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第一国门”护航冬奥盛会
导语
国门的雪景有多美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D专区。
“香队,香队,请过来!” 备勤区内,一片忙碌。准备接班的检查员在警容镜前穿戴防护装备,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入境大厅和消杀区的实时影像,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勤务现场的呼叫。
“香队是谁?”在16点的勤务间隙,记者终于“逮到”对讲机里的香队——执勤一队队长刘香君。只见她风风火火冲进备勤室,从储物柜里掏出几个药瓶,用小勺挖出粉末,依次服用。
记者在备勤区采访刘香君。
“穿上防护服,吃饭、睡觉、上厕所都不能保证,吃药更是经常忘记。”工作压力大,长时间作息不规律造成了香队的易敏体质,由于不能定时服用药物,消杀喷剂不断刺激鼻腔,她的过敏现象一直没有好转。
“还有一个大航班,吃完饭的同志,马上换防护服跟我去现场。”吃完药,压了几口水,香队开始做下一轮部署。她个子不高,嗓门却极大。长长的走廊里,几个备勤室里的检查员们都能听到她的“命令”。
冬奥会开幕在即,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陆续抵京,专区入境总人数超5000人次。为保障密集入境的涉冬奥人员顺利通关,严防境外疫情输入,检查员必须严格按照防疫流程做好现场消杀并规范穿脱防护装备,这需要大量时间,给警力轮换造成极大困难。因此,检查员一旦进入现场,至少要工作五六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移民管理警察验放涉奥入境人员。
听到“上台”的命令,检查员们立刻打起精神进入“战斗”状态。高效的执行力,让香队深感自豪,“我们都是共产党员,全凭自觉。”
口岸是战场,前台是前线。战场上没有配角,每一项任务都是胜利的基石。坚决服从命令,坚决完成任务,这种认识已经刻进每一个人心里,但连日来的入境高峰,还是让大家有些疲惫。
“高强度工作,开始肯定不适应,有许多需要磨合的地方,庆幸的是,我的队伍冲得上、靠得住、打得赢。”香队向记者介绍,进专区工作,除了要考量检查员身心素质、业务能力,更需考虑年龄层次,对年轻检查员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中层检查员继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老检查员起到定海神针的效果。
队员们春节期间坚守战位积极乐观。
队长集全队压力于一身,对上工作不能出现丝毫差错,对下带着一批兄弟姐妹冲锋陷阵。她很清楚,检查员们其实并不怕苦怕累,就怕苦得累得没意义。
刘香君在督导台布置工作。
孙瑶正在验放旅客,“90后”的她独当一面:示意受检,接取证件,人证对照,盖章放行,手部消毒,示意下一位旅客上前办理。全套流程,一气呵成。
记者在执勤现场
尽管提前喷了防雾喷剂,时间一长,护目镜还是起了一层薄雾,孙瑶只能稍微侧着头,透过没有水汽的位置仔细检查核对,确保录入准确。
在密闭的防护装备下工作,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记者身穿防护服才切身体会到个中艰辛。仅穿着一个小时,记者就需要大口喘气调整呼吸,同时明显感觉到口罩、护目镜对面颊及耳朵造成的压力,并不是孙瑶口中云淡风轻的那么简单。
“光顾着看证件了,没考虑其他的。不过,还是会后怕。”看到队里反馈的阳性旅客数量,孙瑶笑着说,每天回到隔离酒店会反复洗手。按规定,我们每48小时做一次核酸检测,当天22点出结果。查询结果时,心脏“狂跳”。
当“胆怯”的“孩子”变成国门卫士,所有的紧张都转化为确保国门口岸安全无虞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收获了成长。
移民管理警察坚守国门护航冬奥。
孙瑶俏皮地对记者说:“幸亏过年没做美甲,不然防护手套都戳破了。”爱美是女孩的天性,孙瑶脸颊深深的勒痕,是属于她的美。
由于检查员被划为高风险岗位人群,他们所有共同居住人必须每周做一次核酸检测并向社区报告。新婚的检查员张正通过电话询问妻子,“出结果了吗?”
新警杨智朝说,他从来不敢告诉家里,自己验放过阳性旅客。
检查员尹芮的手机时不时亮起,她的手机壁纸是两岁女儿的照片。她与同为警察的丈夫常年分居两地。在得知自己要参加闭环管理后,她把女儿送上飞往爷爷奶奶家的飞机。
…………
移民管理警察深夜守护平安。
记者随队的12个小时里,执勤一队验放航班10余架次。
1月30日,香队带队值夜班。室外零下3摄氏度,天气预报显示“小雪”。记者再次跟随他们感受这班岗。
19点25分,记者坐上通勤车。清点人数后,19点30分准时出发。香队做着战前动员:“上完这次夜班,我请大家喝奶茶。”
“哇哦!”通勤车上一阵惊呼,盖过了香队的大嗓门。闭环执勤一成不变,总要给自己加点“味道”。
“证件带齐了没有?”“大家要注意保暖!”此刻,香队不仅是队长,也是家长。
“下雪了!”突然有人喊道。只见轻盈的雪和着夜的舞曲从天而降。通勤车刚好停在410号机位,飘飘洒洒的雪花如坠入凡间的精灵,给不远处的飞机穿上一层薄纱,检查员们迎着风雪进入备勤区。
轻盈的雪和着夜的舞曲从天而降。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