态度,有的人认为学习就是死板教条的背诵;有的人则以为学习只是一件可有可无的装饰品。”针对这种情况,边区政府明确要求基层干部要召开研究会或报告会,每月要报告学习情况。学习如有疑问,由边区政府秘书处负责帮助解答。同时,边区政府还要求干部必须每天抽出2小时学习,“坚决反对不顾学习和借口工作中不能学习的倾向”,切实提高干部的文化理论水平。

不少地方根据学习要求,制定了“2小时学习制”“小组讨论”“轮训班”等学习制度。甘泉县在学习动员会上专门制定了学习公约,规定县级干部一律参加干部学习组织,保证每天2小时的学习时间,学习时一律带好笔记本,不得乱用或不记。学习活动要定期检查总结,成绩优良者予以名誉和物质的奖励。因公下乡者,也须携带书籍或笔记自修。为了做好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县政府按照各单位工作性质的不同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正副组长各一人,并设正副指导员各一人,负责督促检查、教课、解答问题等事宜。基层干部一方面学习理论知识,一方面注重加强和提升反思总结的能力。“要明确地懂得理论,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亲身经历的痛苦经验中学习。” 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甚至也会犯一些错误。所以反思总结就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注意总结党对历史经验的规律和方法。

在工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正确的历史观教育结合起来,是他们另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由于各地的历史发展和环境状况千差万别,如果不注重累积分析过去的经验,“徒然读过些书本子和文件,那临事仍是茫然,不知所措,若自以为是地做去,必然要被钉子碰回。所以经验的知识和理论的知识,一样重要。”与此同时,他们还秉持向群众学的态度与理念。向群众学习,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基层社会的实际情况,而且这里所谓的“学习”,还包括多方面的意思,“不仅要接近群众,和群众生活在一起,学得群众语言与行动,并且要熟悉群众的思想感情,从群众中吸取经验,使群众认为你为自己人。”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的过程,自然也就接受了唯物史观、民众史观的教育。这又是基层干部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特色。

基层干部的学习成效

基层干部的党史学习教育,坚持“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强调从干中学,在学中干。当他们一头扎入乡村社会的广阔天地里,无疑为他们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转换中提供了绝好的用武之地。

他们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中国革命运动的体认,认识到注重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精神实质,是他们开展实际工作始终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曾任庆阳县县长的陆为公通过党史学习教育,深知历史在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其担任庆阳民主县长期间,对保护庆阳县的古建筑等文物做了大量工作,使庆阳一些很有价值的古建及文物能较好地保存下来,为庆阳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基层干部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到注重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的精神实质,并成为他们开展实际工作始终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延川县长辛兰亭在陕北种植棉花,就是调查研究这种方法的生动体现。陕甘宁边区自古以来就缺乏种棉花的条件。辛兰亭在担任延川县长期间,以勤于调查研究和开拓创新的作风,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在延川县大力种棉,受到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重视和表扬。

基层干部在学习党史的过程中,深刻领会并践行着民众史观的理念。他们深入乡村社会,密切联系群众。基层社会既是他们开展工作的基地,又是他们汲取养料的源泉,更是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他们是名副其实的亲民治事之“官”,是延安时期一切政策执行的起点。中国共产党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提出了“向民间去”“向群众学习”的口号,使真正的优秀干部走向了基层。当初曾到延安访问的著名记者赵超构,在延安短短的一月就认识到这一“真谛”并深刻地指出:国民党的干部犹如选手制度,各地的优秀分子是一级一级向上发展,向大都会集中。而共产党的干部政策恰是相反。他们的方针是优秀干部向群众中去,向四方发散。正是由于如此,陕甘宁边区才成为模范的根据地,成为20世纪中国农村社会的一幅“漫画”。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