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家公园跨界合作 促进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
多年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闵庆文一直密切关注自然保护地与国家公园的建设与保护。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了一份关于加强国家公园跨界合作、促进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的提案。
“建立国家公园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而要真正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就要解决交叉重叠、多头管理导致的碎片化管理问题,以及因行政区划造成的管理分割问题。”闵庆文告诉记者。
行政边界往往与生态系统边界不一致,这容易造成生态功能相近的自然保护地因行政边界而隔离。与此同时,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对同一生态地理单元的保护意识和开发策略也有较大差异。“为此,可以通过加强国家公园和毗邻地区的合作,来保障生态系统的完整性。”闵庆文表示。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10个国家公园体制改革试点。一些试点区本应将周边自然保护地整合起来统一管理,以达到生态系统完整性保护的目的,但因无法解决跨省管理问题而没有实现。”闵庆文说。
对此,闵庆文建议,一是科学划定跨界协同保护区范围。将跨界协同保护区定义为按照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所划定的行政区域之外的毗邻区域,并将生态完整、空间连续、功能提升作为其划定原则。具体区域划分可以借助遥感与地理信息、实地勘察等手段,以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评估为基础,综合考虑国家公园保护与建设目标以及地貌、水文、植被和人类活动等情况。
二是统筹建立跨界协同保护运行机制。在国家公园管理局的统筹指导下,本着“主体区别、共同保护、协同推进、利益共享”的原则,在有关国家公园管理局下设跨界协同保护机构,包括联合保护工作组、社区保护协调组、品牌增值工作组等,以理顺跨界协同保护机制。建立重大问题协商机制,做好与周边地区相关机构的保护与发展协调工作,并积极探索社区跨界一对一签约等跨界协同保护模式。
三是合理确定跨界协同保护重点内容。根据国家公园保护和建设目标,重点针对大型野生动物保护、水源涵养等容易产生跨界问题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开展联合巡护、集中整治等统一行动。针对跨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跨界协同保护区特许经营项目计划》,明确特许经营项目,打造品牌增值体系,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换机制,促进社区绿色发展,从而实现区域生态经济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