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容性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对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探索一直是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主题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再次提出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5月30日,由西南财经大学主办的第五届刘诗白经济学奖颁奖会在京召开,经济学创新发展高层论坛同期举行,与会专家紧紧围绕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层面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阐释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策部署对新时代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时代要求等课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
“刘诗白经济学奖”旨在推动中国特色经济学理论创新,弘扬老一辈学者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坚持创新和质量的评价导向,贯彻开放、公开、公平的评奖原则,遴选和挖掘经济学精品力作。本届刘诗白经济学奖的评审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共收到申报成果127项,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毛捷教授的《地方公共债务增长的制度基础》等5篇论文,西南财经大学李萍教授的《新中国经济制度变迁》等5部专著获奖。
与会专家认为,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谋划“十四五”时期我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当代中国经济学创新发展的首要政治任务。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成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从“十四五”时期开始,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安财经大学副校长任保平教授认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对经济增长着力点的选择问题,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指在经济增长和产业演进过程中,顺应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具有巨大市场需求,产业基础能力强,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形成新的增长态势的产业或者部门,或者是现在尚属潜在状态,但是将来会发挥作用的经济增长点。其特征有四:一是带动能力强。新的经济增长在产业上,通过一个产业的发展所形成的前瞻效应、旁侧效应和后顾效应带动产业整体实现转型升级,扩大经济增长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开发经济增长潜力,从而实现新的增长。二是潜在增长率高。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很好的潜在增长率,带动能力和辐射能力强,能够拓展出新的经济增长空间,形成新的经济增长体系。三是市场需求大。具有旺盛的市场需求,能够形成主导性的消费热点,推动国民经济上台阶。四是产业基础能力强。顺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能够以新科技新成果做支撑,形成具有高附加值的新产品。
如何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包容性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教授认为,共同富裕包含富裕和共同两个方面,也就是处理好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关系。包容是指效率与共享包容,一方面依靠效率做大蛋糕,坚持促进效率提高的理念和体制;另一方面,坚持公平分好蛋糕,体现共享发展。富裕靠效率,共同靠公平。资源配置讲效率,收入分配讲公平,两者的协同作用就是包容性发展。缩小收入差距的路径不是否认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按劳分配的“劳”不仅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的劳动,还包括不在生产现场的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的劳动,这些劳动属于复杂劳动,只有复杂劳动连同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的报酬加起来能够体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在再分配阶段更要讲公平。健全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等再分配机制,防止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水平与生产力水平相关,既涉及生产力水平提供的可能,又涉及对生产力的支持。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建立先富帮后富的机制。中央民族大学原校长、黄泰岩教授建议,共同富裕的内涵还要包括精神共同富裕,要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