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地方两会热议“保险” 服务民生与乡村振兴成为热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更好发挥保险的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对于贯彻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时报》记者梳理各省市近期陆续发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现,在各地推进今年重点工作的过程中,“保险”一词屡被提及,服务民生保障与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其中两大焦点领域。

“惠民保”写进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近年来,“惠民保”类产品在全国范围内呈现火爆发展态势。据统计,截至去年12月1日,全国有27个省市共计推出了上百种“惠民保”类产品,累计参保人数达9600万人,保费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多个省份在回顾去年民生工作成绩时提到“惠民保”类业务。具体来看,北京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过去一年来,稳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标准,支持推出广受市民欢迎的普惠健康保险。江苏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2021年,推出与基本医保相衔接的普惠型商业医疗保险,群众医药负担明显降低。

以北京市为例,2021年7月,由北京市医疗保障局和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共同指导、北京银保监局负责监督、中国人保等5家保险公司参与开发的“北京普惠健康保”正式发布。消费者只需要花费一百多元的保费,就能撬动百万元的医疗保障。截至个人投保通道关闭时,“北京普惠健康保”已吸引300多万人参保。

在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郝刚看来,“北京普惠健康保”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保障需求,是对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是北京市金融科技创新和丰富金融保险体系的又一重大实践,更是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

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随着普惠金融的发展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如何更好地发挥普惠保险在民生保障中的作用,一直是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在其看来,随着“惠民保”从快速发展期进入规范发展期,北京等省市业已推出更加符合监管要求的“惠民保”升级版本。以“惠民保”为代表的普惠型保险,将在基本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中间架起一座桥梁,为收入水平较低、身患重大疾病的人群提供健康保障,在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长护险趋热

筑牢织密民生保障网,提高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题中应有之义。

“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73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8.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比14.2%。与2020年相比,60岁及以上和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增加329万人和99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较2020年上升了0.2和0.7个百分点。

实现老有所养,需要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制度。《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深入推进长护险试点也被多个省区市列为今年民生领域的重点工作内容。

例如,吉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推进机构照护向居家照护服务延伸。天津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则表示,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开展失能家庭成员照护培训。

2020年,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出台《关于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长护险试点范围迎来扩容,天津市就是此轮新增的14个试点城市之一。

据了解,长护险制度试运行以来,天津市已有3万多名失能病人及家属享受到政策待遇。今年天津市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以长护险阶段性运行作为节点,由医保部门牵头相关管理局对政策实施可行性开展调研梳理,简化和优化管理环节,将政策红利更多地释放到病人。同时增加长护险专门机构,建设优质高效的政策制定和服务评估队伍,提升对病人、护理员和机构的资质认定速度。

《金融时报》记者还从福建银保监局了解到,福建银保监局协调地方政府、福建省医保局将长护险制度试点工作列入试点城市人民政府“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推动福州市启动国家级长护险制度试点,鼓励保险机构整合评估、护理、辅具等产业链资源,带动护理产业发展,探索开展失能失智预防、辅助器具服务、适老化改造等创新服务。

加快农险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地方两会的热词之一。作为稳定农民收入预期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则被赋予重要使命。

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方面,河南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发展农业保险,实现小麦、玉米、水稻完全成本保险全覆盖。广西壮族自治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表示,强化扶粮政策落实,探索构建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

以河南省为例来看,河南银保监局发布的《加快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显示,将积极落实“两藏”战略,抓住种子和耕地两大核心,重点围绕耕地保护和种子安全加强保险供给与创新。例如,积极开展耕地地力指数保险,推动建立耕地地力保护机制;加大对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等育种主体支持,适时推出针对种子研发环节的科技保险、种子质量保证保险等险种,助力打好种业翻身仗。

河南银保监局还在上述文件中表示,打造金融保险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对接县域乡村振兴保险保障和金融服务需求,从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发展、综合金融保险服务、提升公共服务保障水平等多个维度,完善多元化保险保障体系,提升保险服务乡村振兴的广度与深度。

江西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过去一年成绩时,提及启动省级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在业内人士看来,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依然是保险业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领域。

一家中型财险公司农险业务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监管部门在去年明确发文要求保险公司优先在重点帮扶县开办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确保每个重点帮扶县至少有一款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财政部此前印发的《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也提出,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通过以奖代补政策给予支持。由此可以看出,加快发展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将会是今年保险业推进农险高质量发展,助力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领域。”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