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冬奥会东风,数字人民币加速落地应用—— 同享“数字”精彩 共赴冰雪之约
新闻背景
碰一碰、扫码付、网络购、贴一贴……随着北京2022年冬奥会如火如荼举行,数字人民币迎来与冬奥会的一次“亲密接触”。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五棵松体育馆、官方特许商品零售店等多个场景,数字人民币成为主要支付方式之一。
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在国家体育场的一层观众区服务台、二层观众区服务台和五层观众区服务台设有4个数字人民币服务台。服务台展示了各种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包括可视卡、智能电子证钱包、手表、手环等。消费者既可选择使用数字人民币App,也可以兑换数字人民币硬钱包。数字人民币硬钱包开立使用简单方便,消费者可通过中国银行网点、硬钱包自助兑换机、定点酒店等渠道便捷地获取、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软钱包数字人民币App则可在中国各主要应用市场下载获取。
据了解,限于冬奥会品牌权益方面的规定,冬奥场馆内支持VISA、现金、数字人民币支付。对于习惯了移动支付的用户而言,使用数字人民币可以省去携带现金的不便利,既可便捷实现非接触支付,也能够充分满足冬奥会的防疫要求,助力安全奥运。
202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首次披露数字人民币研发和推广情况,并披露将加快推动落地应用。前不久,央行金融市场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12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808.51万个,累计开立个人钱包2.61亿个,交易金额875.65亿元,覆盖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领域。
起步较早,布局趋稳
数字人民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历程。早在2014年,央行就成立法定数字货币研究小组,开始对发行框架、关键技术、发行流通环境及相关国际经验等进行专项研究。2016年成立数字货币研究所,完成法定数字货币第一代原型系统搭建。
自2016年起,数字人民币相关专利申请进入快速积累期。围绕数字人民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字人民币的实际使用,央行研究机构于2016年共提交了23件专利申请,涉及数字人民币的存储与支付、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与数字货币、实物现金之间的转入转出及兑换等。2017年,数字人民币相关专利申请量攀升,其中央行研究机构申请量达58件,相比2016年增长了一倍多,覆盖了数字人民币的数字钱包、底层技术框架、数字人民币的应用。
随着数字人民币研发试验的顶层设计、功能研发、系统调试等工作稳步推进,相关专利申请自2018年起进入稳步增长期。专利布局主要涉及数字人民币的额度回收、额度投放、贷款发放、交易凭证生成等。
与此同时,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大型银行(下称四大行)、网商银行(支付宝)、微众银行(微信支付)、三大电信运营商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项目,且多家股份制银行逐步接入至该项目中,也为数字人民币的技术和应用提供更丰富的解决方案。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型银行,在数字钱包管理等方面重点布局,例如根据区域规则、时间规则、利率规则、主体规则等控制数字货币的使用区域以及能够使用的时间条件、利率条件、收款主体,研究数字钱包的创建、认证、支付以及离线支付,实现对数字货币的精细化管理。作为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机构,网商银行(支付宝)和微众银行(微信支付)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交易安全、用户隐私维护和系统稳定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笔者通过专利检索后发现,与数字人民币相关的专利申请287件。当前,数字人民币已逐步普及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关专利技术也已呈现出两大趋势:一是央行研究机构构建数字人民币的全生态系统,二是商业机构和大型互联网企业引领推动数字人民币落地应用,更多惠及人们社会生活。
研究重点,突出核心
在全生命周期管理方面,央行研究机构利用数字货币研究和试验的良好发展势头,对数字人民币的全生态系统进行一系列重要专利布局,内容涉及数字人民币发行、存储、生效、发行额度控制、自动交割、支付、扣款、资金回笼、数字货币定制追踪、银行之间的数字货币、付款登记、存款兑换数字货币等全流程,其中心化监管的特点凸显数字人民币与其他虚拟货币的区别。除了央行研究机构,中国银行也搭建了全生命周期的系统,实现了多方参与下的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的流转。未来深度参与数字人民币项目的其他主体有望在系统框架、数据流和信息流管控等多个角度实现更多技术突破。
在数字人民币钱包方面,以四大行为代表的商业机构着力推进数字人民币的终端支付。中国工商银行提供了多种对公钱包和个人钱包,为用户提供可视化实体卡片、穿戴式设备、充电桩、智能手表手环、园区门禁卡等多种类型的硬件钱包。中国银行则开发了SIM卡、IC卡等硬钱包产品以及P-SIM硬钱包收款、小白盒收款等双离线收款设备。中国建设银行的数字货币钱包可通过二维码扫码、NFC“碰一碰”付款,提高用户支付的趣味性,助力数字人民币下沉。
在用户侧应用方面,多家银行分别与三大电信运营商强强联合以完善移动支付应用场景。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移动联合研发,利用网络技术优势和用户数量优势,建设了涵盖智慧生活、智能政务等14余万个应用场景,并将数字人民币与智能合约结合,构建了数字人民币的全场景生态体系。中国银行除了打造数字人民币通用场景外,还联合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两家电信运营商,结合物联网技术,推出自助售货柜、无人售货车等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有利于实现更好的普惠金融效果。
在底层技术方面,央行作为可信机构通过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将交易数据上链,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和研究所为数字人民币建立相应安全机制提供助力,结合区块链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实现自动对账和自动差错处理。数字人民币通过加载智能合约实现可编程性,使数字人民币在确保安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可根据交易双方商定的条件和规则进行自动支付交易,促进智能支付业务模式创新。
目前,数字人民币是数字化浪潮中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其发展速度快、普及范围广、应用场景多,已经成为备受世界各国瞩目的金融解决方案。未来,我国将利用数字人民币自身优势继续探索符合需要、合规互通的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也有望逐步代替其他形式的货币,实现从传统货币到智能货币的划时代转变。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