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万亿元
“十四五”时期是福建省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了做优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其引领和支撑作用,推进福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福建省日前发布了《福建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7%。
打造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福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与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创新引领、结构优化的生态体系,稳步提升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构筑产业体系新支柱。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3%,促进一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并成为支柱产业。
创新体系加快构建,掌握一批核心技术。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创建培育一批具备领先实力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聚集创新要件,为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好坚实基础。突破战略性、前瞻性、颠覆性关键核心技术,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重点产品。
产业集群格局形成,产业生态不断优化。构建产业集群梯次发展体系,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打造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五百亿元级、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区。
此外,《规划》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等三个维度提出了12项具体目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达3500亿元
围绕主要发展目标,福建将深化新时代“数字福建”建设,聚焦高性能集成电路、超高清视频显示、光电等电子核心产业,扩大下一代信息网络及高端信息服务多元优质供给,将福建打造成为国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到2025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加值力争达到3500亿元,年均增长10.9%。
高性能集成电路领域,聚焦存储器、光通信芯片、多媒体芯片、车规级芯片、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等领域,布局建设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生产线和先进工艺制程生产线,积极发展先进封装测试,加快推进芯片设计平台及配套知识产权库(IP库)的本土化,推动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产业链一体化跨越发展。发挥海峡两岸集成电路产业合作试验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以厦门、泉州为辐射高地的“一带双核多园”集聚发展格局。
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重点发展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铟镓锌氧化物(IGZO)、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印刷显示、量子点显示、柔性显示等新型显示产业。加快布局柔性显示生产线,提升柔性基板、低温半导体背板、薄膜封装、柔性器件等量产技术研发能力。做强做优面板、模组、整机、显示材料等新型显示全产业链。推动超高清视频芯片、人脸识别、智能视觉、全息成像、三维显示等技术取得突破。
光电领域,攻破高速光领域,通信关键器件和芯片等技术,打造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通信设备、光纤光缆等光通信全产业链。突破精密光学制造与检测技术,培育壮大光学镜头、光学镜片、光学测量设备等精密光学产业。
新型元器件领域,敏感元器件突破微机电系统(MEMS)、薄膜工艺技术,支持发展光电器件、磁光器件、声光器件、运动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电力电子功率器件领域,重点发展大功率器件、电源驱动芯片等。
5G领域,抢抓5G发展的窗口期,支持龙头企业推进核心技术、标准以及关键产品研制,加快5G建设,开展典型场景应用。推进超大容量核心交换机研发和产业化。加强核心芯片、显示屏、基站天线、射频组件等5G核心器件研发和产业化。
工业互联网领域,支持福州、泉州等地加速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规模应用推广。实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工程,加快培育一批面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面向工业设计和智能制造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工业软件测试验证平台。利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服务型制造。
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优质企业培育工作。截至2020年,培育形成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47家,其中战略性新兴企业22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27家、省级22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11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26家。
“十四五”期间,福建省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突出强龙头、强配套、强融合,着力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格局,提高优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优质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培育形成省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3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家。
一是实施细分领域龙头引领工程。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三个一批”行动,着力做优做强一批现有龙头企业,加快壮大一批龙头培育企业,策划引进一批新的龙头企业。重点培育扶持百家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推动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和细分领域主导力。支持龙头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开展兼并重组,整合品牌资源和创新资源,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打造若干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
二是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程。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行动,构建“专精特新”梯次培育体系,推进企业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到单项冠军企业的梯次升级。引导中小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之路,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竞争能力强、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提升制造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鼓励中小企业以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方式与大企业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引导中小企业深耕专业领域,在设备、技术、人才与管理方面精益求精,着力培育在细分行业、产品、市场、技术工艺上居全国前列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
三是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围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施龙头企业铸链、补链、强链工程,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鼓励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开放资源,开展供应链配套对接,与中小企业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发展生态。以龙头企业为核心,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贯通、产供销配套、大中小协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建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平台载体。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