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信息技术服务业:谱写数字经济发展壮美诗篇

十年前,国内互联网厂商针对企业用户开启了公有云服务;企业级市场掀起了软硬一体化大潮;手机首次超越台式机,移动互联网完成了对传统互联网的超越。看今朝,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彻底融入衣食住行;信息技术软硬件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平台和产业生态壮大完善;补短板、锻长板、优服务,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与水平持续提升……短短十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高速发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走深向实;信息技术服务与创新应用的边界不断延伸,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展望下一个十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我国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在由大变强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乘势而上,开启全新的壮美篇章。

产业规模保持强劲增长态势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至2021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由2.5万亿元增长至9.5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6.1%,是同期我国GDP增长率的近两倍。2022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技术服务收入已经达到30296亿元,同比增长12.0%,在全行业收入中占比为65.5%。其中,云计算、大数据服务共实现收入4790亿元,同比增长9.3%,占信息技术服务收入的比重为15.8%;集成电路设计收入为1279亿元,同比增长15.2%;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服务收入为4499亿元,同比增长16.9%。

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我国软件业分类收入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工信部

从细分领域来看,云计算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年增速超过30%,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3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8%,增幅领跑全球大数据市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000亿元,企业数量已超过3000家;全国区块链产业规模达65亿元,同比增长30%;工业互联网总体布局步入全球前列,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升级,综合性、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注册总量突破千亿。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底座,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引领之势日益凸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2.1%;而到了2021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比例提升至17.2%;2022年上半年,我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较现代服务业整体增幅高出逾4倍,强势领跑现代服务业增势。

这一组组亮眼的数据,无疑是信息技术服务业在近十年间交出的一份优秀的“答卷”。赛迪顾问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研究中心总经理高丹表示,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一是因为互联网的发展为数字经济和新兴技术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二是受益于前期IT产业的积累,厚积薄发;三是国家重视IT产业发展,不仅从资金、项目上给予了政策支持,还从知识产权、生态构建等方面营造出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同时,她指出,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快速增长是数字经济时代的必然结果,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也为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成长和升级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核心技术突破提升产业综合实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系统集成、咨询服务等传统信息技术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突破让信息服务模式、形态等有了进一步发展,比如IT运维服务已经逐步演进为智能运维服务等。”高丹表示,“另外,平台型业务成长迅速,产业集群不断壮大。”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跻身全球第一梯队。2021年,我国信息领域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3万件,比2017年提升60%,全球占比超过1/3。十年来,信息服务业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

云计算方面,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运营商云、京东云、百度智能云、字节云等国内云计算骨干企业在大规模并发处理、海量数据存储等关键核心技术和容器、微服务等新兴领域不断取得突破,部分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数据方面,中国大数据专利公开量约占全球大约40%,位居世界第二,国内骨干互联网公司已具备自主开发建设和运维超大规模大数据平台的能力;人工智能方面,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核心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智能芯片、终端、机器人等标志性产品的创新能力持续增强。与此同时,国际开源社区中的“中国面孔”也越来越多,Linux开源社区欧拉、龙蜥和OpenCloudOS等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中国开源产业正在从“全面参与”向“蓄势引领”过渡。

伴随关键技术的不断突破,一批又一批平台型信息服务企业快速成长起来,成为驱动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球超过百亿美元市值或估值的平台企业共85家,其中中国和美国最多,均为31家。从领域分布看,在电子商务、工业制造、数字娱乐、智慧物流、本地生活、金融科技、社交网络等领域涌现出许多信息服务大型平台企业。

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成效颇丰。工信部数据显示,我国具有行业、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150家,连接工业设备超过7800万台(套),服务工业企业超过160万家。工信部筛选的卡奥斯COSMOPlat、根云、阿里云supET、百度开物等28个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第一梯队,引领着行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
十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服务业核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整体竞争力持续增强,全产业正在步入加速迭代、群体突破的关键时期。

创新应用驱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

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已经成为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核心引擎。

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指出,数字经济的发展,除了核心产业或者数据要素市场要实现发展外,关键还要打开数字产业的应用场景,使其真实地发挥作用,从而更好地带动中国经济的增长。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之光照进各行各业,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格局正在被重塑,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也在随之发生日新月异的改变。制造业领域,工业互联网已在45个国民经济大类中得到应用,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环节扮演重要角色。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际根节点、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75个项目建成投入运行。

比如,中铁工业基于浪潮GS Cloud智能制造云平台,建设了“一中心,三示范”智能工厂,实现了从串行生产向网络化协同制造转变、从卖产品向卖“产品+服务”转变、从粗放式工厂向数字化透明化工厂转变,生产效率提升12%,综合生产成本降低超过3%,产品交付周期缩短5%。

据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介绍,十年前,大型制造企业牵手国产工业软件还很少。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制造企业引入国产工业软件,推动自身数字化转型。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战略政策室主任、研究员盛朝迅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赋能各行业效率变革,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

医疗行业领域,可穿戴智能设备精准收集健康数据、机器人取代药师拣选药品、医疗护理机器人提升护理精准度、AR/VR虚拟现实技术突破地理位置障碍……信息技术与医疗场景加快结合,在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缓解医疗资源紧张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让智慧医疗真真切切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比如,中国移动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联合打造全国首个5G重症监护治疗病房,基于“5G+远程B超”“5G+全息会诊”等技术,可支持病人在突发现场或急救车上提前诊疗,为危急重症患者抢救争取宝贵生命时间;同时,依托“5G+高清视频”“5G+全景视频”等技术,可实现重症监护治疗病房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监测及病人家属无接触探视,提高医院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网络医学中心副主任葛芳民表示:“我们希望以数字化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依托‘5G+云大物移智链’,催生数字化大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全流程服务闭环,打造智慧互联的效率医疗模式。”葛芳民说。

文娱行业领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不断拓展文化产业新空间、催生新业态,让文化产业彰显出蓬勃生机。同时,也满足着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比如,北京冬奥会期间,核心系统实现100%上云、4K/8K超高清直播、人工智能动作捕捉、实时渲染、虚拟仿真、AR/VR、数字分身、虚拟人、全息投影、智能机器人等“黑科技”的创新应用,刷新了奥运会的技术标准。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透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共安排部署80个科研项目,共有212项技术在北京冬奥会上落地应用,为实现北京冬奥的“简约、安全、精彩”提供了有力支撑。

华云数据控股集团董事长许广彬说:“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已经不仅仅是辅助者,其更多的成为了重要的组成、支撑部分,助力北京冬奥会实现创新,一系列新技术、新应用也让‘科技冬奥’从愿景走进了现实。这是我国数字信息技术与冰雪运动融合发展的应用成果。”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