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人民日报整版阐述: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人民精神世界的丰富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更好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本期观察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阐述。

——编  者

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人民观察)

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一本质要求,彰显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精神文明和精神力量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强大的物质基础和人的物质生活资料的丰富是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如果人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健康的精神追求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就会成为社会学家描述的那种“单向度的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我们在促进物的全面丰富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需要。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和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能否发展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否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关乎民族复兴大业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美好生活既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生活。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协调发展,在新时代不断取得新进展。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体现、基本向度,是标注中国式现代化水平的关键要素。只有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才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人们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精神素质大幅提升。精神富有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必要途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而共产主义就是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我们推进和拓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指向,将物质文明的发展与精神文明的进步统一起来。中国式现代化是摒弃了西方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是既见物又见人的现代化。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既体现人民精神富足的内涵和要求,也揭示实现人民精神富足的方式和途径,更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全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极大提升,为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了科学指南。在人民精神世界中,思想理论具有精神奠基和方向统领的导航作用。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一百多年的奋斗征程中,我们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同时,也注重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创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重要思想不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而且是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科学指南。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了更高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一项根本制度,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同时,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我们党把文化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作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力量源泉。精神文明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因为文化建设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的人民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才有了更高起点。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有了充沛养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要求我们必须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好。新时代十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社会主义社会更相适应,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也得以更好构筑。焕发新的生命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征程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了充沛养分。

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不仅是重大理论课题,也是具有鲜明时代指向的实践课题。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坚持固本培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动摇,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相融相通,并以其特有的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坚持凝魂聚气。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作为一项根本任务,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弘扬中国精神、彰显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从而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坚持提升品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现实的物质载体。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文化产品和服务需要,必须不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档次与质量。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要着力提升文化产品的品质质量、审美趣味和精神境界,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同时注意文化赋能,提升文化产业整体品质,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执笔:林学启)


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观察者说)

楚国清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既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实现精神财富极大丰富,在思想文化上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充分彰显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对于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让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中国式现代化把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因为丰富精神世界承载着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体现着我们党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高度重视,彰显着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目标指向。新时代以来,我们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全党全国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更加巩固。团结凝聚力量,奋斗开创未来。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才能凝聚各方力量,使全党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凝聚最大社会共识、形成最强向心力,汇聚团结一心的磅礴之力。

让历史主动精神更加昂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而是要通过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干出来。”一百多年来,我们党铸就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勇于担当、开拓进取、创新创造,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精神世界愈加丰富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中国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空前激发,创造活力空前迸发,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志气、骨气、底气空前增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进一步弘扬历史主动精神,牢牢掌握历史主动,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开拓进取精神,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亿万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以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继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让共同价值追求更加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在人的精神世界里,价值观念是核心内容,是起引领作用的。文化的影响力,首先是价值观念的影响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在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是一项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久久为功。其中,优秀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最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价值观念。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作者为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


彰显中国精神 凝聚中国力量

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

唐军旗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要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要实现精神财富极大丰富。“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贯彻落实这一本质要求,必须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这个根本,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能否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也是提高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让广大人民精神世界更加丰富的内在要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作用,发挥其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更好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推进,先进模范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价值取向的最大公约数,成为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保持民族精神独立、挺起民族精神脊梁提供强大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我国古圣先贤的思想、仁人志士的夙愿,同我国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观念,深刻反映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能够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价值引领。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托着我国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深刻体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需要的时代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深刻体现新时代的时代精神、价值观念,深刻回答在新时代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同我们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我们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因而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能够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提供价值引领。只有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深刻体现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同心干。我们要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用共同理想信念凝聚民族意志,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要用心用情“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不断落细、落小、落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要强化对国民教育的引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领域,贯穿到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学段,体现到教育教学、教材出版、课程设计、校风学风建设各环节,体现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过程。要加强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引领,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创作优秀文艺作品、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赋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聚力。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龚倩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