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冬奥测试赛,“安全官”们做了啥?
10月20日,民警在安检口引导人员有序登记进场。本报记者 张建鑫 摄
10月20日15时许,记者来到北京市首都体育馆西门的安检大棚,隔离栏上蓝白相间的“相约北京系列冬季体育赛事”横幅让人感受到冬奥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进入场馆的人员必须落实好扫码登记,还要给每个人手上喷酒精消毒”“必须出示证件才能进入场馆,这里是首都体育馆的第一道安全屏障”……看到有持证人员进入安检口,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反特巡支队民警白超用手调整了一下行程码和健康码图片的角度,防止在阳光下反光,同时叮嘱身旁的安检工作人员需要落实的安检举措。
扫码、测温、检验证件、物品过安检机、人工手检,5个环节均没有异常,人员才能进入场馆。“智能设备的运用,让安检工作更加精准高效。”白超向记者介绍。
10月13日以来,首都体育馆举办了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等一系列冬奥测试赛。白超说,从10月12日开始,他和负责安保的同事就开始驻扎在首都体育馆,没回过家,也没回过单位。
虽然具体的安检由保安公司工作人员来操作,但白超负责指导、调度、指挥、协调,他的岗位事无巨细,要求一丝不苟。“每天步数最少有1.8万步,凌晨3、4点才能躺下,躺下才觉得两条腿累得酸疼。”白超说。
“测试赛前,分局对我们安保专班民警多次开展培训、练兵,要求安保工作做到快速、精准、零误差。”白超告诉记者,测试赛安保工作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测试和检验,冬奥会前的这段时间,他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为冬奥安保万无一失打下基础。
场馆外,白超带领安检人员筑起安全屏障。场馆内,海淀分局高校内保支队民警杨征保障重点基础设施安全运行,他是场馆内部的“安全总监”。
从10月12日开始,杨征一直坚守在首都体育馆。每天比赛开始前两个小时,他就正式上岗了。水、电、气、热等所有基础设施,杨征和同事都要巡查一遍,巡查一轮下来得两个小时。这轮巡查完毕,另一组民警紧接着开始下一轮巡查。每天比赛结束后,杨征还要再次检查所有的设备,做好收尾工作。
电力供应是所有设备运行的基础保证。对于电力设施的安全,杨征认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我每次到配电室,都对工作人员强调电力供应极其重要,每天的检查记录一定要做好,同时至少要保证2名以上工作人员随时待命,一旦发现故障,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工作。”杨征说。
记者注意到,杨征的双眼有些血丝。他说,这段时间每天凌晨1点多才能躺下休息。“参与国际大赛安保工作,在我的从警生涯中是第一次,所以我非常珍惜,觉得特别荣幸。”杨征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来形容他此刻的感受。
白超和杨征日夜守护比赛场馆安全的同时,社区民警所做的基础工作也至关重要。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辖区的中关村南大街40号院社区最南端距离首都体育馆不到500米,社区民警万红义从9月开始就每天扎在社区里,“每天步数都超过2万步,隐患排查、宣传防范、外围清查,都是为了保障首都体育馆周边的安全。”
“冬奥测试赛开展以来,派出所成立了工作专班,每天走遍辖区各个角落,细致排查各类安全隐患。每天晚上还要开会,汇报总结当天的情况。”万红义告诉记者,他们其中一项主要工作是检查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确保社区里没有在室内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的现象。
“近日,部分省份出现新冠肺炎病例,为我们社区日常疫情防控工作拉响了警报。我们和社区防疫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力确保社区安全。”万红义对记者说。
10月20日上午,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种抵达北京,北京冬奥会火种欢迎仪式在奥林匹克塔举行,“双奥之城”北京时隔13年再次迎来奥林匹克的荣光。这对于守护冬奥会安全的首都公安民警来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接下来的日日夜夜,“安全官”们将继续坚持“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标准,以严谨、细致、高效的工作,用汗水和付出书写“平安冬奥”答卷。
责任编辑:牛淋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