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庆幸!跨越了一次“山海”
抛下心头牵挂,跨越3000公里,我从东海之滨来到西南边陲。当了27年兵,以及2年多移民管理警察,对我来说,不需要任何勇气,更不会有些许迟疑。虽已年近“天命”,但这“天命”由性格决定。我年轻时的憧憬与期待在这一天终于可以实现了,这难道不是“天命”?
“你们单位这么多人,为什么你偏偏要争着去?”
那时,离春节还有一个月,妻子、儿子和80岁老母亲听到我要带队去云南边境一线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践锻炼,心里都有些“不快”。
猴桥口岸(徐健勋 摄)
“山下小雨濛濛,山腰小雨加雪,山上大雪纷飞。”从腾冲边检站自治分站,前往其设在7号中缅界碑执勤点的路上,我着实体会到了什么叫“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民警巡逻途中喝溪水解渴(王永和 摄)
沿着曲折的盘山路缓慢朝山上进发,一路颠簸,有时头都撞到车顶。驾驶员戏称,开这条路要“一心三用”:看着前面,盯着旁边,防着山上。前面路况崎岖,旁边就是悬崖,山上还有落石。
恶劣的环境却造就了当地乐观开朗的民风。接近山顶的道路被积雪覆盖,造成暂时拥堵,可前面却突然热闹起来。原来,几辆车的人竟下车在马路上围成一圈儿,一边唱着傈僳族民歌,一边跳起民族舞蹈。一路惊险颠簸所形成的压抑气氛,瞬间消散了。
深入群众开展法制宣传(郑力斌 摄)
我们围坐一堆,热情交谈。民警告诉我们,在点上没有信号,周边也没商店,吃饭做菜都是自己动手,时间久了手艺越来越好!言语之间,丝毫没有感觉到他们对环境的任何抱怨,只有守好边境线的信心和决心。
驻守在边境疫情防控点的民警和护边员(王永和 摄)
民警检查车上物品(贺陈鑫予 摄)
不经意的闲聊中,得知眼前的这位不善言辞甚至稍显木讷的保山汉子就是云南“3·25”缉毒枪战案亲历者、一等功臣时,我对他充满了敬意。
这位普通的云南民警,当年在边境一线抓捕正在进行毒品交易的“曹伍”贩毒集团时,身边的战友被事先埋伏的歹徒开枪射中肝部,当场牺牲(此次行动中牺牲3人,重伤3人)。邓志凭着敏捷的身手和下意识的反应,躲过了一颗手雷的轰击,之后被居高临下的歹徒用军用AK47射中脚踝上方部位两枪,其中一发为贯穿伤。后来在无比漫长的撤退过程中,邓志凭着坚强的意志,拖着血流不止的伤腿,在战友和老乡的帮助下,成功躲过一劫!
波澜不惊、平铺直叙的话语中,好像在听他讲一个无关于他的故事,却让我深刻感受到他的敬畏生死和无比忠诚!
检查站民警查缉过往车辆(车运武 摄)
不亲历那场战斗,我无法真正感受到他当时的心情,但只是听他的讲述,已经足够让我对常年奋战在缉毒一线,为祖国禁毒事业奉献青春和热血的战友肃然起敬。
夜间巡逻防控(车运武 摄)
作者在出征仪式上发言(张家其 摄)
一个寻常的中午,分配至腾冲边检站胆扎分站的郑浩给我发来信息,其父亲在前几天突发脑梗住院(在后来的诊断中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不久后离世),由其叔叔陪护照顾。我随即拨通了他的电话,进一步询问才得知,他的母亲竟在几个月前刚去世。
我的心里像是打翻了五味瓶……
上级很快批准他离队,郑浩坚守完最后一班岗才匆匆返家。在家庭遭遇重大变故后不久,便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奔赴3000公里外驻守边境一线,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分配至猴桥口岸的朱强胜,多次主动要求出勤,对每次出入境车辆的查验都丝毫不放松警惕,厚厚的防护服上总是浸透他的汗水。实践期间,朱强胜累计查获毒品235克、吸毒人员6人、非法出入境人员34人、超额携带人民币131万元、走私香烟107条、违禁药品75盒等一大批的违禁物品,被国家移民管理局荣记三等功。
筑牢口岸安全屏障(徐健勋 摄)
分配至银井分站(所处位置被称为“一寨两国”)的张屹涵,在夜晚巡边时发现有人翻越铁丝网,窜入苞谷地往境内逃跑,立即上报上级并与战友第一时间展开抓捕。在淹没人的苞谷“丛林”中奋战近2小时,最终成功将其抓获。
还有分配至拉线分站的杨诚,所带小队被称为“奔跑中的小队”。无论白天多热、夜晚多冷,杨诚和战友都是在奔跑中前进,以“跑巡结合”完成每日边境巡逻任务。3个月里,小队10人累计奔跑1680多公里,在“跑巡”过程中更加深刻领会戍边人的艰辛付出……
这些只是全体实践民警在边境一线忠诚奉献的一个个缩影。3个月里,百名浙江边检民警24小时驻守在33个边境执勤点上,先后检查出入境人员10万余人次、车辆9万余辆次,高效保障了各口岸(通道)顺畅通关。
一线民警深夜戍守边境执勤点(邹思 摄)
这次云南之行对我而言,不仅跨越了地理上的山海,更跨越了思想上的“山海”,完成了一次精神洗礼。在这般艰苦的环境中,与战友的感情会更加深厚,力量会更加凝聚。我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还是要多与基层民警在一起,多了解基层的苦与难、急与盼,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在边境一线巡逻踏查(王永和 摄)
当然,跟这些缉毒模范相比,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他们的光辉形象,将永远激励我们为新时代移民管理事业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