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 高比例 市场化 高质量 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
阳光电源渔光互补电站项目 图片来源:阳光电源
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将进入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并呈现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特征,进一步引领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主流方向,发挥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主导作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主力支撑。
加快大规模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利用水平、技术装备、产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9.34 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 42.5%;2020 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6.8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6%。
“《规划》是指导近期我国可再生能源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根据《规划》粗略测算,“十四五”期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将在2020年末风电光伏累计装机5.3亿千瓦的基础上,新增至少5亿千瓦,累计达到10亿千瓦以上。
那么,如何完成这一目标,实现大规模发展?市场又在哪里?秦海岩表示,《规划》给出了明确的布局:在“三北”地区优化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就地就近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
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表示,为实现上述装机目标,《规划》提出将开展新能源大基地、分散式风光、水风光一体化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积极扩大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规模。
推升高比例利用
所谓高比例发展,是指由能源电力消费增量补充转为增量主体,在能源电力消费中的占比快速提升。《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
“推动可再生能源外送消纳,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纳,加强可再生能源多元直接利用,是‘十四五’时期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必然选择。”秦海岩说,因此,需要建设与优化好外送通道,提升跨省跨区可再生能源电力输送与消纳能力。
秦海岩进一步表示,目前,我国已建成投运的特高压输电线路超过29条,其中22条特高压线路2020年输送电量达5318亿千瓦时。但受电网运行限制与规划供需匹配影响,跨省跨区通道的输电能力并未得以充分发挥。“这就要一方面提升‘三北’地区既有通道的新能源外送规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更小代价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另一方面优化新建通道布局,以缓解未来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发展可能出现的电力消纳压力。”
同时,秦海岩认为,要加强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利用,开展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应用示范,推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园)和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
王淑娟也表示,要加强可再生能源电热气多元直接利用,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扩大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等,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利用。
推动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政策体系日益完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稳步实施,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有序推进。
“与此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也技术成熟、产业链完善,已经具备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以风电为例,技术创新能力正在加速提升,具备了大兆瓦级风电整机、关键核心大部件自主研发制造能力。”秦海岩说。
业内专家均表示,“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应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低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全面实现市场化发展。同时坚持创新驱动,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供应链弹性韧性,加快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如何实现市场化和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只能依赖创新驱动才能实现持续引领,只有坚守基础研究和应用示范有机结合才能推动创新的上升螺旋。”秦海岩说,未来,为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仍需补齐一些短板,围绕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进行攻关,比如高性能替代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新型电力系统中多能互补等综合应用技术创新等。
王淑娟说,要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快可再生能源前沿性、颠覆性开发利用技术攻关。同时,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化、联网化、共享化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此外,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制造设备升级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实施可再生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