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思维上新,是时候了!

  编者按: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绘就未来五年以及十五年国家发展蓝图。这份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要“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今天,我们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新华社音视频新闻编辑部主任、党委书记孙志平和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中心副主任王兆,结合上会经历和工作实践,围绕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大家交流探讨。

  孙志平

    勇担全媒体时代发展新使命

作为来自媒体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时,格外关注涉及媒体发展的内容。《纲要》在第三十五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第二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为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指明了方向。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深刻改变着舆论生成方式和传播方式,改变着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全媒体化是世界范围内传媒业发展大势,媒体融合是时代的必然选择。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媒体“救亡图存”的非常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闻传播数字化、移动化、社交化的趋势,面对用户更多地使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工作、娱乐、教育及表达意见的潮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新闻舆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作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列出了时间表、绘出了路线图、下达了任务书。作为媒体人,我们要提高站位,主动作为,实现突破。

要深刻领会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对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以互联网思维求观念之变。互联网的本质是分享。从分享到用户的互联网思维要求我们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乃至整个媒体生态进行重新审视。从市场定位看,要牢固树立“用户思维”,聚焦目标受众,让用户需求主导产品,赢得更多用户;树立“大数据思维”,通过数据挖掘精准开发市场;树立“跨界思维”,培养跨界叙事的“大手笔”“键盘侠”。从产品规划看,要树立“简约思维”,使产品“看起来简洁、用起来简化”;树立“极致思维”,让用户感受到“用户至上”的体验;树立“社交思维”,变“我做,你看”为“你需要,我再做”“我做,你分享”。

要深刻领会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方向路径。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不断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要推进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内容创新这个根本,不断提升个性化生产、可视化呈现、智能化推送、互动化传播水平,提高有价值新闻的供给能力。要以技术先行求平台、产品之变,找到传统媒体内容优势与新兴媒体技术优势的结合点,借力新技术、开发新平台、拓展新领域、迭代新产品,不断提升新闻的采集力、表现力,彰显对舆论的引导力和影响力。要以制度创新求模式之变,通过体制、机制与管理的创新来解决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两张皮”“分头干”等问题,实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要以体系和能力建设求发展动力之变,加强顶层设计、流程再造,打通介质通路,实现内容、平台、技术、人才的共融互通,确保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中领跑到底、冲刺到位。

  王兆

  一次“大”转变的真切体验

2020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占领新兴传播阵地。在近期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做强新型主流媒体”。目标可谓明确,我们已经出发。那么,如何才能抵达“融合与做强”的彼岸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以“全国人大代表”和“新闻工作者”双重身份,担任了两场抖音直播的主播,累计观看人数100万。这与四川广播电视台旗下“四川观察”新媒体矩阵两会新闻的总播放量 13亿相比实在太“小”,但于我个人而言,却又是一次“大”转变的真切体验。

电视直播,我参加过多次,但抖音直播还是第一遭。直播前,我对比两者不同、学习大号产品,也算是做足了准备,但内心仍然充满疑问。全国两会是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一边是严谨的大会程序、严肃的履职过程,一边则是抖音直播间的轻松氛围、以年轻人为主的粉丝群体。该如何拿捏分寸、做好平衡?这一思考贯穿直播全过程。

直播嘉宾之一是四川省甘孜州州长肖有才,我们说起了州里的“网红”丁真,从而引出了甘孜州坚定走文旅融合之路,准备在“十四五”期间大干一场的话题。另一位直播嘉宾,则是一位年轻的村支部书记,我说现在在村里很少看到与他年纪相仿的人,他于是讲述了乡村振兴急需人才这个现实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些话题受到了广泛关注。直播结束后,后台小伙伴告诉我“100万”的流量数据以及网友们的评价时,我心中的疑虑减少了许多,对于“大转变”的感受也愈发强烈。

根据央视市场研究(CTR)数据显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以央级和省级广电机构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共计投入超11000个第三方平台新媒体账号及自有渠道(APP和网站)进行两会报道。纵观这些产品,主流媒体在把握议题设置、引领舆论关注、创造热门话题方面,展现出较高的新闻素养和深厚的业务积淀,相关热门话题均由主流媒体发起和带动。创新力、传播力与影响力“三力”叠加,传递国家声音,收获大量受众。

下一步推动深度融合发展,我认为以下四个调整十分必要:

1.思维调整: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

2.技术调整:传统媒体需要尽快搭建自己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以便在内容生产、传播过程、平台营销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工具,找到更多为政府、为社区、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机会。

3.定位调整:以2020最为热门的传统媒体入局MCN为例。传统媒体转型MCN,同商业平台、自媒体竞争,很多方面并不占优势,但长期优质内容的生产是其核心竞争力,由此奠定了区域内公信力和权威性的基础。传统主流媒体更容易把本地所有优质内容聚集起来,特别是优质内容生产者聚集起来,实现更强的内容分发,有影响、有流量、能变现。

4.人才调整:在传统电视媒体时代,一个记者采编播都会,就可以为他打上“全能”的标签,但在新媒体时代,要想获得这枚标签,需要赋予更多能力。采编播自不必说,对新技术、新传播渠道、新互动方式、新算法机制等还需全面了解多加掌握才行。

对传统媒体来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各类传播新玩法层出不穷,对过去单一的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形成强烈冲击。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以主动的姿态拥抱新媒体,以坚定的态度走上融合之路,这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必须。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