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在京举办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雒树刚作专题报告 冯振宇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现场 冯振宇摄

分组讨论现场 冯振宇摄

  本网讯 6月17日至18日,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北京举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培训班期间,与会同志认真学习领会十八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指示精神;中宣部常务副部长、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组长雒树刚作了专题报告;中央外宣办、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外交部、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等部门负责同志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员,中央新闻宣传管理部门、各省区市党委宣传部、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部分全国性行业类媒体推荐的师资人员等共190多人参加师资班。

  雒树刚在讲话中分析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介绍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总体思路,并对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以党的十八大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为主线,站在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要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实质和路径,抓好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理论引导,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不断引向深入;要抓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坚持党管新闻,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做好突发事件和热点引导;要抓好互联网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明确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抓住重点人群、重点途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抓好社会主义文化改革发展,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大家普遍反映,这次培训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举办得非常及时、十分必要,对于扎实推进新闻战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工作,进一步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研讨,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深化了对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理论和主要观点的认识,深化了对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工作要求的认识,增强了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大家在讨论中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遵循,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是推进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工程,是巩固党的舆论阵地的长远之计,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科学态度做好培训师资工作。当前新闻宣传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新闻队伍的能力素质与应对意识形态复杂局面的要求还有距离。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才能面对复杂情况保持清醒头脑,切实担负社会责任,才能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切实把好关把好度。

  与会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内涵丰富,当前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要结合新闻宣传工作实际突出重点。要深入阐释坚持新闻党性原则的极端重要性,阐释坚持人民至上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宗旨,阐释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阐释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准则,阐释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是新闻宣传工作的核心要求,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自觉把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要求贯穿在主题宣传、典型报道、舆论监督和热点引导之中,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与会同志认为,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要深刻揭示所谓“新闻自由”、“社会公器”、“新闻专业主义”的本质和危害,理直气壮强调新闻党性原则。要深入剖析有偿新闻、虚假报道、不良广告、低俗之风、暴力新闻、网络乱像等典型案例,进一步规范新闻采编行为。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端正学风、改进文风。要结合开展“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活动,进一步强化新闻工作者社会责任。要针对违纪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现象,重申和强调政治纪律、宣传纪律。

  会议提出,承担培训师资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定要尽职尽责,为做好培训工作做出贡献。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投入授课准备,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论述、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要讲话、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以及《新闻学概论》等基础教材,奠定坚实的理论政策基础。始终把政治导向放在首位,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按照中央方针政策把握授课口径,稳妥把握涉及新闻宣传工作的重大理论政策问题和热点敏感问题。在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上多想办法,善于运用多种形式和载体,运用事实和数字,运用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的比较方法,运用典型案例和发生在采编人员身边的事例,运用生动活泼、互动交流的方式,增强授课内容的说服力感染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讲课时间,集中精力准备讲课内容,与各地师资人员加强联系沟通,相互学习借鉴,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授课水平。

 

媒体健康发展亟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安徽广播电视台采访部副主任 杨雪雷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们深感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媒体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首先,当前有些地方媒体不太关注当地民生问题,不报官员的“政绩”就无稿可发,这些报道呈现套路化特点,不尊重新闻宣传规律,群众很反感。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扭转这一现象的迫切需要。

  其次,一些地方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功利化严重,关系稿、人情稿泛滥,而“三贴近”的稿子缺乏。新闻稿件的质量低,虚假新闻充斥其中。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各级媒体提高新闻报道质量和水平的需要。

  第三,个别地方媒体人员管理混乱,特别是记者站录用人员门槛低。有些报纸在地方开设的记者站,人员组成鱼龙混杂。据了解,这些录用人员大多是媒体为了创收的需要。有些媒体创收越来越不择手段,利用记者站中的这些人员开展所谓的批评报道,成了一些媒体特别是行业类报和都市报的创收手段之一。个别地方不良记者搞负面报道形成一股歪风。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提高媒体管理水平的需要。

  此外,不少新生代的新闻从业人员没有归属感和职业认同感,宗旨意识淡薄,缺少方向感和精神支柱。没有宗旨意识,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写稿求量不求质,疲于应付单位考核;作风漂浮,采访浮光掠影;有人靠泡在网上、抄抄文件来写稿。

  当前我们新闻队伍中,宗旨意识强、大局意识强、党性意识强的优秀记者还是不够多。要解决这一问题靠什么?那就是要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

  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说,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利于不败之地的根基。

  怎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闻媒体不能缺位。新闻媒体要提高新闻报道的水平,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文化需求。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就是要在全国上下,进一步深入、扎实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本文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上的发言摘要)

 

找准结合点 选好切入点 把握关键点

人民日报新闻协调部媒体协调室主编 刘晓鹏

  当前,在全党全国正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共筑“中国梦”的背景下,全国新闻战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无疑是抓好新闻战线理论武装,提升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新闻媒体工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我们党需要新闻媒体承担起引导舆论、凝聚共识的任务,汇聚起共筑中国梦的正能量。作为主流媒体而言,在舆论格局、媒体生态快速变化的今天,我们巩固和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话语权的努力,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国家利益、国家发展上的竞争,在舆论主导权和话语权上的博弈,都是现实存在、迫在眉睫的挑战。作为主流媒体,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绝不能陷于手里拿着麦克风听别人唱歌的尴尬局面。

  怎么办?现实的路径正在探索,有一些已经有所收获,比如人民日报近几年来,着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和现代传播体系,改文风有新成效,评论优势日渐凸显,人民网上市实力不断壮大,法人微博上线1年粉丝突破1500万,报社马上还要启动传播形态的创新计划。各兄弟媒体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然而,所有这些努力,关键还在于人,在于我们这支队伍,首先就是政治上是否过得硬。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训正逢其时。

  当前新闻战线这支队伍总体是好的,但也确确实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确实存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薄弱的问题,特别是对新近参加新闻工作的同志,存在着重业务培训轻政治思想教育的现象,一些同志缺乏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认识;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在各类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对新闻媒体的性质和定位,对新闻工作的职责和功能,对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和任务,存在一些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当前记者队伍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方面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这样那样的失范、失序的现象,一些地方干部群众意见比较大,影响了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这些问题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源上来讲,还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武装不足造成的。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找准结合点。作为一个覆盖整个新闻战线的教育培训工作,要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正入脑、入心,真正地指导实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解释现实中的关切,解答思想中的困惑,解开实践中的难题,既要有“怎么看”,又要有“怎么办”,当然还要有“怎么说”的考量。我们理解,在当前的背景下,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就应当做到几个结合:与进一步认清新闻宣传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相结合,与破解新闻宣传工作亟待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相结合,与推动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发展的长远思路相结合,与加强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在宏观理论与微观实践、普遍要求与具体实际之间需要建立起有说服力的逻辑联系和现实联系。这个问题解决得好不好,关系到理论的解释力、感召力、吸引力,也关系到教育培训的实际效果。在这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重点突破,一方面要从三个自信出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格局中,从理论上梳理清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和要求,另一方面要深入剖析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哪些问题突出,就重点研究那些问题,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这些问题的结合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实在在地解决一些突出的思想和认识问题。比如新闻媒体性质定位问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问题、新闻工作者个人角色问题、舆论监督问题等,强化党性观念、大局观念、导向意识、阵地意识、职业道德等。

  第二,选好切入点。作为从事新闻宣传工作的同志,我们大家平常都在做凝聚“共识”的工作,都讲究“说服”的艺术,许多同志在这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成功的实践。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训工作,也需要研究受众的心理,讲究传播的方法,同样的思想和观点,表达的形式和方法不同,取得的效果可能大相径庭,关键是看能不能找到好的切入点。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训中,“案例教学”应该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对于新闻工作而言,是否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往往体现在一些具体的工作环节,新闻作品如何采写、如何把关、如何传播,党性原则、导向意识、大局意识,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往往具体到一篇稿件、一个标题、一个镜头、一个网页的制作中,因此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出发,设置情境、剖析案例等方式可以有直观的感受,也会有具体而实在的收获。

  “史论结合”既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又可以通过史实起到教育的作用。一方面是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产生、发展,特别是如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加以说明,从历史的视角、实践的视角来阐释它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要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党的新闻工作的历史,放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大背景下来审视,以史为鉴,鉴古知今。

  对于新闻战线的教育培训而言,同行、同事之间的言传身教往往有更直接的作用,因此建议在培训的形式上可以更加灵活,吸纳那些在新闻工作中模范实践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同志、对提升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有研究的同志,与做理论宣讲的同志一起,组成一个团队进行培训,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理论、历史、现实相结合,相呼应,可能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第三,把握关键点。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10年来,取得了很大成效,特别是开展“走转改”活动以来,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新路,受到了新闻工作者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好评和欢迎,“走转改”的精神已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代相结合的宝贵财富。着眼未来,从党的新闻工作的内在要求来看,既要搞好这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集中培训,又要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长效机制,应该很好地发扬“走转改”精神,用好“走转改”经验,深化“走转改”活动。今年下半年全党还将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训应该与这两个活动结合好,抓住有利契机,巩固培训成果。

  同时,自律与他律应该两手抓。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培训立足解决认识层面的问题,重点是提升自律意识。而在培训中,通过交流和沟通,也是对当前队伍状况的一个很好的了解、调研的机会,应该用好这个机会,切实查找当前队伍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对于一些共性的问题,要适时形成制度规范来强化“他律”。(本文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上的发言摘要)

 

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夯实壮大主流舆论阵地

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 李卫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集中体现。当前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来统领和指导新闻宣传工作,是媒体的使命之责、时代之需、生存之基。

  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当我们身处在一个大时代的时候,我们要对得起,要跟得上,要不辱大时代给予的机遇,不辱大时代惠赐的使命。我认为当下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这是一个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光荣大时代、伟大大时代。同时,当前多元价值交汇聚合,多种思想观念交锋交融。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和自媒体大潮的滔滔汹涌,我们如何掌握舆论阵地主动权?如何从容驾驭媒体权威话语权?在这里,我想用一个不一定很准确但是我认为比较接近的比喻来谈一下我的感受,我们需要有:

  一是鹰的高度。大自然里中鹰是鸟类中飞行最高的,它可以借力大气层和风的动力,扶摇而上,风鹏正举,最高可直达万米高空,这样的高度,站得高,看得远,而高举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这样一股让我们高飞的助力和推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构建宏观科学的思维架构,高远理性的价值判断,高屋建瓴的社会评价体系。

  二是鹰的速度。鹰的速度据说可以达到时速200公里,当鹰在万米高空看到陆地上或草丛中有一只兔子或羚羊之后,它可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下俯冲下来将猎物捕获囊中,这个概念是一个“快”字。在新媒体、自媒体兴起的时代,主流媒体要牢牢占据舆论阵地主战场,必须第一时间发声,而且要发准确之声,否则非主流的声音、妖魔化的声音就会甚嚣尘上。举一个例子:2008年6月28日,在贵州发生了轰动全国的“瓮安事件”,由于一小部分别有用心人的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参与,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体性攻击党委政府的突发事件,这是一起典型由网上不负责任发帖以讹传讹歪曲事实真相的事件。贵州日报派记者7次深入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采访当事人的家属、当地群众,多方调查研究,大量收集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例证,逐渐还原事实真相。舆论导向慢慢朝着正确的方向行驶,党委政府积极有效地采取措施,瓮安事件得以平息。此后,瓮安在短短三年内社会治安从全省倒数第一一跃为全省第一。从瓮安事件中我们得到启发,在突发性事件频发的今天,主流媒体必须怀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积极主动出击,第一时间发声,主动占据舆论阵地主战场。

  三是鹰的广度。我把它理解成为一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结合。主流媒体既要“顶天”,也要“立地。”既要强调权威性、公信力、指导性,还要强调贴近性、鲜活性、可读性,也就是媒体的有效传播。其实信息背后都具有公共价值。什么才算有效传播?我认为:一条两百字的信息,如果被一百个读者、观众、网友传阅、观看、点击的话,其传播价值应该远远超过一篇只被一个人传阅、观看、点击的两万字的信息。所以,面对当下复杂的舆论态势,我们要在马克思新闻观指导和统领下,精心思考、精心谋划,认真研究舆论传播规律,认真探索宣传报道艺术,积极践行“三贴近”、“走转改”,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精神产品服务。主流媒体要把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用老百姓接受的方式传播出来,并选好切入点。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指导下去积极探索舆论传播规律,主流媒体才能全息覆盖精英舆论场、大众舆论场以及老百姓街头巷议的口头舆论场。

  此外,媒体人还要坚持创新和超越。必须进行思想创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乃至技术上的创新。可以说,创新堪称当下媒体人的生存要义。

  谈到创新,我想介绍一下我们贵州日报报业集团的办报理念,报社社长姚远提出集团文化理念是“创新无败,实干有成”。这些年来,在媒体生态系统发生极大变化,互联网、移动手机等新媒体冲击情况下,贵州日报一直秉承几条办报思路:

  第一,重大事件振大声,重大问题亮旗帜,党报不仅要担当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还要充当党和政府的“扬声器”和“大功放”,我们围绕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大政方针政策,围绕贵州省委省政府的主基调,主战略,旗帜鲜明,唱响主旋律。

  第二,“加减法”一块做,该增的增,该减的减。对社会炒作和跟风的一些所谓热点,我们不跟风,不媚俗,不盲从,而是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主流价值大旗,秉承社会责任感和主流媒体担当,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党性和人民性原则,关注人民群众喜怒哀乐,关注弱势群体悲欢离合,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人民群众心里。

  第三,走报业的差异化竞争路径。加大和夯实除时政、经济之外的核心三角之一角的文化板块。这两年,贵州日报按照中央部署,积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促进非时政类报刊的转企改制。在非报业探索方面,我们积极整合资源,广泛社会融资近10亿元,拍摄《雄关漫道》、《杀出绝地》等在央视黄金一套热播的电视剧以及《云下的日子》、《幸存日》等广受观众好评的电影。

  第四,拥抱新媒体。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推动纸媒向全媒体业态转型,促进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品牌的提质升级。(本文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上的发言摘要)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还要开展延伸和拓展教育

吉林日报社政法部主任 侯增文

  在新闻战线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不仅非常必要,而且非常及时。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时期新闻工作的重要基础,是党的新闻工作者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新闻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提升新闻队伍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在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面临新任务、新要求,也面临新挑战、新考验。新闻人要站在时代的最前沿,应对新情况,履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责任和使命,在这样的节点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新闻工作的灵魂,是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基石。新闻人要跟上时代步伐,必须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统领新闻采编工作。在新闻战线广泛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就显得特别必要、特别重要、特别迫切,也特别需要。

  对新闻战线来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是一种基础性教育。新闻从业人员应该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当作一门必修课,同时,还要开展延伸教育、拓展教育。所谓延伸教育,就是要延伸到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领导干部,尤其是新闻媒体的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也应该受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做到尊重宣传规律、新闻规律、传播规律的有机结合;所谓拓展教育,就是向后拓展到大学传媒专业的大学生,让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课堂、进教材,使即将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后续力量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理论基础。

  穆青曾说,讴歌我们的时代和人民。新闻媒体要看到社会的正能量,发现蕴含在群众中的巨大能量,看到美好的心灵。媒体的正能量首先是社会时代发展的进步性,新闻媒体就是选择社会的进步中的亮点,加以放大、传播,传递主流的声音,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助力。(本文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上的发言摘要)

 

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编辑 王亮

  我们今天为什么要重新讨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因为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理论武器和工具,我们希望从中能够找到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有效方法。

  新情况、新问题是什么?旁的不说,就媒介领域的变化来说,我们面临的是一场革命,那就是社会化媒体(自媒体)来势汹涌、发展迅速。

  在人类历史上,每次传播技术的革命都会带来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这次也不例外。以社会化媒体勃兴为代表的传播技术革命带来了媒介生态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革。自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了传统的纵向传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带来了横向传播的空前便利和发展,社会成员之间变得有粘性了。我们的直接感受就是“突发事件常态化”。具体表现:局部的危机都有可能迅即转化为整体的危机;原本私人性问题不经意间便上升为公共性问题;而物质性的危机常常会引起我们对于信任、对于社会、对于价值质疑的精神危机,等等。

  那么,这种情况下,主流媒体怎么办?

  首先不妨进行理论的梳理和再考察。即便经典的传播学理论,也需要我们重新认识,因为传播学理论诞生之初还没有互联网。举个例子:议程设置理论。过去作为议程设置的主体的社会管理者和传统媒体,现在成了媒介使用者(网民)。社会化媒体时代,议程设置主体具有分散化、多元化、平民化的特点,议题本身更具广泛性、开放性、民主性,这都是新情况、新问题。

  那么如何发声?我们要想引导舆论,同时还要赢得受众,应该怎么办?这就涉及到“我们传统主流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或者说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核心竞争力。

  传统主流媒体相对于自媒体的核心竞争力是“专业”。西方传媒同样面对新媒体挑战,他们有新闻专业主义,我们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媒介生态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传统主流媒体如何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实现重塑和突围,传递正能量,助力中国梦?

  新时期我们如何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我想还是要上升到认识论、方法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是社会领域的一门科学,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用马克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新闻领域的具体问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体到新闻实践中,我们坚守的客观、平衡、理性、建设性都是题中应有之意,这样的报道才是专业的报道,在与自媒体的博弈中,也是掷地有声、受众买账,能够实现有效传播的报道。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背景的结合点。(本文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上的发言摘要)

 

增强自信 应对挑战 创新工作

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总监兼研究室主任 张志君

  这次参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师资培训班的感悟和体会,主要有:

  一、有意义

  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增强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有人说,“自信”的初级阶段是“信任”,“自信”的高级阶段是“信仰”,“信任”与“信仰”都离不开“信息”,此次培训班主要传播了两种“信息”,一种是以往我们往往习焉不察、司空见惯的信息,一种是限于层级许多人难以接触到的信息,通过上述信息的传播使与会学员进一步增加了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是有助于应对挑战。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们的新闻宣传面临着种种挑战,这些挑战既来自业内,也来自业外;既来自体制内,也来自体制外;既来自境内,也来自境外。如何在应对挑战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为浮云遮望眼”,此次培训班给与会学员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与启示。

  三是有助于释疑解惑。毋庸讳言,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系统性、科学性、实践指导性、与时俱进性等,有些同志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困惑,此次培训班通过生动鲜活的事例和令人信服的实践,史论结合,使全体同志深刻地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博大精深。

  四是有助于推进“善治”。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 舒尔茨曾经提出人力资源开发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其实,新闻传播对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也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如何使新闻传播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大化和最优化,此次培训班提出问题意识、建设者心态等内容对以新闻传播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助推善治具有重要作用。

  五是有助于加强认同。此次会议进一步加强了与会人员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进一步加强了对上级领导部门和上级群众性组织的认同。

  六是有助于凝聚共识。通过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就像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中国道路”一样,在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过程中,我们同样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必须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道路。

  二、有任务

  此次培训,关键词是“师资”,每位学员都有回去后再培训别人的任务。任务有“第一重任务”和“第二重任务”之分,前者是指到会参加培训,听了、看了、记了;后者是指在上述基础上听懂、看明白、想清楚、不走样,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做好回去后的再传播工作。完成“第一重任务”不难,完成“第二重任务”不易,关键在于是否发自内心,完成好“第二重任务”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三、有焦虑

  概括起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大家主要有以下几点焦虑:

  一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焦虑。主流媒体在某些业态如微博过于依赖体制外媒体,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体制外媒体不按规则“出牌”,有可能危及到主流媒体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形成某种意义上的“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二是“塔西佗陷阱”的焦虑。“塔西佗陷阱” 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关于“塔西佗陷阱”的焦虑,也就是指在一定程度存在的不信任语境中如何获得广大百姓对主流媒体的信任,大家感到一定的焦虑。

  三是“阿罗不可能定律”的焦虑。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肯尼思 阿罗认为,把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次序归结为单一的社会偏好次序,这是不可能的,这就是著名的“阿罗不可能定律”。此定律揭示的“个人偏好”的复杂性、多元性对一统性、主导性形成了一定的挑战,如何克服“阿罗不可能”,大家有一定的焦虑。

  四是外驱逐力如何转化为内在动力的焦虑。很多事情往往是“要他做”容易,变成“他要做”就比较困难。如何将外驱动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大家有一定的焦虑。

  四、有建议

  对于做好后续的培训工作,大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

  一是观念创新。建议树立“大传播”的概念,扩大关注和培训范围。

  二是主体创新。建议扩大传道解惑者的范围,尽可能吸纳更多的术业有专攻的学者和卓有成效的一线工作者站上讲台。

  三是形式创新。建议尽可能多开展一些案例式教学,也可以采取课堂授课与网上授课相结合的方式。

  四是内容创新。建议通过多种渠道征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便从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本文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上的发言摘要)

 

不遗余力传递正能量

山西广播电视台纪录片制作中心制作部主任 宋沈平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革命的时代,是一个足不出户知天下的便捷时代,也是一个“见怪不怪”的多元时代。在这样的媒体业态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的强力渗透,社会矛盾突出、思想冲突激烈、社会舆情复杂等诸多因素,造成了如今的意识形态领域虽不见硝烟,但斗争却愈演愈烈的情况。新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尤其对宣传战线的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认为,互联网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规矩框架,打破了区域和国家界限,同时又成为许多虚假新闻、不实言论的源头。在这个时候,传统媒体要勇于担当,敢于兼收并蓄,对新媒体应采取融合策略,而不是排斥态度。

  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严峻情况,我们认为应该:一不纠结,明白自己的站位与立场;二不错位,明白媒体是党的喉舌耳目;三不偷懒,通过自身的努力尽职尽责。总之,要不遗余力地传递正能量,保持主流媒体的强大。

  作为一个深刻的理论命题,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完备、系统而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研究必不可少,我们需要理直气壮地将党的宣传工作标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注脚,将正面宣传团结鼓劲的原则坚持下去。如何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呢?落实到工作实际中,就是要看我们的宣传,是否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入脑入心的方式,在国内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城市的发展、人民的和谐,在国际上是否维护了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对我们自身而言,就是要看,面对新闻命题和新闻事件,是否能做到不让激情淹没理性,是否能做到求真务实。

  对于如何做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工作,我们建议:

  一是培训的系统性很重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培训和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议这样的理论培训要系统完整,要有一段相对完整的学习时间。因为对大局、党性等重大问题的理解和掌握,需要学习、思考、沉淀和总结。

  二是培训突破口和模式的选择很重要。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宣传模式,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空喊口号,要多拿鲜活的事例做参照。因为宣传战线的工作者,有时面对实际具体问题,若没有参照,可能会出现尺度上的偏差。

  三是培训的规范性很重要。作为一场大规模的理论培训,应该要有规范的教材和系统讲义做基础。

  四是培训的全覆盖很重要。以往的理论培训,多集中在领导和主要媒体,以后要多培养年轻同志。这次培训提出要全面铺开、不留死角,大家都觉得很好。

  作为一名电视纪录片工作者,我在创作中也一直在思考,主旋律纪录片如何能多说符合电视传播的朴实话语,如何能讲好故事?艺术类纪录片如何能抛开小我,实现大众视角?我想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结合意识形态领域新动态,来重新考虑这些问题。(本文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上的发言摘要)

 

创新理论 创新形式 创新管理

三秦都市报社副总编辑 赵良

  我对雒树刚常务副部长报告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他在说到中国梦宣传时指出,“要有理论创新,理论武装,理论引导”。

  我来自陕西,革命圣地延安就在陕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们的宣传工作的条件不好,可我们党倡导的建设一个自由、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理念,却征服了一批又一批国统区青年和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是解放的象征,希望的象征。这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我们党的意识形态为党的中心工作——解放全中国奠定了舆论基础。用我们陕西人的话来说,就是这个说法战胜了那个说法。

  理论创新刻不容缓,而且任务很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反对西方所谓的新闻自由的武器。同时,这一理论也存在时代化、具象化和通俗化的问题,要像毛泽东、邓小平一样将复杂的理论归结成一些有想象力、号召力的话,以便实际应用和在青年中普及。有了理论创新下来才是传播形式的创新。要通过传播形式的创新形成主流舆论。

  什么是主流舆论?有人说:谁的受众多传播力强就是主流舆论。我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如果从这一点上来说,互联网无疑就是主流舆论。举个例子,一群人在说话,并不是那个说话嗓门最高,话说得最多的人最有影响力。小说《白鹿原》里,遇到个事,谁都可以议论,七嘴八舌,众声喧哗,流浪汉在说,长舌妇也在说,突然有个人喊道:都甭吵甭吵,听听白嘉轩咋说。白嘉轩是白鹿原上有威望的乡绅,他可能不是那个说话嗓门最响的,但他说话掷地有声,管用,有分量,有定秤的作用,有引导的作用。我认为这就是主流舆论。我们省级党报、巿级党报、省级都市报、晚报、省巿广播电视台,都可以胜任这一工作。

  主流舆论转变传播方式非常重要,如何转变?一句话,白嘉轩介入家常事。白嘉轩是乡绅,平时并不对村民的家长里短发表看法,但现在要转变,要发表看法,你啥都不说,众人觉得你离得太远,而且感受不到你的引导。你还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说,不仅语言要用群众的语言,有可能还要学动作,手舞足蹈,很生动,很形象,让他们乐于听,又不失品格。

  有了传播形式的创新还不够,还要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是针对两个层面说的,一是主流媒体要将自己的创新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走样,不要进行人为的变动,更不要将这种创新作为权宜之计。二是针对新闻管理部门对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管理也要创新。(本文为作者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培训师资班上的发言摘要)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