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技术“火”了 创业机会在哪?
当前,科技部正广泛开展颠覆性技术重点专项项目选题征集工作,颠覆性技术也得到众多科技企业、投资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的关注和热议。
颠覆性技术为何“火”起来?它与科技攻关技术、“卡脖子”技术有哪些区别与关联?将对科技产业带来哪些机遇?科技企业又该如何拥抱这些技术?为解密与颠覆性技术有关的热点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曹晓阳。
颠覆性技术为什么“火”?
当前,社会各界对颠覆性技术广泛关注,引发热议。它为什么会“火”起来?据曹晓阳介绍,颠覆性技术的概念最早于1995年由美国学者克里斯坦森提出,是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取代现有主流技术的技术”。时至今日,颠覆性技术远超克里斯坦森所提出的“低端切入”的范畴,被广泛应用到商业、工程应用等各个领域。
近几十年来,颠覆性技术层出不穷,给经济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胶片相机到数码相机,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从黑白电视到液晶电视……颠覆性技术的出现,让一种产品一个产业消亡,继而产生新产品和新产业,并对生产生活领域产生巨大变革。颠覆性技术所引发的社会变革,影响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颠覆速度越来越快。
“颠覆性技术恰好切中了当今时代快速变化的特征,它将社会格局进行重塑,进而改变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谁抓住颠覆性技术,谁就抓住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流,成为产业的主导者和受益者。”在曹晓阳看来,是颠覆性技术的特性,使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此外,在曹晓阳看来,近几十年间,我国高新技术及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蓬勃发展,进一步发展颠覆性技术,已经到了天时、地利、人和的阶段。
与其他技术的差异在哪?
曹晓阳说,发展颠覆性技术首先要对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归零”效应是辨别与其他技术的重要特征,颠覆性技术可使传统产业的投资、产业、技术、人才、规则“归零”,它对现有主流技术进行替代,能够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颠覆性技术是未来的主流技术,非常稀缺、小众。
颠覆性技术是一个相对概念,专指从技术出现到替代现有主流技术这一阶段。一旦成为主流技术,它就不再被称为颠覆性技术了,而是颠覆的对象。在曹晓阳看来,认识颠覆性技术首先要打破原有的思维桎梏,跳出原有路径依赖。认识一个新概念,需要把这个概念明确化,而不能泛化。“什么事情都往这里面装,装进来之后,它变成一个‘大筐’,到最后,你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科技攻关的思维是否适合发展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成长是从边缘力量到未来主流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曹晓阳解释说,能科技攻关,说明技术的存在性已被证明,只要集中精力去做,总有一天会被攻克。但颠覆性技术是未来主流,充满未知,可能10条攻关路线中,有9条是行不通的。所以,与科技攻关相比,发展颠覆性技术,更需要快速“试错”后的长期成功。
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是否属于颠覆性技术?曹晓阳说,这是两个不同视角定义的技术概念,不能划等号。当前,制约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都是产业链中的成熟技术,都是现在的主流技术,不是颠覆性技术。发展颠覆性技术,开辟新轨道,掌控新技术体系,是摆脱“卡脖子”技术的有效手段。
对创业企业有何机遇与挑战?
据曹晓阳介绍,从领域层面看,当前颠覆性技术集中在信息电子、材料制造、能源环境、生物医药四大领域。这意味着这些领域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
记者在向多家创业企业调查中发现,选择进入颠覆性技术研发是持迟疑态度的。发展颠覆性技术,意味着变换技术路线,更变产业“赛道”,在一个全新且未知的领域做创新。太多的不确定性,是很多企业望而却步的主要因素。
大多初创型企业,因发展前期缺乏人才、资金,基于生存考虑,更愿意将发展方向投向现有的热点产业领域,比如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发展颠覆性技术,就意味着前途渺茫吗?事实并非如此。曹晓阳认为,成熟产业基本被龙头企业控制,形成产业“锁定”,后入者很难再分“一杯羹”,如果有颠覆性技术出现,就会打破现有格局,是切入行业的机会。同时,由于路径依赖和利益固化,原有龙头企业很难抓住颠覆性技术,沿原轨道投得越多、做得越好,倒闭越快。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研发颠覆性技术是切入市场,实现换道超车,打败现有龙头企业的战略机遇。”曹晓阳说。
从颠覆性技术到产品,从产品到商品,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迈过“死亡之谷”“达尔文之海”等多道鸿沟。“发展颠覆性技术,需要多方协同创新,也需要通过政府、社会各界、资本等多方的共同协作。”曹晓阳说。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