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着力激发知识产权创造活力
2020年,发明专利申请量65222件,同比增长8.5%,占北京市的44.6%;PCT专利申请量3497件,同比增长32.9%,占北京市的42.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约504件,是北京市的3.2倍,是全国的31.9倍……
在近日举行的2021中关村知识产权论坛上,北京市海淀区发布了《海淀区知识产权白皮书(2020年度)》,用一连串数字揭示了海淀区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北京市海淀区委书记于军在致辞时表示,海淀区将在保护中促运用、在运用中强保护,深化知识产权强区建设,打造知识产权示范高地。海淀区的知识产权工作将更加突出高质量创造,更加突出高水平保护,更加突出高效率运用,更加突出高标准服务,更好地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地肩负起海淀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责任使命。
构建知识产权新发展格局
海淀作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全国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不断创新举措,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主动融入科技创新和两区建设主战场,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构建新发展格局,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专利申请量增长态势良好,国际化布局动能显著提升。2020年,海淀区专利申请量95140件,同比增长10.7%,占北京市的37%,申请量位列该市首位。同时,专利授权量稳步攀升,高质量创新持续输出。全年专利授权量60929件,同比增长24.9%,占北京市的37.4%,居北京市第一位。截至2020年年底,区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5.8万件,占北京市的47%。
此外,各类创新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驻区企业创新主导地位明显,2020年共提交专利申请60637件,同比增长13.9%,占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63.7%。高校和科研院所创新支撑作用显著。其中,科研单位共提交专利申请11402件,同比增长6.1%,占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12%;高校提交专利申请14910件,占区域专利申请总量的15.7%。
高价值专利培育初见成效
2018年以来,海淀区推出了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着力推进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生态系统。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建设专项,支持驻区高校院所、新型研发平台、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及产业联盟合作,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培育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价值专利,截至目前已支持建立23个高价值专利培育运营中心。
同时,海淀区举办的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作为国内首个以高价值专利培育为主题的创新大赛已连续举办3届,收到了来自全国20多个省份的优秀项目报名参赛。其中,进入决赛的项目涉及高价值专利共计1609件,PCT专利171件,参与制定国际标准5项,国家标准17项,实现专利质押融资6500万元。
4月26日,“2021中国·海淀高价值专利培育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入全新专业赛事辅导环节和全新赛程赛制,重点关注参赛项目的知识产权金融对接服务、引导“沉睡专利”转化。
“全国首创的海高赛模式有效推广和交流了高价值专利培育的经验和理念,也在广东、山东、四川、长三角等地成功复制推广,许多优秀的参赛项目赢得了资本的青睐,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海高赛相关负责人表示。
知识产权服务
和协同保护格局逐步完善
近年来,海淀区聚焦高效率转化,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紧密结合区域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目标,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营、服务、保护等全链条,聚焦高质量知识产权创造和知识产权高效运营等对知识产权政策进行优化完善,2020年共落实10个知识产权专项支持政策,支持金额约2亿元。
同时,不断拓宽企业知识产权融资渠道。海淀区强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运营+投贷联动”的金融服务,落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补贴政策,为科技型企业融资拓渠道、降成本,2020年为135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成本补贴,累计补贴金额超5000万元,涉及融资金额20亿元,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年均增幅39.37%。
目前,海淀已汇聚2000余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 围绕科技创新的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资源优势凸显。同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依托产业园区和专业机构布局了区域1+11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站,搭建了10个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站点,服务企业拓展海外市场。中关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全面推进重点产业领域知识产权快保护,开展专利快速预审,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
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解决机制日益完善。海淀区通过签署合作备忘录等形式建机制、搭平台,有效构建了行政、司法、调解组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相联动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