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从传统向现代模式变迁 精准营养成未来食品科技发展新方向
□ 本报实习记者 闫 利 文/摄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饮食健康与营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饮食理念转变的背后也反映出我国居民饮食模式面临的问题。相较于此前人们因吃不饱而造成的营养不良问题,如今因营养过剩、不合理膳食结构等原因而造成的超重以及相关慢性疾病问题正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九届年会期间,由蒙牛集团有限公司支持的“成人营养与健康论坛”吸引众多专家相聚“云端”。大家围绕当前我国成人的膳食营养状况,骨质疏松、糖尿病、肥胖等的营养干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加工技术实现精准营养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共同探寻我国成人营养与健康发展之路。本次论坛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共同主持。
关注疾病中的营养干预
在大多数人看来,骨质疏松在中老年人群中高发,但近年来,年轻的都市女性中患骨质疏松的人越来越多,乱减肥、节食、怕日晒、少运动都是造成骨质疏松的原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艾华表示,随着社会老龄化,骨质疏松症及骨折已经成为大规模的、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而营养和运动是骨质疏松干预的主要手段,包括均衡膳食模式,摄入理想的蛋白质、钙和充足的维生素D,以及进行规律长期的负重性体育锻炼。艾华表示:“骨质疏松与膳食模式之间存在着联系,膳食模式越接近纯素食,骨质疏松风险越大,因为素食中一般缺乏多种骨骼健康保护营养素,如动物性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国际组织或各个国家提出的‘平衡膳食’模式与较低的骨折风险有关。坚持健康的饮食模式,包括适当的水果、蔬菜、全谷物、蛋、畜禽、鱼、坚果、豆类、低脂乳制品等,将有益于骨骼健康,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和骨折。”
降低骨质疏松症的风险需要健康的膳食模式出力,面对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造成的营养不良问题,同样需要营养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郅敏表示,炎症性肠病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炎症性肠病患者会因营养摄入减少、营养吸收障碍、药物影响营养吸收等因素降低自身抗感染能力、妨碍手术切口愈合、延长住院时间、降低生活质量,他们更需要进行相关营养治疗。目前,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方式主要有肠内营养治疗和肠外营养治疗,其中,肠内营养治疗是炎症性肠病营养支持治疗的首选方式,当存在肠内营养禁忌或者肠内营养无法达到有效剂量时,可以选择肠外营养治疗。同时,营养支持治疗不但能够纠正营养不良问题,还能够使部分炎性狭窄患者的肠梗阻症状得到缓解。
了解营养干预中的研究进展
很多慢性病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通过开展营养干预来达到修复机体的目的。无论是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饮食行为,还是降低危险因子水平,预防营养相关疾病,都离不开相关营养教育和研究。
论坛上,蒙牛集团有限公司营养健康业务部高级营养师郭毅围绕牛奶蛋白对成人健康生活的影响话题进行分享。“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合理营养,合理营养离不开牛奶和牛奶蛋白。牛奶蛋白是易消化好吸收的优质蛋白,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可以促进肌肉增长。有研究表明,青年人睡前摄入酪蛋白可增肌促恢复,老年人早餐多吃蛋白可以改善肌肉质量和力量。除了增加肌肉,牛奶蛋白还有利于体重控制,每餐至少摄入25克—30克蛋白质,可以有效增加饱腹感。同时,乳清蛋白的摄入可以降低代谢综合征人群的血脂,牛奶蛋白有利于降低血压和糖尿病风险,改善骨骼健康。牛奶蛋白是一种历久弥新的原料,可以不断满足大家对健康的追求。”郭毅说。
牛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少食物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在人们的健康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吕慕雯表示,辣椒素是红辣椒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许多有益功能,比如抑制肥胖、抗炎、镇痛、代谢调节等。生物节律是机体为了适应外界环境24小时周期变化演化而来的内在计时机制。研究发现,在细胞模型中的辣椒素可以上调一些参与产热、脂质氧化和代谢分解相关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发挥抑制脂肪积累的作用;在动物模型中,口服辣椒素可以减少体重增加,抑制老鼠体内的脂肪积累、改善胰岛素抵抗,调控其肠道菌群的组成;部分人体试验发现,在饮食中添加辣椒素还可能增强饱腹感、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入。总体而言,辣椒素对肝脏生物钟基因的节律具有调控作用,通过调控肝脏生物钟基因的昼夜节律性震荡进而调节糖脂代谢。辣椒素可以改善肠道菌群昼夜节律,进而调控代谢。
有数据表明,我国约一半成年人存在肥胖问题,改善这一现状离不开对膳食的干预。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荣爽表示,各种类型的减重饮食模式大多是通过控制能量摄入来实现减重目的,但也会出现能量过剩、营养素不足、高营养素密度的食物缺乏等情况。代餐是为满足人们在体重控制期间的营养需要,通过使用专门加工配置而成的控制能量的食品来替代正常饮食的一餐或两餐。在普通代餐的基础上按照三大产能营养素进行优化,可以增强对人体的有益功效。比如,在碳水化合物方向上研发的低GI代餐或糖尿病专用代餐配方,可以改善血糖调节受损者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和血糖。我国代餐产品主要包括保健食品、固体饮料、蛋白棒等,而研发符合标准、经得起循证科学评价的代餐食品才能帮助人群在减重的同时保证营养素摄入,实现科学减重。
聚焦成人健康中的精准营养
不同个体由于其年龄、性别、生理及劳动状况不同,对各种营养的需求量不同。在营养干预过程中,如何把握个体营养差异,实现精准营养是未来食品科技发展的方向之一。
在“健康中国2030”的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聚焦基于食品功能因子靶向传递的精准营养研究有重要意义。大连工业大学食品交叉科学研究院院长谭明乾表示,精准营养是在考察个体遗传背景、生活特征、代谢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等因素的基础上,经过大数据分析,进行安全、高效的个体化营养干预,以达到维持机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发生的目的,而精准营养食品就是通过设计个人营养和健康需求精准管理方案,实现个性化功能食品定制。目前,精准营养的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进行,国内外一些企业已经布局精准营养。“基于食品功能因子靶向递送的精准营养研究是未来食品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不断加强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与研究突破,构建食品功能因子靶向载运理论体系,为实现精准营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谭明乾说。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关于健康和营养的政策,这充分体现了营养和健康的重要性。数据显示,老年人叶酸、钙摄入不足比例高于80%,80岁以上老年人低体重率为8.3%,贫血率为10%。其中,农村老年人营养不足问题更为突出。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正经历着由传统向现代模式的变迁,成年人以内脏、其他畜肉和禽肉为主的膳食结构模式与超重风险呈正相关,部分老年人因膳食不平衡造成的肥胖及相关慢性病问题依然严峻。实际上,很多膳食行为与人们的健康关系都非常密切,掌握老年人营养的一些基本变化和健康状况,对当前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清淡少盐、食物多样、谷物为主,蔬菜水果充足,鱼虾等水产品丰富,奶类豆类丰富,并具有较高身体活动量的东方膳食模式作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重要内容发布。未来,相关行业要加强多学科的研究,不断推动我国营养健康食品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