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弘扬改革精神:中国商务敢为人先

风雨沧桑,河山巨变,历史的车轮滚过100个春秋。中国共产党励精图治、上下求索,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路走来,“改革”二字成为贯穿中国现代化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主线。中国共产党始终挺立时代潮头,把改革当作强国之路,当作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将改革从局部推向纵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如平地惊雷,打破坚冰,开启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航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下达军令状:“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1978年以来,每一次三中全会都是一座改革的历史航标。在万众瞩目与期盼中,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的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自此,改革旗帜在神州大地飘扬,改革的理念、改革的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在党中央“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总方针的指引下,从内贸流通体制改革,到大力引进外资发展新型流通方式,从改革高度集中的外贸经营管理体制,到改革出口退税机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商务事业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步壮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回望百年,以史为鉴,唯改革才有出路。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视野胸襟,顺应时代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领导中国始终高举改革大旗,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行。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商务事业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开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艰辛探索中也经历了严重曲折,中国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而世界经济正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内外发展大势要求我们党进行改革。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彻底终结了此前长期的相对封闭状态,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彼时,中国的改革开放如同一张白纸,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于是,中国商务人肩负使命,以智慧为笔,以汗水为墨,开始书写中国改革发展的宏伟篇章。

在改革大潮席卷下,中国商务改革的步骤、方法以及目标模式经历了渐进发展和逐步深化。

流通改革风生水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推动内贸流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自此,计划经济开始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阶段转变,随着商品购销体制和三级批发体制的改革,随着商品市场调节范围逐步扩大,国有商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不再,国有商业企业加速改革,自主权日趋扩大。

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内贸流通领域加速步入市场化。统筹对内对外开放,着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1993年,国内贸易部成立,标志着流通管理体制改革进入转折点。之后,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如粮食、成品油、棉花等流通体制改革逐步加快。国有大中型商业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商业领域对外开放开启大门。消费活力持续释放。打破了传统计划分配模式,推广商业企业经营责任制,允许个体户自主销售,放开、搞活流通,粮票、布票、肉票彻底进入博物馆,便利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等新兴业态争相涌现,流通渠道、消费环境大大改善,有力推动居民消费从温饱型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消费规模显著扩大。

外贸改革潮起云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推动外贸改革开始起步。从逐步下放外贸经营权到改进外贸行政管理,成立对外经济贸易部,从改革外贸计划和财务体制,到开展工贸结合,从提出市场取向改革到开展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试点,外贸体制改革开始探索上路。

1988年起,外贸体制改革提速,新一轮以承包经营制为重点的体制改革全面铺开。与之相配套的是进出口计划管理体制加速改革,进出口行业商会浮出水面,三个行业试点自负盈亏经营。

1991年起,“市场取向”改革思路占据主导,伴随着财政、金融、税收、外汇等体制相应的系列改革,新一轮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再出发。这一轮改革取消了财政补贴,建立了自负盈亏机制,全国外贸政策统一和加强协调管理并行不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概念的明确提出,外贸体制改革步骤明显加快,行政管理体制、进出口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改革逐步深化。

“引进来”和“走出去”步入快车道。

2001年,“入世”开启了中国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时期,中国步入了改革开放全面扩大阶段。积极对接世贸组织规则,改革出口退税机制,出口规模从加入时的全球第六位升至2009年的第一位。

之后,中国“引进来”和“走出去”仿佛插上了翅膀,进入快速发展车道。从建设深圳等经济特区,到设立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区域、改革领域不断扩大,出台利用外资“三法”,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中国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一批中国企业坚持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在跨国经营中发展壮大,树立了中国品牌的形象。通过对外投资合作,带动了中国货物、技术和服务出口,促进了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拉动了国内消费和就业,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

随着2003年商务部的组建,内外贸一体化管理体制得到重塑,商业领域对外开放全面扩大,新时期流通业发展规划开始确立。在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兴替过程中,中国商务实现了华丽转身——

2013年,中国跃居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随着经济全球化日趋加速,中国加快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中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全面深化改革大刀阔斧、攻坚克难,推动党和商务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时间回溯到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首次离京考察,来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考察的第一站就是深圳。此行标志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设计,渐次展开各项改革。

在改革之路上,2013年11月12日,注定值得铭记。

此时的中国,再次来到了事关前途命运的历史关口。经济长期高速增长过程中积累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不断积聚,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产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党和国家的奋斗历程和前途命运,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

这一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翻开这份决定,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为全面系统的改革部署。

由此,全面深化改革大潮既起,势如破竹,势不可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聚焦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打通理顺许多堵点难点,全面深化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商务披荆斩棘、砥砺奋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发展的磅礴伟力。

2015年,国务院首次提出“放管服”改革,从中央到地方,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不断优化政府服务,持续推动营商环境的便利化改革。这是一场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现经济稳中向好的关键一招。

迈向贸易高质量发展。

国内贸易方面,以扩大居民消费为着力点,促进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开展流通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流通变革和转型创新步伐加快,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特别是2015年后,以移动技术及其终端为载体的新消费成为新商业和零售创新的主流,形成线上与线下、商品与服务、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融合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扩大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优质产品进口,增加有助于转型升级的技术装备进口,鼓励生产性服务进口,有效促进了国内产业和消费升级。

对外贸易方面,加快外贸转动力调结构,着力提升贸易质量。深入推进国际市场布局、国内区域布局、商品结构、经营主体、贸易方式“五个优化”,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贸易促进平台、国际营销体系“三项建设”。强化贸易领域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增加到105个,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增加到31个,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不断深化,电子商务异军突起。

双向投资协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高质量“引进来”、高水平“走出去”,不断提升双向投资水平。外商投资法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取消外资逐案审批制,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分别压减至33条和30条;在全国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向全国复制推广260项制度创新成果,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扬帆起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授权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开展外商投资企业注册登记,通关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排名升至第31位。

对外投资健康有序,积极鼓励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加强规范引导和风险防范,有效遏制了非理性对外投资。企业对外投资更多转向实体经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要素能力增强。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众多“大块头”外资蜂拥进入中国市场,更多有实力、信誉好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快步如飞。

于普通百姓而言,也能切实感受到改革之于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到商贸物流、批发零售、餐饮住宿业的丰富与便捷,小到一部手机电脑、一次网购、一次出游……点点滴滴都折射着中国社会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改革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经济深度衰退的背景下,中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逾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占世界经济比重达到17.4%;有8亿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在参与排名的19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居第63位,大幅提升6位。

百年间,中国创造的奇迹和带给世界的惊喜昭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古老国度,正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改革发展新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十四五”时期商务高质量发展

2020年10月26日,中国再次吸引了世界关注的目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中国又一次步入深度改革和创新发展新阶段。

伟大的变革,总是在直面问题中展开新的壮阔画卷。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掀起,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融合,中国需要通过更深层次的改革培育竞争新优势,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

新时代有新目标,新目标需新动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已成为新时代中国大船的航标。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方向: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自身优势,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立足新发展阶段,就要求我们必须继续保持改革定力,肩负起改革使命,推动“改革之舟”继续乘风破浪前行。既要准确把握当前改革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也要认准改革方向、坚定改革信心,心无旁骛抓改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发扬钉钉子精神,努力实现改革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就要求我们必须凝聚改革活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改革,不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今天的改革,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下的改革。站在新起点,对标高标准,中国商务改革靠什么劈波斩浪、风帆高扬?

对此,商务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文涛指出,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创新发展方面,强化商务领域科技、制度、模式和业态创新;在协调发展方面,促进内外需、进出口、双向投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在绿色发展方面,推进绿色流通和消费、绿色贸易和投资;在开放发展方面,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高质量发展;在共享发展方面,让商务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时序更替,梦想前行。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建党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中国商务人将继续高举改革大旗,抓住机遇,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责任编辑:焦瑞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