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用心用情讲好住建故事 ——一个老记者“新春走基层”的行与思

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建设报》是部党组舆论宣传主阵地。作为一名有着三十多年从业经历的新闻工作者,本人多年来坚持深入住建工作第一线,抓“活鱼”,找细节,用心用情讲好住建故事。在2024年“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我驱车百公里赶赴灾后重建的村庄探访,冒着飘飞的雪花深入工地一线,收获满满,感受良多。

驱车百公里探访沿河口

受2023年七八月份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侵袭,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沿河口村所有宅基地全部被洪水浸泡、淤泥倒灌,大部分房屋结构遭到破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把沿河口村作为门头沟区4个整村异地重建安置村之一和村庄灾后重建异地安置先行试点。

“我心里一直惦念着灾区的人民群众。”2023年11月10日,在北京门头沟区考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家说:“共产党是为人民服务的党,永远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无论是抢险救灾还是灾后恢复重建,都会全力以赴。”

春节临近,总书记始终挂念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如何?新房子质量怎样?灾后村民生产生活有何变化?带着这些疑问,在报社领导支持下,我决定到沿河口村去走一走,看一看。
导航一搜,从我家所在的石景山区鲁谷社区到沿河口居然有86公里,需要耗时近2个小时,导航还给出了有的路段正在整修的提示。我知道,门头沟区山多路险,路况复杂,对我这个平常很少开车、车技糟糕的司机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去还是不去?爱人看出了我的迟疑,鼓励我说“我陪你去,就当看看山里的风景。”

2月8日,腊月二十九,上午8点半,我开车和爱人赶赴沿河口村,虽然一路山道盘旋,不时还有“注意落石”的警示,但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加上有爱人在身边加油打气,我们终于在中午近12点时到达沿河口村。

本文作者在沿河口村

明亮的阳光照在沿河口村新建的96栋农房上,青灰色的外立面、由大小不一的河卵石、旧砖瓦砌筑而成的院墙、错落有致的主体建筑,整个沿河口新村风貌古朴大方,统一而和谐。

虽然因为时间太紧,村庄道路等基础设施还需要完善,许多村民这个春节还没有来得及入住新房,但我看见许多家大门上已经张贴着喜庆的春联,挂上了大红灯笼,一派安居乐业的幸福景象。

采访中我了解到,沿河口异地重建项目自进场施工到完成96套箱式房安装工作,仅用60天,成为门头沟区第一个实现整体交付的整村异地安置项目。为此,建筑界的老牌劲旅中建一局派出了高水平施工管理团队,项目所采用的装配式建筑构件,都已在中建一局的中建天津工业化工厂加工好,克服雪天路滑、山路崎岖、时间紧迫等众多困难,运到现场再拼装组合。

灾后重建的沿河口村一角

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工程质量,沿河口村都是名副其实的“好房子”。难怪记者遇到的每一个沿河口村民,幸福的笑容都洋溢在脸上。

“只要是人民群众欢迎、咧嘴笑的事,再难也要干到底;只要是人民群众不高兴、撇嘴的事,就坚决不要干!”采访结束已经是下午1点多了,简单吃了带来的两个面包,我和爱人驱车返程。路上,我忽然想起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不由心生敬意。

大雪纷飞中走访雄安城

“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的新年贺词让雄安建设者备受鼓舞,干劲倍增。也让我对雄安新区的建设更加关注。

2月20日,新春开工第三天,我和同事小赵赶赴河北雄安新区,采访节后工程项目进展情况。

下午两点,刚出雄安站,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负责对接的雄安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同志建议我们先住下休息,待雪停了或第二天再到工地现场。我们想,来都来了,干脆直奔施工现场。

雄安新区塔吊林立的施工现场

一路上雪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猛,我想今天的采访恐怕要在室内进行了。车子顶风冒雪开到雄安新区大河片区安置房工程四标段项目工地,放眼望去,塔吊林立的工地却是一派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正在作业的数十辆挖掘机机声隆隆,仿佛在共同演奏一曲雄浑的交响乐。叉车、装载车、泵送车等大小不一的各种车辆紧张有序地穿梭在工地,雪地里留下的一道道车辙很快又被白雪覆盖。来自中铁建工的工人们有的在钎探、有的在清槽,有的在砌砖,让我不由得想起这个春节热映的电影《热辣滚烫》。

本文作者在雄安新区施工现场采访

“我几年前来过雄安,还是挂念这个地方。特别是回迁群众,涉及几十万人,想看看他们现在生活怎么样了。”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雄安新区,对于回迁群众的老有所养、衣食住行等情况关心备至。

大雪飞舞,工人们却干劲冲天。寒风呼啸,工地上却旗帜高扬。深入施工一线,我深切地感受到,为了总书记的嘱托,为了回迁群众早日住上新房,我们伟大的建筑工人,正用热血和汗水浇灌着雄安新城拔节生长!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为了加快雄安新城的建设步伐,许多项目在春节期间也在检查施工,许多工人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宝贵假期。在由中建铁路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雄忻高铁项目二工区施工现场,49岁的安全员邓建全告诉记者,他家在四川绵阳,离雄安1700多公里。他有两个女儿,工期太紧,这个春节就没有回家和妻女团聚。“那想女儿了是不是会视频呀?”面对我的提问,寒风中一直面含笑意的邓建全突然转过身去,用手捂住了眼睛,同事赵记者敏锐地用相机捕捉到了这感人的瞬间。

中国建设报版样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我深知,只有深入住建一线,践行“四力”,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才能讲好住建故事。我在这次“新春走基层”中撰写的《新建的好房子  红火的好日子》《早春正拔节 龙年气象新》等文章以及《雄安新区:冰雪中的“热辣滚烫”》等视频通过报社融媒体平台推送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也让我更加坚定,永远坚持一个记者的职业操守,永远把目光聚焦在住建行业最基层,永远在路上。(作者系中国建设报社主任记者龚后雨)

责任编辑:龚倩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