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双碳”风口下新能源电站如何创新融合发展

在“双碳”目标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我国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加速构建,以光伏、风电为主体的新能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发展趋势与相关政策引导也带来新的发展变化,这给电站设计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新能源电站具体开发思路怎样?

业内专家认为,新能源电站建设应走向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创新融合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发展的重点方向。

大型风光基地发展成重要支撑

作为减碳的重要力量,新能源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风电、光伏装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满足新增用电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上半年,全国发电装机规模同比增长9.5%。其中,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分别同比增长34.7%和23.7%。

同时,“双碳”目标下的电力市场化交易等宏观政策的调整,指引了新能源的发展方向,对新能源的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10年将迎来超10亿千瓦的风光新增装机。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以及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等政策利好不断,为新能源行业带来了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表示,“目前,新能源行业正朝着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方向发展。”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惠星说,双碳目标与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提出,奠定了“十四五”新能源发展的主基调。“因此,新能源要以布局优化发展、以基地保障发展,建设大型风光基地项目,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装机规模。”

发展大型风光基地,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支撑。“在风光资源富集地区,开展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意义重大。”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太阳能处处长王昊轶看来,建设千万千瓦级风光大基地,既有利于推动风电光伏大规模、高比例发展,还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减碳效益明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同时,在现有跨省区输电通道送端地区建设大型风光基地项目,可充分利用剩余输电通道空间,提高通道利用率,降低平均输电成本,实现大范围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建设大型风光基地项目,能够促投资、稳增长,带动西部地区当地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替代存量火电,对冲煤电亏损。

项目经济性机遇与挑战

业内人士看到,当前新能源行业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

刘译阳表示,新能源产业链价格持续波动、供需失衡,让下游电站开发企业苦不堪言。“比如,光伏能够在去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仍然保持正面增长,是因为光伏已经成为全球最便宜的新建清洁电源。但由于上游原料价格持续高涨,将使光伏行业失去现有优势。因此,持续降本增效的压力仍然很大。”

“尽管大基地是新能源主要发展模式之一,但项目经济性仍面临一定挑战。”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新能源工程院总工程师、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惠星表示,从新能源发电项目成本经济性分析,以0.35元/千瓦时电价为测算标准,当建设成本达到4元/瓦时,年利用小时数需高于1300小时,光伏电站投资才具备经济性。而近期随着光伏产业链上游产业链价格的上涨,组件价格回归2元/瓦。“因此,降本,仍是新能源未来很长时间发展的主要目标。”

“在价格链、产业链高涨情况下,如何通过电站设计选型降低度电成本,如何更好用足当前新的政策,如何更好地降低风电光伏电源波动性,提高稳定性,这对电站设计来说将是一个新的要求。”刘译阳说。

创新融合是重点方向

机遇与挑战并存,新能源电站设计开发如何不断创新?业内人士表示,度电低、发电高、能存储、环境好是新能源电站开发的重要因素。

“多场景应用,是未来新能源电站设计的主题。”惠星说,结合生态、农业、荒漠恢复等多场景,需发展“新能源+”应用。

“双碳要求下,风电光伏将迎来长期良好的发展机遇, 在发展模式上应坚持集中分散并举、陆上海上并举、就近与外送消纳并举、多能互补、单一与多场景并举。”王昊轶表示,创新融合是新能源电站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一是与开发场地的融合,二是能源开发利用之间的技术融合,三是产业发展的融合。”

“未来,电站建设形式更加多元化、多样化、综合化。”刘译阳表示,在保障性规模和市场化规模的“双通道”管理理念下,新能源将形成普通地面电站、大型新能源基地、分布式光伏与源网荷储、多能互补等多种模式并存的发展格局。

责任编辑:牛淋淋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