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媒体如何打赢战“疫”硬仗
编者按:在全民战“疫”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各新闻媒体不但奋战在一线,真实记录抗“疫”新举措新进展,及时传递抗“疫”新成果新经验;而且关注战“疫”报道本身,通过铿锵有力、切合实际的专业评论,为新闻媒体打赢战“疫”报道这场硬仗鼓劲支招,凝心聚力。
全力以赴 以非常之役迎接非常之疫
记者是新闻传播者,也是舆论引导者。利用好新媒体融媒体全媒体加大权威信息传播力度,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政策措施宣传解读,持续振奋精神、凝聚力量,就是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最有力的舆论支持。作为媒体人,此役的职责使命就是及时传播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提供多种服务、凝聚必胜信心。让我们同心协力、尽职尽责,打赢这场属于人民的新闻报道阻疫战!——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月3日《打赢新闻报道阻疫战》
以非常之役迎接非常之疫!那些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新闻记者面临的危险、压力和疲惫,我们看在眼里。躲避危险、保护自己是人的本能,但是他们却选择坚守一线、向险而行,这是他们职业精神的呼唤,是践行“四力”的担当,是锻造过硬素质、过硬本领、过硬作风,书写新时代的精彩答卷,更是对铁肩担道义最好的诠释。——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月5日《选择了记者,就选择了责任与担当》,作者:田野
漫长的假期里,所有人都关注着网络上关于疫情的动态。要赢得这场战役并不轻松,但我们必将全力以赴。党和政府采取了最彻底、最严格的防控举措,普通网民也在时刻关注疫情动态,尽上自己的一份力量。网上网下,所有人都在为这场战斗加油鼓劲。网络技术的发达,也帮助了人们更及时准确地获取疫情信息。“疫情地图”让人们更直观地看到感染人数的变化,在线就诊帮助轻症患者及时做诊断,“微博超话”也成为了患者分享求助信息和捐赠物资的大平台。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全民参与,让抗击疫情更为高效。——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月7日《防控疫情 网民在同行》,作者:李贞
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承载着千万武汉市民抗击疫情的希望。央视频的这次慢直播,与其说是一场“云监工”,不如说是千万人的守候与鼓劲,是共同的见证,更是力量的凝聚。我们也期待,此次的媒体实践,能为传统媒体运用新技术发展新平台,提供更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与智慧。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月4日《慢直播凝聚抗“疫”力量值得点赞》,作者:袁舒婕
直面问题 引导大众拨开迷雾见光明
做针对性报道,直面人民群众最关心问题。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且传播速度快,而有关这种病毒的传播方式、药物控制方法等问题正在研究过程中。疫情蔓延造成了不少网络谣言散播、个别物资遭遇抢购等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行业媒体应该用权威、专业的采访、新闻评论等方式引导大众拨开迷雾见光明。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月6日《发挥行业报优势 做好针对性报道》,作者:隋明照
健康类新闻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相关新闻应当注意疫情报道的禁忌和规范,避免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和不必要的信息焦虑。其实,如何做好突发卫生事件的专业报道,历史上已经有过不少经验。比如,关于病毒的命名,在埃博拉病毒命名时,就考虑到了防止污名化的问题,因此并未涉及村庄名称,而是以当地一条河流的名字命名的。在此次疫情报道中,媒体也应当关注这些大众未必注意而十分重要议题,避免因为疏忽而带来误导。 ——摘自《中国青年报》2月7日《疫情之下如何避免引发信息焦虑》,作者:任冠青
到达现场才能发现问题。他们脚步不停,眼力独到,直面疫情发生以来个别部门履职不力、少数药店趁机涨价、不良商贩制假售假、百姓确诊入院困难等问题,通过客观及时的报道,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推动问题解决。与此同时,他们还以实际行动彰显社会责任,比如《人民日报》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求助者开通专用通道,将求助需求第一时间转予相关部门,体现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月7日《疫情报道 离不开问题意识》,作者:尹琨
凝聚共识 “谣言粉碎机”多多益善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此前感谢社交媒体平台为消除有关“2019新型冠状病毒”谣言、引导用户找到可靠信息做出的努力,并呼吁所有科技公司加大努力,助力全世界战胜疫情;马来西亚卫生部在社交媒体上主动分享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事实,逐条澄清谣言;韩国总统文在寅警告制造假新闻是“严重的犯罪行为”;新加坡一家新闻网站散布的谣言被政府勒令删除……全球不少国际组织、国家、相关企业已经行动起来。阻断“谣言传染病”的力度越大,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遇到的阻力就越小,世界就越接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曙光。 ——摘自《人民日报》2月7日《不要沦为“谣言传染病”的宿主》,作者:车斌
谣言虽止于智者,但防谣止谣可不能只依靠个体的智者,而应更注重发展完备的体系化力量。这个体系融合了政府部门、主流媒体、专业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力量,要能够协同构建全链条、科学化、立体化的治理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互联网平台能够充当这种体系化力量的代表,同时施展“智慧”和“治理”的双重能力。 ——摘自《广州日报》2月6日《以平台之力粉碎疫情谣言》,作者:杨博
近期发生的一些事件,不少也是因谣言而引发的焦虑与恐慌。一些民众对信息不加辨别地接受、传播,让谣言获得了更多发酵的时间与空间。对于媒体来说,应当以此为契机,通过搭建辟谣平台、发布信息甄别指南等方式,给公众补上媒介素养这一课,从而实现与公众之间更为良性的信息互动。此次疫情不仅是一场关于公共健康的危机,也是关于信息安全感的考验。诚然,在引发公众关注与避免信息焦虑之间,媒体并不能简单用AI一键设定。只有通过专业的操作、对规范的把握和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关照,才能从各个层面真正缓解人们的信息焦虑。 ——摘自《中国青年报》2月7日《疫情之下如何避免引发信息焦虑》,作者:任冠青
科普辟谣需要一些平台组织、机构的专业信息及时上线,也需要让各方辟谣信息形成合力,尽可能覆盖谣言传播的所有渠道。本质上,以粉碎谣言、传递真相的方式缓解不必要的焦虑恐慌,引导民众以更科学的措施应对病毒,也是给战胜疫情增加砝码。 ——摘自《新京报》2月5日《疫情当前,“谣言粉碎机多多”益善》,作者:伯扬(本文内容根据相关媒体报道整理,图片由新华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