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打造更多“家门口”的“幸福圈”
近日,商务部等13个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以下简称《计划》),从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改善社区消费条件、创新社区消费场景、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等各方面,对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作出相关部署,推动更多居民享有更便利、更宜居的现代生活。
所谓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指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以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超市便利店、果蔬商店、健身房、餐馆、药店、美容美发、银行、快递服务、娱乐住宿……家门口的各种便民设施,满足着周围居民购物、服务、医疗、餐饮、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的需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也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载体。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什么、补什么”“因城施策、一圈一策”,是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重要原则。这就意味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结合城市的人口分布、消费习惯等,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项目清单”。对此,《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形成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智慧高效、快捷便利,规范有序、商居和谐的便民生活圈。
衣食住行,是消费的大头;针头线脑,也是生活的全貌。“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计划》提出,支持特色化、多元化的各类市场主体发展,规范有序发展集修鞋、配钥匙等“小修小补”于一体的社区工坊,鼓励按照适老化标准建设改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等等。这启示我们,便民生活圈的建设,不仅需要品质服务,也需要接地气的生活服务。让小修小补、小摊小贩回归生活,才能让生活的烟火气更醇,让城市的人情味更浓。
值得注意的是,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对于促进就业、推进创业具有重要意义。比如,支持自由职业者灵活就业、远程办公、兼职就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创新网红店、特色店、精品店;优先为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推荐低门槛、有保障的爱心岗位,等等。打通一刻钟便民服务圈的“微循环”,有助于促进各种资源要素合理配置,为居民在社区就业提供便利,打造宜居宜业环境。
家门口就是生活圈,家周边就是幸福圈。以此次印发的《计划》为抓手,按照“试点带动、典型引路、全面推开”的路径,不断提高服务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更多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才能“圈”出便利生活,“圈”出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