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与子同袍,携手战“疫”

有这样一家报社,从总编辑到一线编辑,都曾是医学生誓言的宣誓者,“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我们不是医生,但我们始终与医务工作者一起,践行着共同的誓言!

这就是中国医学论坛报,由国家卫生健康委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办的医学专业媒体。

在奔赴一线抗击疫情的医务人员中,我们看到了曾经睡在自己上铺的兄弟,看到了同窗好友,看到了师姐师妹,看到了曾经的同事,看到了敬爱的恩师,看到了众多我们曾经约过稿件、采访过的知名医学专家。

不能奔赴一线,我们该怎么做?在这场始于2019年12月武汉,继而蔓延至全国的新冠肺炎疫情中,从2019年12月31日发出第一篇报道开始,我们就以自己的方式,与全国的医务人员共同战“疫”!

发现新冠病毒之前的珍贵采访

2019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壹生》客户端发布了第一条关于不明原因肺炎的资讯报道。但疫情初期大家有许多疑问,不明原因肺炎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哪些患者易进展为重症?如何避免其传播?医护人员和公众应如何防护?我们在第一时间采访了我国著名的呼吸病学专家刘又宁教授,1月8日发布《不明原因肺炎来袭,如何应对?听听专家怎么说》专业报道。    

刘教授在采访中说,虽然已排除SARS和MERS两种冠状病毒,但不能完全排除冠状病毒这一大类病毒。刘教授还强调,对于不明原因感染,宁可小题大做,不能放松警惕。应该尽早把详细情况公布给大众。如果有明确人传人证据,那么采取多么严格的措施都不过分。一定要把传染控制在早期。文章发出不久,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本次疫情的病原为新型冠状病毒。

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严峻,各个媒体的报道力度都在加大,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铺天盖地。作为医学专业媒体,一定要向广大医务工作者提供科学、专业、高品质内容。社长亲自担任新冠肺炎报道组组长,报社很快确定了报道原则,第一,及时将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等的权威发布传递出去,第二,充分发挥自身的专家资源优势,联系呼吸感染重症等领域专家,请他们对新冠肺炎的防控进行科学解读,第三,弘扬医务人员感人事迹,第四,给公众科学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

第一时间发出新冠非典型症状警示

2020年的农历新年会永远留存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记忆中。中国医学论坛报记者也在白夜追踪疫情报道中度过了除夕迎来了新年。1月24日除夕这天,报社记者在众多关于新冠肺炎的信息中,注意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通讯员发来的一篇《发热咳嗽并非新冠肺炎的唯一首发症状》稿件,其中提到,该院医生在接诊一部分新冠肺炎患者时发现,患者就诊时并无发烧、咳嗽等呼吸系统典型症状,仅以与疑诊或确诊患者接触后,新近出现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症状及眼科症状为首发表现,进而提醒医护人员及公众,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发病症状认识,同时更要加强识别与防护。

记者敏锐意识到,这是一篇重要信息,立刻通过壹生客户端推送。果然,医生们纷纷转发这条消息,但也有不同声音,有医生提出“不能随意用‘首发症状’这个词,可能加剧恐慌”。怎么办,这条消息究竟准不准确,要不要撤,记者再一次仔细阅读了这条消息后发现,写稿专家的用词严谨,特别提出这些患者“有与疑似或确诊患者接触的流行病学史”,这是武汉一线诊治病人的医生的重要发现,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条消息不能撤!此后,陆续有学者总结新冠肺炎患者特征都提到,相当比例患者一开始就出现非呼吸系统典型症状。我们庆幸在第一时间发出了警示。

为基层医生答疑解惑

除夕这天,全国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破千,多个省市启动一级响应。基层的防治经验极其有限,面对突发疫情,他们有众多问题,怎么能帮到他们?这一天,报社向春节期间坚守工作岗位的基层医生发出征集令,征集他们在接诊患者及自我防护中遇到的问题,很快,就收到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医生的上百条问题。针对基层的共性问题,邀请呼吸感染专家施毅教授、胡必杰教授、宋元林教授团队以及王凌航教授一一解答,从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处的设置,到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到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为基层医生隔空详尽的指导。问答受到了基层医生的热烈欢迎,普遍反映回答“迅速”、“实用”、“接地气”、“对基层医务人员把握尺度很有帮助”。基层医生问答内容也被我们收入《防治新冠肺炎基层医生几十问》手册中。

施毅教授:应对疫情,基层医生这样做

胡必杰教授解答“基层医院疫情防控12问”

第三波问答来了!宋元林教授团队继续为基层答疑解惑

王凌航教授:新冠肺炎40问


除夕夜听到的感人故事

还是除夕夜,记者电话采访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一位90后护士杨蒙,她因为工作取消了婚礼,奔赴抗疫一线。还有杨蒙的同事,从老家返回武汉时正赶上武汉“封城”,过高速路口时交警不让进来,同事出示了医院的行车牌照,交警才同意放行。交警说,“进去了你就出不来了。”同事说,“不要紧,我是医护人员。”

电话那边杨蒙说:“其实我们只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救死扶伤,这些都是我们的职责。”听到年龄比自己还小的杨蒙的这句话,记者的眼睛湿润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每个人都守好自己的本分与职责,就是最大的贡献,平凡的履责就能绽放别样的光辉。

放下电话,记者赶出了这篇采访稿,在大年初一将医护人员的这份坚守传递出去。

一线专家谈重症救治切身体会

随着疫情感染人数激增,重症救治成为当前工作重点之一。自2月初,国家加大重症救治力度,号召全国重症领域专家和医生参与一线救治。而对于不同科室、不同医院、不同专业的医生,他们都迫切需要哪些专业指导?临床一线医生特别渴望得到来自一线权威专家的专业指导。2月4日立春这天,记者采访到了卫健委专家组成员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童院长从1月18日就奔赴武汉,指导重症患者救治。在采访中,童院长分享了他在一线救治过程中的体会心得。被网友称为“最靠谱接地气”的专家。

新冠病毒比SARS还厉害?全是干货,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童朝晖有话说

被网友盛赞“讲话靠谱,接地气”的卫健委专家组成员童朝晖,又说出了哪些硬核干货?

最快的诊疗方案专业解读

国家卫健委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从最初的第一版,已经更新至第七版了,频繁更新的背后究竟有哪些重点需要一线医生尽快掌握?专家解读必不可少。从第四版开始,第五版,第六版,第七版,每一版诊疗方案我们都邀请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呼吸科施毅教授进行了解读。虽然希望越快越好,但也能想象临床医生有多忙,忍住不催稿,没想到施毅教授每次都是约稿当天或第二天就发来了稿件,而且思路清晰,内容严谨,全面解读新方案更新点,与前几版的区别,并提出一些临床医生对新方案的困惑,以及基于自身临床经验的思考,帮助一线医生迅速掌握更新点,并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医生微信群里反馈:施毅教授文章有新意,值得一读。

施毅教授解读诊疗方案第四版十大更新点:重视“无肺炎表现“的轻症患者

施毅教授:我们能从第五版诊疗方案中学习什么?(附三、四、五诊疗方案对比)

施毅教授:再次更新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六版新在哪里?

第7版了,还能更新什么?施毅教授谈第7版诊疗方案更新点


知名感染专家撰写科普系列文章

面对突入其来的疫情,全国人民迫切需要疾病的预防和应对等方方面面的知识,需要专家用通俗的语言来传递科学防控信息。记者特约王宇明教授从1月24日开始,开辟《王宇明教授“新冠病毒肺炎科普系列》,王宇明教授结合不同时期大众讨论的热点话题(新型冠状病毒是什么?个体如何居家隔离?大量饮水能预防新冠肺炎吗?如何增加免疫力?等等,共9篇文章),第一时间以问答形式撰写文章,用比较通俗的语言为大众答疑解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什么新的防控方法?医护人员如何防护?王宇明教授解答您最关心的问题其余8篇略


难忘的那些前线讲者

防控疫情是一场务实性的战斗,我们不仅需要坚定信念、同舟共济,更需要专业化、规范化的诊疗知识和防护知识。

1月20日晚11点,我们发出讲座邀约,凌晨3:30收到留言说录制完毕,他就是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二科主任医师蒋荣猛,至今仍坚守武汉。

后方需要前线专家学术支援,但也恐为前方添乱,而她却说,“疫情面前,义不容辞。”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仇丽茹主任。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已经更新很多版本,而医护人员从诊疗方案到临床实操也遇见诸多困惑,而他每次都是在工作间隙挤出时间录制。有一次直播快要到晚上10点了,观看的医生们说,“安静等待,只要等到就好”、“好菜不怕晚”、“我们基层医院从来没有听过这么好的课”……这位讲者就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治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感染病急诊主任王凌航。

其实,还有好多讲者,好多这样感人瞬间。他们坚守抗“疫”一线,又坚持向后方分享经验,“硬核”担当,非他们莫属!从1月2日解立新教授《不明原因肺炎诊治思路》首播上线,不知不觉,“壹生”平台已经更新110余讲新冠防疫公益性讲座,医护人员在线观看已逾837万人次。

疫情实时播报,缓解大众焦虑

“面对消息来源多、更新速度快、官方消息与个人传言混杂的情况,我们是不是可以上线一个疫情实时播报专题页面。权威及时的信息,可以帮助大众缓解焦虑”,社长在肺炎报道小组微信群里说到。这是2020年1月21日,正在回家路程中技术部和运营部的同事也被紧急召唤加入,几十人同时切换到了战斗状态;有的在返家火车上用电脑连接手机热点,连夜敲代码开发。1月22日,“实时更新: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览”专题页面完成开发,1月24日正式上线。截至目前,通过此专题页面了解疫情实时动态、查看最新报道及讲座内容的人次已超过1100万。

短视频出击,助力全民科学抗疫

自2020年1月9日,中国医学论坛报抖音号“壹生(抖音号:cmtopdr)”发布第一条武汉不明原因肺炎问题解答起,在这一月余的时间里,我们陆续推出抗击新冠肺炎相关短视频70余条,担负起向公众科学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社会责任。

从新冠肺炎的9个事实及辟谣系列到如何洗手、居家消毒;从如何正确选择口罩、循环使用口罩到测量体温、上班有效防护及儿童疫苗推迟补种建议的细节;从介绍传播途径、病毒特点到传播血浆治疗、药物治疗等最新诊疗进展。自疫情暴发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跟随壹生抖音号走近新冠肺炎,了解了如何科学防护、知晓了诊疗进展、识破谣言稳定了恐惧情绪,通过改变自身行动携手共同科学抗疫!

近30天来,1500余万次的视频播放量,是科学抗疫路上我们一起成长的见证;22万的点赞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和回馈,“关于新冠的各种情况我们会掌握的越来越清楚,谢谢!加油!”“很多焦虑都来自于臆想,感谢!”“点赞!在疫情期让全国人民看清知晓病毒的来龙去脉,怎样防范”“学习、收藏、真心感谢!”你们说的每句话都将成为我们继续加油的最大动力!

学习强国,我们来了

2020年2月6日,也是值得我们记住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天,中国医学论坛报在“学习强国”APP的官方学习强国号正式上线。学习强国为中国医学论坛报强国号推出的上线通知稿中,是这样写的:“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刻,‘中国医学论坛报’学习强国号于2月6日上线”。上线当天,网友热议,“很好,早就该来了!”“‘中国医学论坛报’上线太及时了,给点赞”“太好啦!第一时间关注学习!”“加强学习,阻击疫情”……看到这些评论,作为专业媒体人的我们责任感、使命感、自豪感油然而生,谢谢大家的激励,我们一定会加油奋进。从那一天开始,当你打开学习强国,在我的-订阅里找到中国医学论坛报,每天都能了解到新冠疫情的科学防控讯息、读到来自一线的真实故事,还有更多专业易懂的医学知识进展及健康科学普及内容。

截至3月4日,中国医学论坛报壹生客户端共推送肺炎疫情相关资讯1000余篇,总阅读人次达5700余万。疫情发生以来,报社的通联老师任务繁重,他们在全国多所医院宣传部门工作,是她们为报社及时提供了所在医院抗疫感人故事,她们是最美逆行者的记录者。更有众多的专家既承担着一线繁重的工作,又抽出仅有的休息时间接受记者采访,回答基层问题,撰写稿件,语言难以表达我们的感谢之情,唯有更加努力工作来回馈他们,以下是接受我们采访、约稿、讲课邀约的部分专家,我们的报道还在继续,感谢他们及更多专家的无私支持!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在线留言

你必须 登录后 才能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