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把握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可以确信,在宏观政策的支持下,在市场主体的努力下,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是有把握实现的。”在3月8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表示,“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的提出,考虑了经济运行恢复情况,考虑了疫情对经济轨迹的影响,考虑了年度之间平衡衔接,体现了瞻前顾后、区间调控的要求。”
2021年1—2月,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2020年二季度以来稳定恢复的态势。
从生产指标看,前2个月全国统调发电量、铁路装车数同比分别增长24.2%、16.5%。
从需求指标看,2021年春节期间零售餐饮消费比2020年春节增长28.7%,比疫情前的2019年春节增长了4.9%。2月份电影票房122.65亿元,创造全球单月单市场票房纪录。春节过后,投资项目开复工率、施工企业开工率均高于往年。
从景气指标看,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0.6%和51.4%,连续12个月在荣枯线之上,表明经济保持扩张态势。
宁吉喆表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仍面临一些风险挑战,我们必须积极防范、妥善应对,以国内主动工作的确定性来对冲国际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
“去年,我国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投资功不可没。今年我们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需要进一步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宁吉喆说。
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宁吉喆介绍,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为61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亿元,用于集中力量办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积极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三农”和水利、重大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领域建设。2021年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精准用于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等领域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推动有效投资。
加大投资补短板、调结构的力度。2020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增速高于全部投资7.7个百分点。2021年要进一步加强宏观指导、统筹好产业布局,聚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扩大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将出台“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拓展5G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建设。在新型城镇化方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重大工程方面,及时推进川藏铁路、西宁至成都铁路、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等交通水利重大项目。
2021年还要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继续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支持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两新一重”及补短板项目建设。
稳外资方面,2021年将进一步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扩大鼓励外商投资领域,着力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2021年将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对这些项目给予产业规划、用地、环评、用能等政策支持,继续把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作为重大外资项目支持的主方向。
GDP历来是最具综合性也最受大家关注的指标。“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将GDP作为主要指标予以保留,同时将指标值设定为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这种表述方式在五年规划史上还是首次。
“这是从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整体出发,充分把握‘十四五’发展趋势和内外部环境,经过慎重论证、反复比选、深入研究作出的一次调整。”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说。
胡祖才分析,GDP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所以《纲要草案》主要指标表中仍然保留了GDP指标。其次,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既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更不能为了经济增长不顾质量效益和生态环境,但实现现代化也需要合理的增长,《纲要草案》的处理方式有效兼顾了这两方面需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蕴含着未来15年我国GDP增速需要保持在合理区间。第三,GDP增速保持在一定速度是有把握的。不设定一个具体的量化增速目标,有利于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增强发展的灵活性,为应对不确定性留有空间,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