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北斗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

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2021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033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16.9%。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2020年,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建成开通,标志着我国北斗系统建设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北斗事业进入到全球服务新时代,开启了全球化、产业化的新征程,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也将跨入时空服务阶段。“十四五”期间,应积极确立支持北斗优先和标配化发展的方针,全面推动北斗规模化应用,有力推进北斗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斗产业蓬勃发展

近日,在黑龙江北大荒集团一智慧农业先行示范区内,北斗正助力无人驾驶插秧机工作。

据了解,通过北斗导航系统定位功能,无人驾驶插秧机在田间作业实现了自动避障、掉头和转弯。车体配备的摄像头将田间秧苗情况通过5G实时传输,实现精准插秧,大大提高插秧作业效率和质量。

除了走向田间助力智慧农业,北斗系统已全面服务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进入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截至2020年底,国产北斗兼容型芯片及模块销量已超过1.5亿片;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10亿台/套(含智能手机);2020年国内厘米级应用高精度芯片、模块和板卡的总出货量高速增长,突破100万片,主要应用场景包括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农机、工程机械、测绘仪器、机器人和物联网终端等,高水平的高精度应用明显呈现泛在化和规模化趋势。

“北斗赋能技术,虽然已经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还需要与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相结合,进而催生更丰富的行业应用,带动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秘书长张全德表示。

  产业链内循环生态已形成

《白皮书》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结构趋于成熟,国内产业链自主可控、良性发展的内循环生态已基本形成。2020年产业链各环节产值较2019年均有提升。

随着“北斗+”和“+北斗”生态范畴的日益扩大,业内外企业对卫星导航器件、终端、软件、数据的采购进一步增加,产业链上游产值实现384亿元,同比增长12.1%,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9.52%。

在“新基建”发展带动下,终端采购和系统集成项目规模显著提高,中游产值实现1770亿元,同比增长11.9%,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43.88%。下游运营服务在产业链各环节中涨幅最快,2020年下游产值达到1879亿元,同比增长23.2%,在总体产值占比为46.6%。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未来时空服务和“+北斗”行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以及投资的推动,预期下游服务产值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并将成为产值主要增长点。

  “+北斗”促应用市场扩展

目前,南昌市在北斗应用方面进展顺利,我国第一个以北斗三号系统为应用验证、北斗高分一体化应用的区域示范项目已经在南昌落地实施。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昌市已在“北斗+交通”领域全面深入实施车辆北斗安全应用改造,南昌市公务车及路政车都安装了“北斗精寻”车载终端,同时在1000余辆公交车和300余辆环卫车上开展了全国首个“北斗三代”系统高精度试点;在“北斗+人”领域,东湖区面向老年人群体试点“北斗智民卡”;在“北斗+智慧城市”领域,东湖区已开展了“北斗+智慧城市”试点。

南昌市仅仅是北斗应用的一个缩影。2020年“+北斗”发展更加活跃,“行业+北斗”新生业态对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扩展产生巨大影响。《白皮书》显示,2020年国内卫星导航定位终端产品总销量超4.36亿台,其中,具有卫星导航定位功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96亿台;汽车导航后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281万台,汽车导航前装市场终端销量达到437万台,各类监控终端销量达到419万台。

“多重叠加的融合创新驱动力,给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注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动力,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张全德表示。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