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海战术走向精准战“疫”
与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一年多来,有些地方依然固守人海战术。如果说疫情之初,面对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大家只能硬着头皮全面迎击。那么,当前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加持下,疫情防控应从人海战术走向精准战“疫”。
精准战“疫”是科学战“疫”,能提高防控效率,降低风险和减少代价。比如,信息系统支撑下,穿戴式体温计可以让医务人员通过智能终端实时查看隔离人员体温,无须频繁上门测体温。在黑龙江绥化疫情处置中,智能体温计的使用既提高了发现体温异常者的灵敏度,又大大减少了隔离人员和工作人员交叉感染的风险。
再比如,智能门磁系统可对“被隔离人员进出隔离场所”及时预警,弥补单纯“人防”的缺陷与风险。一个灵敏的多点触发机制,可以构建覆盖发热门诊、药店、集贸市场、商超、车站等场所的监测网络,充分发挥发热门诊、药店的“哨点”作用,确保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在疫情防控各领域,普遍建立和使用智能化信息系统十分必要而紧迫,这也是精准防控的基础。
精准战“疫”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做好基础性工作,遵守基本规范。如果对基本规范视而不见,发动再多人也没用。比如,有些地方的定点隔离酒店内,工作人员满满当当,但大门口却依然挂着串珠门帘。这个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很可能让其他防控措施功亏一篑。北京去年疫情处置中,医疗机构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摘门帘,以减少接触带来的感染风险。防控的基本规范在国家相关文件中都能找到,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并没有仔细研读落实,遇到问题还是一头雾水。
做到精准防控,必须加强应急演练,在演练中理清各个点位、人员的责任,这是提升工作效率的好办法。疫情防控中存在人员不足与浪费并存的困局,建议各地制定任务落实清单,圈定任务落实主体,签订保证任务按既定时间顺利推进的“责任状”,推动工作落实、落细。
上一篇: “80后”疫苗审评员的抗疫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